新课练06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析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4103376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练06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析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练06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析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练06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析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练06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析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练06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析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练06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析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练06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析版)2020年衔接教材新高三历史(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练6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选择题1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西方的第一次对决。中国的失败,被人当头一棒,从此在对外关系上不知所措。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才逐渐知道怎样与列国相处。该战争使(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答案】A【解析】A从材料中中西方第一次对决可以看出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鸦片战争最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争以后。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D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186

2、4年,户部因财力匮乏,向两江总督曾国藩索要淮南盐税,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次年,户部又令江苏巡抚李鸿章匀拨两淮盐税,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这反映了当时( ) A盐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异常尖锐C洋务运动的资金匮乏问题严重D中央政府的权威出现了弱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户部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可知,晚清时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地方督抚权力增大,中央难以调度地方财政资金,反映了中央政府权威下降,故D项正确。A项,题干不能反映盐税是当时财政收入的

3、主要来源,排除。B项,异常尖锐说法过于夸大,排除。C项,题干不能明显体现洋务运动资金匮乏问题,排除。3如表是18941914年英、日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英国日本18946949626190062991120190555711404191050891614191448312039A近代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B甲午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低于日本C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英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答案】C【解析】A材料内容没有对比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侵略,无法得出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急先锋的结论,A项错误;B材料体现了甲午战争后日本和英国对中

4、国外贸总值百分比,没有体现英日的国际地位,B项错误;C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英国在18941914年期间,对外贸易总值不断减少,而日本在这时期对中国外贸总值不断增长,说明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而不是商品输出,D项错误。4近代中国某一条约的原文内容如下,“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要拆毁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和军事设施,就是辛丑条约的内容特点。D符合题干的要求,其他选项

5、的条约内容都没有这样的规定。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最能体现这一制度特点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总统行使主要权力需经参议院同意C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D总统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答案】D【解析】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看不出责任内阁制特征。B总统行使权力要得到,参议院同意也没有责任内阁制的特点。C选项还是反映出参议院和总统的关系特征。D总统颁布的法律必须要有国务员附属签字,这就体现了国务院对总统的制约,而国务员则属于内阁官僚,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特点。6英国传教士埃德温J丁格尔的中国革命记一书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中国人不再被他们

6、傲慢的西方邻居排挤和强迫做生意的时代终会到来。相反地,很快地我们会和这里的人民进行一场艰难的国际性商业竞争。”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B【解析】A材料和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关系。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英国人是担心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会在商业上和英国进行竞争,实际上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以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构成了一定的冲击。C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是辛亥革命,是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7五四运动后,“走向民间”逐渐成为知识精英们的共

7、识,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选择让学生深入工厂及乡村中宣传和帮助工农建立组织,乡村建设运动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C社会动员观念的更新D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变【答案】C【解析】A根据材料内容的理解仅仅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选择,选项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材料。A错误。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应该是指工人数量增多,但政治影响力增强,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来。B错误。C材料主要的意思是为了宣传和动员观念和方式的变化,选项符合材料的意思。C正确。D近代新旧民主革命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C。8李大钊说:“孙先生,我已是第三国际(共产国际

8、)的一个党员了。”孙中山说:“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做第三国际的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与这一对话内容相关的是(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党“一大”D第二次国共合作【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孙中山”“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做第三国际的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等可知涉及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故C正确。AB所处的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排除。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此时孙中山早已经去世,排除D。9国民政府制定的计划是“川、黔、滇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好。今后只要我们军事、政治、人事、经济调配适当,必可造成统一局面。”该

9、“计划”出现于( ) A北伐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A北伐战争并没有涉及到四川云南和贵州地区。B红军长征时期经过了四川,贵州和云南地区。蒋介石军队正好未遂期间趁机解决云南,贵州和四川地区的地方军阀势力。C抗日战争时期四川,贵州和云南是总后方。当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统一抗日。D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并没有进行军事作战的计划。1019411942年,中共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

10、地制度。这一变化( ) A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C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A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国共两党关系破裂。C材料中中共的土地政策不能体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D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中日矛盾,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是阶级矛盾,所以我们的土地政策会发生改变。故选D。11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11、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力量和党员人数都比较庞大,体现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当时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阶级成分的变化,不能说明统一战线的范围是否进一步扩大,C项错误。12影响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党员总数(万人)工人党员比例(%)农民党员比例(%)1927年五大前585081871928年6月130

12、1097661949年底4488255961956年1250488524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27年中共五大上工人党员比例占508%,而农民党员比例仅187%,而1928年距离五大不到一年,工人党员比例下降到109%左右,农民党员比例上升到766%。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五大召开于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同一年的八七会议,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转向农村。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更多农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者。

13、同样,1949年底工人党员比例为25%,到1956年上升到88%,而农民党员比例则从596%下降到524%,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由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开始转移到城市,所以城市工人党员的比例开始上升。因此,造成两次党员比例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故答案为C;表格数据本来就显示中共是工农联盟,没有比较不能说发展壮大,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革命统一战线、也不能体现出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B、D两项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13英雄的城市武汉武汉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样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了研

14、究武汉近现代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历史,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问题: (1)与以上四则材料相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有哪些? (2)按史料的表现形式对以上材料进行分类,并对其在本课题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加以说明。 (3)人们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答案】事件: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一五计划。A:文献史料,是第二手资料,史料价值较高(史学家的研究成果)。B:图象史料,是第二手资料,史料价值较低(艺术作品反映创作者对历史的认识)。C:口述史料,是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较高(亲历者的见闻,受其个人情感、立场的影响)。D:实物史料,是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推动中国现代化近代发挥了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等,使武汉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汉,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938年6月10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武汉地区展开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人力、物力、财力,再次挫伤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由此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政权的基础上,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并开展了一五计划。19551957年兴建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期间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之一,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