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103348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岳阳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岳阳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岳阳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岳阳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岳阳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历史试卷 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涂到答题卡。1海尔莫盖尼斯曾劝说苏格拉底:“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受到言辞的影响常常把无辜的人处死,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话说得中听,也常把有罪的人释放了吗?”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雅典法庭并无公平与正义 B辩论对于民主是不利的C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 D论证了君主专制合理性2汉漠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和正义之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

2、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A否定宗教和神学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 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3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人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4唐初,傅奕批判某宗教说:“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

3、非忠孝者”。宋代,契嵩指出“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由此可知A傅奕主张三教合流 B傅奕反对儒学正统C契嵩主张三教合流 D契嵩反对儒学正统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根本问题之所在。”下列制度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6(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硫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

4、此可知当时A君主专制加强 B宗法制发展 C科举制范围的扩大 D中央集权加强7“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8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A新航路开辟 B.早

5、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第一次世界大战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A权益平衡思想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D主权在民思想10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1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在中国,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为官者的。作之君,作之师,官

6、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这是传统儿孵育出来的社会心理。因此,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作者在此肯定洋务运动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C起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2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A都用国际公法来

7、规范自己的行为 B. 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C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13 中国近代某著作有如下内容:“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儒是以教任职,如外国传教士之入议院者”“王者往,君者群,孔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有学者认为该著作“完全推翻了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旧偶像,而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该著作的作者应为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14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C列强的

8、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5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文明简洁的葬礼成为主流 B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C知识分子已抛弃纲常礼教 D中西文化产生碰撞和交融1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

9、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17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C农业集体化方针 D斯大林体制18下表反映的是1938年一1941年间,西南地区新增加的企业数量,材料表明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B.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19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

10、创立,20世纪50年代“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A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国有经济的优势确立 D政治运动波及到经济领域20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1982年宪法是我国

1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1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林德贝克批评说,“这种经济患上了动脉硬化症,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他所批评的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高度发达的福利经济22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演讲时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改变策略,建立多极世界C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23保罗约翰逊在现代

12、: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24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第卷(非选择题)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

13、,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流颁布,李流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学者型官员。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

14、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时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摘编网络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7分)(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异同。(10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的方式获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