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管理技能}15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032211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85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管理技能}15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领导管理技能}15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领导管理技能}15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领导管理技能}15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领导管理技能}15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导管理技能}15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管理技能}15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教学目的与要求,1、对“两个先锋队”的认识。,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重点难点,3、新时期党的建设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根本性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所谓先锋队,顾名思义,就是走在前面,是领路的,并要以自己的行动作为表率。,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2、(1)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原因有三:,(2)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的有觉悟的先锋战士。,(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个始终,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3、“两个先锋队”的区别和联系,(1)区 别,1、含义不同,2、原因不同,3、作用不同,4、角度不同,5、标准不同,第一,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2)联 系,第二,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第三,“两个先锋队”的科学概括,起到导向

3、作用、指导作用和牵引作用。,(2)联 系,第四,“两个先锋队”在本质上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思 考,1、从两者利益的关系角度,肯定了“两个先锋队”的观点。,2、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角度,肯定了“两个先锋队”的观点。,3、从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强调肯定了“两个先锋队”的观点。,思 考,“两个先锋队”性质会不会使党变成“全民党”?,何为“全民党” ?,是指党的大门无限制向全社会开放,不管什么人,只要本人愿意,都可以吸收为党员,并且出入党组织完全自由。,恩格斯指出:“阶级对立,是政党形成的

4、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92页。,1、“全民党”理论不符合政党的本质属性。,2、明确党的阶级性和允许不同阶层的人加入党组织是两回事。,3、党的先进性和党的社会基础的广泛性既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忆一忆,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人民选择了中国共共产党,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1,

5、(1)“领导核心”观点的 提出、坚持与发展,提 出,民主革命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一再强调这一论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又提出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写入党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指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2)为什么说党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第一,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第二,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

6、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康庄大道。,第三,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原因有三,第一,从国际上看,第二,从国内看,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强调同人民血肉联系,1、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2、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3、处理好党群关系的重要意义,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第二,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

7、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第三,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4、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是非常坚决的。,受贿罪 2000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2007年6月3日自杀身亡的天津市政协主席宋平顺。被开除党籍。,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原局长郑筱萸2007年7月10日上午在北京被执行死刑。,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党组书记段义和(副省级),因犯爆炸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007年8月9日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8、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一,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着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利益关系多样化和根本利益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在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建设重点就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二、加

9、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五种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3、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重任的要求,(2)维护国家发展和生存安全的需要,(3)党的自身状况及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4)一些大党老党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借鉴。,4、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1)科学执政,(2)民主执政,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依

10、法执政,科学执政 前提和基础,民主执政 核心和实质,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基本途径和保障,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2005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加强党的先进行建设的科学内涵。,1、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2、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国际形势看,从国内形势看,从党自身来看,三个方面的原因,(1)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先进性建设?,2、怎样加强党的,(2)把握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3)必须使

11、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4)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5)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思 考 题,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5、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1、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参考文献,3、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