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课件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103213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几种观点:,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 列宁,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 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还认为保甲法 “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梁启超王荆公,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另外几种观点:,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

2、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下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 赵翼 廿二史札记,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 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对改革作用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3、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市易 均输法,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免役法,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有助于农业正常生产,增加了政府收入 。,青苗法,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方田均税法, 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利于灌溉和防洪 增加大量耕地面积(水田、淤田、圩田),农田水利法,作用和成效,富国措施,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王安石变法作用之积极作用,共同点, 积贫局面有

4、所改变, 社会矛盾有所缓和,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将兵法, 提高马匹的质量和数量; 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保马法,提高武器质量和数量,军器监, 军队的战斗力有明显提高, 加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 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保甲法,作用和主要成效,强兵措施,一、王安石变法作用之积极作用,共同点, 积弱局面有所改善,(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王安石变法的作用,(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

5、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人才。,二、王安石变法作用之消极作用,(1)强制农民借贷; (2)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对贫苦农民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1、青苗法,2、募役法,二、变法失败的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主要,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推行新法操之过急。,司马光说:“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材料:一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

6、制农民借贷。,材料: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职,1076年,再次被迫辞职,此后,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1085年,宋神宗死去,司马光做了宰相,废除新法。,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局限性:,变法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失败根因,想一

7、想,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有哪些?,性质: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变法遭天谴,指责 造谣 污蔑王安石及其变法措施,祖宗之法不可变,忧国忧民精神 创新和改革精神 敢于面对困境毫不动摇的精神,(1)要讲究策略,处理好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2、王安石变法的结局给我们的教训,(2)改革过程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

8、性和艰巨性。 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推行改革要用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如何认识改革,1、改革的实质: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2、改革的分类:(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1)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2)是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1)标准:,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有一个,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2)基本思路,3、关于改革的评价,首先,应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趋势),其次,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对历史发展起什么作用。,学习深化,改革启示类题目思路,(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谈: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应此(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