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3209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13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13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13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13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第四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社会学视阈里,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第一节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定义,莫里斯金斯伯格说:“我理解的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中的变迁,例如,社会规模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平衡,或组织的类型”(Ginsberg, 1958: 205)。 莫尔也认为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里的重要改变。这种改变包括社会规范、价值体系、文化遗产、象征等方面的改变(Moore,1974: 3-4)。 富永健一在社会学原理中指

2、出,“所谓社会变迁就是社会结构的变迁”(富永健一, 1992: 267)。,王思斌(2005:253):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的变迁” 彭华明、杨心恒(2006:333):“社会结构包括实体结构和文化结构。实体结构包括阶级阶层结构、职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等;文化结构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生活式样等” 陆学艺(1996:346):把社会变迁理解为“社会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生成变化的过程” 李芹(1999):“所谓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与功能上的演变 而引发的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 陈成文(2005:240):“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及功能生成变化 的过程” 张友琴、童敏、欧阳马田(2003:323

3、):“所谓社会变迁就是 指各种稳定的社会关系模式的变化”,一、社会变迁的类型 社会变迁的规模 整体: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局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社会变迁的方向 进步的: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 倒退的:袁世凯的复辟帝制 社会变迁的方式 渐进的:改革开发 突发的:土地革命 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 自发的:采集社会农耕社会 有计划的:长株潭一体化,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一)环境与社会变迁 (二)人口与社会变迁 (三)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四)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 (五)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六)经济与社会变迁 (七)文化,三、社会变迁的动因与机制 西方社会学理论曾对社会

4、变迁的动因和机制做过大量研究,如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进化理论,1孔德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孔德相信,社会进步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在完善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知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Comte, 1988)。这是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划分的“三个阶段法则”。换言之,知识的进步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前一个时期奠定的基础必然会引出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接近,但却永远无法获得完善的实证知识。,2.摩根文明的进化阶段 摩根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类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古代社会(Ancient

5、Society)出版于1877年(Vago,2005:42)。摩根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而且比之他在本土,他在前苏联和中国得到了更为普遍的认可(Tooker,1992:357)。 摩根按照文明的不同进化阶段来描述人类进步,主要分成三个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他又将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分别细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过科技成就来划分这些阶段。,3.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从社会组织的类型出发,提出了军事社会(militant society)和工业社会(industrial society)的概念,他对这两种社会的体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从主要功能或活动来

6、看,军事社会以共同的防御或攻击活动来保护并扩展社会,而工业社会则是以和平的,相互交换的个人服务为主。,循环理论,1. 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的长期循环论”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斯宾格勒的在其著作西方的没落中提到(斯宾格勒,2008):全人类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各个文化的历史。斯宾格勒强调历史的宿命,由这种宿命的历史观所决定,虽然他也感叹西方的没落,却还是认为不论人类是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宿命。他经过研究之后确认这一周期循环大约为1000年,所以他的理论也被称为“长期循环论”。,2. 帕累托的“精英循环论” 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帕累托认为社会变迁是封闭性的短期循环过程,

7、社会并非有机体而是一个系统,其特点是由这个社会系统中精英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在统治精英集团里的人不可能持久协调地保持自己的地位,总是处于不断地更替之中,历史就是统治精英不断形成、掌权、衰弱、被取代的过程,整个社会也是处于这种动态循环之中(帕累托,2003)。,3. 汤因比的“挑战”和“反应”论 汤因比的代表作是历史研究(汤因比,1959),在这本书中他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诸多文明的成长、碰撞、融合的历程。“挑战”和“反应”是其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社会是循环发展的,每个循环都是以某种“挑战”开始的,最初是为了建立起经济生存的常规模式,后来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条

8、件。每个挑战都会得到一个“反应”,如果反应成功了,社会就能生存下来面对下一个挑战。如果反应不成功,社会将会面临崩溃,挑战和反应能够促进文明的进步,而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接受挑战和做出反应的历史。,4. 索罗金的“文化类型循环论” 索罗金认为文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理念型文化。它以上帝的特征为一切真理的标志,认为一切真理的事实或价值都是基于超感觉的或超理性的终极现实。 二是感觉型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以感官的见证作为一切真伪的判别标准,认为一切事实及价值都是感性的。 三是理想型文化。这是介于前二者之间的一种文化类型,也称整合文化。 他认为文化类型的转换会伴随着持续的社会危机、战争以及其他灾难。现代西

9、方社会正面临着危机。,功能理论(平衡理论),1早期功能主义理论家 埃米尔迪尔凯姆被认为是用功能主义理论解释社会变迁的经典理论家。在其社会学名著社会分工论中,迪尔凯姆(Durkheim,1947)认为社会分工导致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转变为“有机团结”。较之“机械团结”的社会结构,“有机团结”则是一种更具整合性的高级社会形态,因此他认为社会变迁可以看成是社会整合功能的变化。,2塔尔科特帕森斯功能理论 帕森斯将社会视作一个被其他三个系统(人类、有机体、文化)包围着的系统。一个社会,当他与其他三个系统的界限没有被破坏时,就处于均衡状态,均衡即是一种边界的维持状态。而这种边界一旦被突破,潜在的界限就被

10、破坏了,就会产生社会变迁(Parsons,1961:71)。社会变迁被看作是界限的破坏和均衡性的恢复。 帕森斯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类似于有机体进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有点类似直线进化理论,但帕森斯的论证方法是纯功能式的。他提出社会进化的四个机制:分化、适应力提高、包容和价值普遍化。,冲突理论,1.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的理论对冲突论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他曾说过:“没有冲突,就没有进步:这是人类文明延续至今的法则”,“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这种结构是社会真正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之上,建立起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并且形成了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Marx,1959,参看Vago,2

11、005:5960)。 马克思将历史分为5个阶段,划分的依据就是生产方式作为决定因素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迁,变迁是按照社会中的群体成员所依附的生产技术的方式。,2. 拉尔夫达伦多夫 社会冲突根源于社会的结构性特征,这种结构性特征既是一种“被权力关系合法化的冲突”(Dahrendorf,1959:176)。权力分配不均是冲突的主要原因,权力的分配不均会转变成为社会两个阶级的对立,即掌权集团和无权集团的对立,由此必然会造成冲突。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大大扩展了冲突发挥作用的领域。民族和种族群体、性别、政党以及宗教群体也进入到冲突的研究之中。冲突的结果往往是权力结构或社会结构的变迁。,3. 刘易斯科塞 科塞

12、认为冲突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他注意到了冲突的正面影响,提供了另一种对于冲突思考的途径。科塞强调冲突的社会功能,认为一定程度的冲突是群体形成和群体生活持续的基本要素。冲突是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系统的活力,防止社会退化。冲突是刺激社会变迁创造性的理论(Coser,1956:153)。,四、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人类在认识社会变迁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社会变迁的过程、方向、速度、形式和条件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管理,并不断扩大指导和管理的范围,深化它的内容。 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了人们认识社会变迁规律的条件和可能;一是某一特定的社会体系、社会制度为实现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13、所提供的条件和可能性。,一、什么是现代化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这是现代化发展过程和非现代化社会的本质区别。 (一)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二)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三)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四)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现代化的三次高潮: (1)约16世纪起,首先在西欧逐渐发生了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政治经济变革,使得现代化浪潮在18世纪左右席卷了整个西欧和北美,形成了世界

14、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2)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社会化浪潮向世界其它地区扩散,形成了以日本和苏联为代表的第二次高潮; (3)二战后至20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美大批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掀起了社会现代化的第三次高潮。,二、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 (二)理性化 (三)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四)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五)城市化 (六)人的现代化 (七)全球化,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之时,它们所面临的历史条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 首先,大多曾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其次,

15、长期贫穷落后 最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早已形成,全球社会政治形成,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二、“迟发展效果” (一)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二)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三、“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四、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如果说在“早发”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其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市民社 会”,在现代化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国家(政府)才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话,那么,“

16、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的起始时期,国家(政府)就发挥了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捍卫者和维护者 (2)推动并且控制社会现代化进程 (3)国家(政府)往往成为“后发”国家现代化的组织者和计划制定者 (4)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一、中国的改革开放 (一)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历史要求 (二)只有改革,才能主动地、有成效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 挑战 (三)只有改革,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自我完善,第四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l)各国普遍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2)各国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 (3)新技术的回报率越来越高; (4)科技发展呈大型化、标准化、 组合化、集约化趋势; (5)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三、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在政治层面上最具挑战性,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