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培训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03047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培训教材(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第一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对于机会成本递增的说明 机会成本不变( 1 )不符合实际;( 2 )难以得到唯一的均衡解。 机会成本递增原因:(1)生产要素不同质;(2)不同产品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随着某种产品产量的增长,一国多生产一单位该产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成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一)生产的一般均衡 1 生产函数、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均衡 等产量线:表示的是为了生产同一产量的某种商品,所需两种要素的不同组合。 等产量线上一点的斜率绝对值就是生产中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2、。 等成本线就是一个企业在给定要素价格,在给定的费用或支出下,所能雇佣的两种要素的不同组合。,一次齐次生产函数 齐次函数: 若 则称 f(x1 ,,xn) 为 r 次齐次函数。 若 则 f(x1 ,,xn) 为一次齐次函数,代表规模报酬不变。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为一次齐次生产函数。,欧拉定理:若函数 f(x1 ,,xn) 为 r 次齐次函数,则有:,2 特定要素模型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假设有两种商品:粮食和制造品,劳动是两部门均投入的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分别只在粮食和制造品的生产过程中投入。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3 两种流动性生产要素生产两种产品 埃奇渥斯盒型图 由埃奇渥斯盒型图导出生产可能

3、性曲线 给定两种要素的既定数量L, K,构造一个盒型图,图中加进等产量线,得到生产契约线,线上任何点满足生产帕累托最优条件.此外,契约线上任一点表示一个最优的产出组合(X,Y).生产的契约线就是厂商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点的集合。,将两种产品的等产量线共同置于一个埃奇渥斯( Edgeworth )盒形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一条向下弯曲的,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契约线。 X 产品的坐标原点在左下角, Y 产品的坐标原点在右上角。假定一国生产要素禀赋既定, L轴 的长度表示可供劳动总量, K轴 的长度表示可供资本总量。A国为资本丰裕国家, B 国为劳动丰裕国家。方盒中对角线(虚线)的斜率,实际上反

4、映了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特征,即 TK/TL 的值。埃奇渥斯方盒中的任意一点表示该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两种产品生产中的分配。,假设两种产品X, Y资本劳动投入比例相同且均等于TK/TL,即Kx/Lx=Ky/Ly=TK/TL,则两种产品产量的变化不影响国内要素相对价格,即国内要素相对价格不变,在此情况下,两种产品有相同的生产扩张线,该扩张线与埃奇渥斯盒型图的对角线重合,该对角线即为上述条件下的生产契约线。 假设两种产品X, Y资本劳动投入比例不同,且在任意给定的要素相对价格下,Kx/LxKy/Ly,则生产契约线为埃奇沃斯盒形图对角线之下并凸向L轴的曲线。,对契约曲线在埃奇沃斯盒形图对角线下并凸向L轴

5、的简略证明: (1)契约曲线两端点即为对角线两端点 (2)对角线斜率为TK/TL (3)从契约线任一点P到OA的线段斜率为(K/L)xp,从点P到OA的线段斜率为(K/L)yp OA OA,(4)对角线以上区域中任意一点到OA的线段斜率均大于TK/TL,其到OA的线段斜率均小于TK/TL,即在对角线以上区域中任意一点,(K/L)x均大于(K/L)y,这与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给定任何一种要素相对价格水平时,其K/L均小于Y的假设不符。因此,所有契约曲线上的点除两端点外必然都在对角线以下。 (5)由于任何产品均须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因此契约线不可能是埃奇沃斯盒形图的边线。 (6)在要素充分利用的假

6、设下,随着X产量的增加,投入的Kx为投入的Lx的增函数,dKx/dLx0。 (7)在要素充分利用的假设下,随着X产量的增加,Kx/Lx递增。,将埃奇沃斯盒形图中生产契约线上的各生产点转换到两产品坐标系中,就可以得到生产可能性曲线。 若生产契约线是盒形图对角线以下的连续曲线,则生产可能性曲线必然凹向原点。 理由在于:根据规模报酬不变假设,若生产点位于对角线上,则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形式。而此时对角线下生产契约线上对应点(假设x产量相同)y产品产量必高于对角线上的点,在连续曲线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必然是凹向原点的曲线。,二、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边际转换率 随着 X 产量的增加,MRT递增。,式中

7、dy/d(L+K) 、dx/d(L+K)就是投入要素生产Y和X的边际产量。随着X的产量不断递增,投入X的生产中去的要素也不断增加,其边际产量不断递减,与此同时,投入Y的生产中去的生产要素却不断递减,因而其边际产量不断递增。因此,边际转换率是不断递增的。,第二节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对社会无差异曲线的说明 消费的一般均衡,边际替代率(MRS) 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条件下,多消费 1 单位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消费量。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替代率递减。,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三节孤立均衡 一、对于孤立均衡的说明 二、均衡相对价格和比较优势,第四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利得 一、对

8、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利得的说明 二、均衡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三、不完全分工,五、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 1 来自于交换的利益:贱买贵卖 2 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提高效率 U3 U2 U1,第五节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第四章供求、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一、引言 两国孤立均衡时的相对价格差是两国各自比较优势的体现,也是进行互利贸易的前提。两国间的贸易最终将形成唯一均衡的国际贸易相对价格。 本章将给出确定贸易均衡相对价格的更精确的理论方法。先讨论局部均衡,再通过提供曲线讨论一般均衡。,第一节贸易均衡相对价格的局部均衡分析,第二节提供曲线 一、概念 提供曲线(offer curve)有时也称相互需

9、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curve),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也就是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一国愿意出口与进口商品量的组合。,二、提供曲线的推导 1 提供曲线的简单推导,提供曲线开始向上倾斜的原因(以A国为例) X相对价格上升带来的(1)替代效应,本国需求相对下降(2)生产效应,本国供给相对上升 提供曲线凸向横轴的原因: ( 1 )一国生产更多用于出口的 X 时,会面临递增的机会成本。 ( 2 )一国消费的 Y 越多,X 越少, Y 的边际效用就会越低于 X 的边际效用。,2 提供曲线的严格推导 A国贸易无差异曲线的推导 贸易无差异曲

10、线(trade indifference curve)反映的是使一国保持相同社会福利水平的不同贸易状况的组合。,A国贸易无差异曲线族的推导,A国提供曲线的严格推导 一国的提供曲线是该国所有可能发生贸易的价格线与该国贸易无差异曲线的切点集合。,B 国提供曲线的严格推导,第三节均衡的贸易相对价格与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 一、均衡的贸易相对价格的确定,相互需求法则(law of reciprocal demand) 由英国经济学家穆勒提出,认为两国贸易的相对价格由两国对对方产品需求的相对强度和需求弹性决定。 对另一国商品需求较弱的国家有一条曲率更大的提供曲线,而且在贸易中所得更多。,提供曲线的移动 消费

11、偏好的改变会使提供曲线移动。当一国对进口品偏好提高时,提供曲线会向外移动(A国在此情况下向右移动,B 国同样情况下则会向左移动)。 同样,一国生产能力和收入的变化也会使提供曲线移动。一国收入增加,提供曲线会向外移动。,弹性与提供曲线 沿提供曲线定义需求弹性 e=(dY/Y)/d(X/Y)/(X/Y)=(dY/Y)(X/Y)/d(X/Y) =(XdY/Y2)/d(X/Y)=(XdY/Y2)/(YdX-XdY)/Y2 =1/(YdX/XdY)-1 Y/X=RP/OR, dX/dY=SR/RP E=1/(SR/OR)-1=-(OR/OS),P,S R,二、生产、消费和贸易的一般均衡,三、多重均衡和不

12、稳定均衡,第四节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关系,第五节贸易条件 一、贸易条件的概念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在一个具有多种贸易商品的世界中,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这个比值通常要乘以 100 。,第五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 理论),引言 要素禀赋理论(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以完善,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俄林1977年与米德同获诺贝尔奖;萨缪尔森1970年获奖。),第一节 H-O 理论的假设

13、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 1. 引入另一生产要素资本,形成 2 2 2 模型 2. 以要素禀赋差异解释比较优势产生的真实基础,1.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3.在两国, X 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Y 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4.在两国,两种商品的规模报酬不变 5.两国在生产中实行不完全的国际分工 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7.两种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8.生产要素在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关税以及其它限制自由贸易的壁垒 10.两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都是平衡的,第二节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

14、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1.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X 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Y 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要素密集度图示,2.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假设有两种要素资本( K )与劳动( L ),则要素禀赋可由 K/L 表示,也可由 w/r 表示。若一国 K/L 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丰富而劳动稀缺的国家,他国则为劳动丰富而资本稀缺的国家。,( 1 )用物质单位表示,( 2 )用价格表示,要素丰裕或要素稀缺程度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一个国家实际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量有很大区别。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

15、要素供给的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其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衡量要素丰裕的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生产要素的供给总量来衡量;二是以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来衡量。总量法只考虑要素的供给,而相对价格法考虑了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相比来说相对价格法较为科学。,3. 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将两种产品的等产量线共同置于一个埃奇渥斯( Edgeworth )盒形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一条向下弯曲的,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契约线。 X 产品的坐标原点在左下角, Y 产品的坐标原点在右上角。假定一国生产要素禀赋既定, L轴 的长度表示可供劳动总量, K轴 的长度表示可供资本总量。A国为

16、资本丰裕国家, B 国为劳动丰裕国家。方盒中对角线(虚线)的斜率,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特征,即 TK/TL 的值,TKA/TLA 小于TKB/TLB。在两个国家中,埃奇渥斯方盒中的任意一点表示该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两种产品生产中的分配。在 A,B 两个国家, X 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Y 产品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这里,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投入的绝对量没有关系。比如一个单位的 X 产品要素投入组合为( 1L,2K ),一个单位的 Y 产品的要素组合为( 1L,3K )。尽管 X 产品本身生产的要素投入中资本大于劳动,按照密集度是界定 X 产品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契约曲线在埃奇沃斯盒形图对角线下并凸向L轴的简略证明: (1)契约曲线两端点即为对角线两端点 (2)对角线斜率为TK/TL (3)从契约线任一点P到OA的线段斜率为(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