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管理}实验八水中菌落综述的测定及常见微生物的观察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3046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11 大小:7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管理}实验八水中菌落综述的测定及常见微生物的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物科技管理}实验八水中菌落综述的测定及常见微生物的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物科技管理}实验八水中菌落综述的测定及常见微生物的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物科技管理}实验八水中菌落综述的测定及常见微生物的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物科技管理}实验八水中菌落综述的测定及常见微生物的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管理}实验八水中菌落综述的测定及常见微生物的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管理}实验八水中菌落综述的测定及常见微生物的观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八 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及常见微生物观察,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菌落计数 作 业,一、目的要求 掌握水样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了解检测水样朱总细菌总数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中的优缺点 了解水质与细菌菌落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水质评价的微生物学卫生标准,明白其应用的重要性; 进一步巩固微生物倒平板、稀释涂布平板分离法和无菌操作等技术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细菌种类很多,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必须用适合它们生长的培养基才能将它们培养出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易做到,所以通常用一种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

2、的培养基培养腐生性细菌,以它的菌落总数表明有机物污染程度。水中细菌总数与水体受有机污染的程度成下相关,因此细菌总数常作为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细菌总数越大,说明水体被污染得越严重。,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污水样品(2种样品)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无菌试管、无菌三角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无菌培养皿等; 酒精灯、超净工作台、培养箱等。,四、实验步骤,1 采集水样:已经准备好2种污水水样。 2 细菌总数的测定: (1)水样稀释:按无菌操作法,将水样作10倍系列稀释。 (2)选取10-1、10-2、10-3三个连续稀释度。稀释度的选择 是本试验精确度的关键,选择适宜者,平皿上菌

3、落总数 介于30和300之间。 (3)吸取由高倍至低倍的稀释液,每个稀释液分别注入两 个培养皿,每皿1mL。,(4)注入彻底融化,然后冷却到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立即旋摇培养皿,充分混匀。方法是握住平皿,先往一个方向画圆,再朝相反方向回转;或一面画圆,一面适当倾斜。小心勿使这个混合液体溅到培养皿的边缘。让平皿基于水平位置放置至固化。 (5)接种水样的培养皿,倒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48 h。,五、菌落计数,1 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1)进行平皿菌落计数时,记下同一浓度的3个平板(或2个)的菌落总数,计算平均值,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1ml水样中的细菌总数。 (2)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皿之间

4、的稀释倍数进行计数,若同个稀释度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计数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落少于平皿的一半时,而另半中菌落分布又均匀,则可将其菌落数的2倍作为全皿的数目。在记下各平皿菌落数后,应算出同一稀释度的平均菌数,供下步计算时用。,2 稀释度的选择 (l)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者进行计算,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即可用它作为平均值乘其稀释倍数。 (2)若有两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都在30300之间,则应按两者的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菌落数。 (3)如果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

5、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5)如果全部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6)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在所需报告的菌落数多至无法计算时,应注明水样的稀释倍数。,六、作 业,1、测定水中细菌菌落总数有什么实际意义? 2、根据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讨论你这次的检验结果。 3、本实验中哪些步骤属无菌操作?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