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教学材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03043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教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教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教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教学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教学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教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教学材料(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主讲:胡奕璇,本章要点,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的概念; 财政赤字的计量口径 财政政策的概念、目标、主体、工具、类型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第一节 财政平衡,财政平衡 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理论 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二、财政赤字,(一)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指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 预算列有赤字,并不意味着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一定有赤字。,预算赤字,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出现赤字。 预算赤字或决算赤字,并不是有意识地安排的赤字,在每一个财政年度也并非都出现,只是由于一些客观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个别年度或少数年度存在赤字。,决算赤字,政府有意识、

2、有计划地利用赤字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赤字政策表现为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赤字政策,(二)财政赤字的计算方法 计算财政赤字(或结余)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方法:,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通常将第一种方法计算的赤字为“硬赤字”,第二种方法计算的赤字称为“软赤字”。 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第二种方法,日本采用第一种方法; 我国在1994年之前采用第一种方法,1994年后采用第二种方法,但利息支出不列入经常支出,而是与债务收入冲抵不算赤字。,(三)财政赤字的弥补手

3、段 1.财政发行 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2.财政透支 政府财政在其银行的账户支取的款项超过其存款的数额。 我国在1994年之前采用,94年之后不再采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不采用财政透支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 3.动用上年或以前的财政结余; 4.发行国债,(四)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1.财政赤字的通胀效应,m+u=p+y,p=m+u-y,一般认为,一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是相对稳定的, 长期来看货币乘数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从长期来看,通货 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货币的增长速度,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的财政货币发行和财政透支都会引起过量货币发行必定会引起 通货膨胀

4、。,2.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一方面是政府发行公债导致的排挤效应; 一方面是因为财政赤字支出而导致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排挤效应。 而排挤效应的大小与所处经济环境有关。,3.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 指政府的财政赤字支出形成的促使经济增长和私人投资增加的效果。 (1)抵消利率上升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使整个社会的投资支出增加; (2利率管制的国家往往财政赤字的拉动作用比较大。 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还与政策目标等因素有关。,(五)我国的实例分析 传统体制下,我国的财政赤字主要靠银行透支来弥补。1979年后大量举债,国债规模不断膨胀,1994年后,国债成为弥补赤字的唯一来源。,我国的财政平衡状况,三、财政平衡理论,中国

5、传统的财政平衡学说 我国传统的财政平衡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1957年陈云同志创造性的提出了财政平衡、信贷平衡、物资平衡及其综合平衡的“三平”理论,后由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外汇平衡,从而形成了“四平”理论。,四、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社会总供求平衡,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总量平衡有如下恒等式:,C+S+T+M=C+I+G+X,导出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G-T=(S-I)+(M-X),GT:赤字 GI:有结余资金 SX:贸易经常账户有赤字,(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 1.封闭型经济中,G-T=S-I,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不影响需求总量,因为弥补赤字的资金可以来源于民间的储蓄结余。,2.开放

6、型经济中(假定进口大于出口),G-T=(S-I)+(M-X),(1)SI 赤字同时以两种方式加入总需求:用国外资源弥补赤字,以新的总需求方式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上,使总需求扩张用国内结余资金弥补的赤字,以替代支出的方式嵌入原有总需求中,总需求的结构会被改变,但总量不变。,(2)S=I 国内政府的赤字由国外结余弥补,全部赤字都会以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上。,(3)SI 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都处于赤字状态,都需要国外资源的弥补。这样会形成一种民间投资排挤政府支出的排挤效应。,第二节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概念、目标、主体、工具、类型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一、 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概念 财政政策目标

7、 财政政策主体,(一)财政政策的概念,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重点理解政策主体、政策客体、财政政策的目标以及财政政策的手段。,(二)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调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是指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条件相适应,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状态。 经济稳定增长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方面:,1.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一般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一般用物价指数来衡量。 物价指数可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8、)和国民生产总值缩减指数(GNP Deflator)三种。 价格稳定并不意味着价格绝对不变,而是相对稳定,价格波动的幅度较小。,CPI与PPI走势,月份 CPI PPI 2009.09 -0.80% -7.00% 2009.08 -1.20% -7.90% 2009.07 -1.80% -8.20% 2009.06 -1.70% -7.80% 2009.05 -1.40% -7.20% 2009.04 -1.50% -6.60% 2009.03 -1.20% -6.00% 2009.02 -1.60% -4.50% 2009.01 1.00 % -3.30% 2008.12 1.20% -1.

9、10% 2008.11 2.40% 2.00% 2008.10 4.00% 6.60%,2.充分就业 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接受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充分就业。,失业可以分为四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其中前三类为自然失业,后一类则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出现的,因此控制这类失业率应该是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3.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包括四部分:经常性项目、资本性项目、统计误差和官方储备。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国际收支不平衡,要么是顺差要么是逆差。 各国更多的是关心国际收支赤字。,4.经济增长 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也就是人

10、均实际产量的增加,他可以用GDP或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表示。,中国社科院4月20日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春季号。蓝皮书指出,尽管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国2011年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预计GDP增长速度为9.6%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蓝皮书同时指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3大因素,预计2011年中国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而消费、净出口增长速度将比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资料来源2011年04 月22日14:49成都晚报,(三)财政政策的主体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二、财政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是指一个处于政府控制之下

11、的、能够对一个或多个宏观经济目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三、财政政策类型,(一)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又称为“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或“非选择性财政政策”。 指某些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它无须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控制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累进税) (2)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转移支付),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

12、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相机决策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 (1)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 (2)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 (3)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 (4)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补偿政策是指

13、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的区别:,(二)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 ,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

14、缩小以至平衡。,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达到供求平衡。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四、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的效应,(一)财政政策的传导,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工具通过某种媒介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财政政策工具变量经由某种媒介体的传导转变为政策目标变量的复杂过程。 财政政策实施传导媒体发生变化企

15、业、居民调整投资、消费行为达到财政政策目标对财政政策效应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改进财政政策。,1.收入分配,政策工具变量调整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货币收入者实得的货币收入或使货币收入者的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化; 对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对居民个人征税或补贴来影响; 对于后者,主要通过货币的升值或贬值来进行调节。 政策工具变量调整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上。,2.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社会需求的载体,任何一笔财政收支的增减都必须通过货币供给量作为媒介作用于总需求。 财政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发行上。财政赤字的弥补若通过银行透支,则会导致,3.财

16、政政策工具与价格的关系,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是通过价格作用体现出来的,或者是与价格相互作用共同发挥调节作用的。,(二)财政政策的效应,1.“内在稳定器”效应 (1)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2)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3)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的自动调节 (4)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2.财政政策乘数,(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乘数推导,C=a+bY,Y=a+bY+I+G,Y=1/(1-b)(a+I+G),Y/G=1/(1-b),(2)税收乘数,乘数推导,C=a+b(Y-T),Y=a+b(Y-T)+I+G,Y=1/(1-b)(a+I+G-bT),Y/T=-b/(1-b),注意:T为税收净额,(3)平衡预算乘数 主要考察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得出 Y=G,也就是平衡预算乘数为1。,(4)政府转移支出乘数 税收净额T=Tg-R R为转移支出; 这时,C=a+b(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