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14103022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有三个知识点: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环境问题、我国城市发展趋势。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能够辩证认识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能够正确分析归纳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探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正确道路。2学情分析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学习,学生对城市的结构与成长有了一定的了解吗,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明显的主动性。而这

2、正是本节课内容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但部分学生由于生长在农村对城市环境缺少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教学设计。3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生活的特点,熟悉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2) 过程与方法用机组城市化问题的漫画导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来探究城市化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城市化环境问题,评判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3教学重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教学难点联系案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二、教法分析 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

3、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辅助多媒体课件。三学法分析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2)让学生学会观察,让生活体验与地理基本原理和理论相结合。 (3)分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用四幅漫画导入,这四幅漫画分别表示的城市扩张,城市交通拥挤,城市污染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几幅漫画都反映了城市化对哪些方面的影响?产生了哪些问题?【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里用漫画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的进入情境。【教师】 课件展示几组图片,(佳木斯市中心地带随城市化进程发生的改变,以及一些现代化城市的图片)面对这些图片,让学生结合

4、自身经历,谈谈城市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成两个方面:对城市生活的改变和对农村生活的改变。学生在总结城市化所带来的优越性的同时,还会提到很多不利的影响。面对城市生活的众多优点,引导学生辨证地去看待城市化,从而引出城市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农田、河流、森林换成了现今的高楼大厦、水泥马路。把这些总结概括为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概括:地形、气候、水文、生态。【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这几张城市地理事物图片,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城市地理事物的主要构成,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较好的方向感与条理性;另一方面

5、这些学生所熟知的城市地理事物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讲、有话想讲。关于这个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与后面概括性的总结,其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通过感性的生活经历来理性、系统地了解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城市生活。【教师】城市是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包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又包括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通过城市化对乡村各个方面的改变来介绍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教材总结,完成表格:人文环境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 村转变为城 市土地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景观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开放程度信息与交通教育与文化【教师】结合教材的活动部分“扩容与提质并重”从城市

6、建设方面来说,过度的土地扩张,进行“圈地运动”给农业、农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后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回到课程开头的几幅漫画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类型并提出比较合理的解决措施。【教师】针对学生们提出城市病症,教师可以优化其不合理与不完整的地方。最后对学生没有提及的城市病症及其病因进行必要的补充。展示几幅实地拍摄的图片,结合图片信息让学生明确常见的城市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房价过高、中心区人口过密、就业困难、治安事件多发、休闲场所偏少等。总结出城市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针对解决措施提出逆城市化的概念。【活动】结合教材活动部分“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提出“生态城市”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尽可能与山、河、湖泊、植被等自然景观协调。良好的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调整演替的保障。进而提出我国的城市化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最后总结现代化城市要具备的两个属性,即生态化和特色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自然背景和社会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因此城市特色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合作探究】在最后给出一则材料,关于佳木斯市的自然条件以及几点城市规划建议,基于此你对自己的家乡的发展提出哪些可行性建议?-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