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管理}财政与金融学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3022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221 大小:75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管理}财政与金融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金融保险管理}财政与金融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金融保险管理}财政与金融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21页
{金融保险管理}财政与金融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21页
{金融保险管理}财政与金融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管理}财政与金融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管理}财政与金融学(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监管学,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未卿编著 E-mail:,参考书目:,卫新江金融监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版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编写组.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尹洪霞,刘振海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版 郭田勇主编金融监管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版,基本要求:,课堂做笔记与课后复习的结合 培养每天关注国内国际以及日常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现象的好习惯 积累足够多的信息量 运用基本知识,不断分析理解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以加强实用性和运用能力 培养自己对金融、经济的兴趣,导论,一、金融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 1、金

2、融的概念: 泛指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来说,凡是与货币流通和信用相关的一切活动都属于金融范畴。,2、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围绕着货币资金的融通 融通的对象:货币资金 融通的形式:信用形式 融通的机构:金融机构 融通的手段:信用工具(金融工具) 融通的市场:金融市场 国际的融通:国际金融,(二)金融监管:,1、金融监管的概念: 泛指对金融领域(或范畴)的监督管理 关于概念: 各学者的定义及各派学说,2、金融监管学的研究对象:,为什么需要金融监管? 监管的主体是什么?谁来监管 监管的客体是什么?监管的对象 监管的内容?监管什么 监管的手段,三、课程学习的内容:,(一)基本理论部分: 金融监管的概念 金

3、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监管的内容 金融监管的手段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二)金融监管的具体内容(按照监管对象的不同):,商业银行的机构及业务的监管 合作金融与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合作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机构、邮政储蓄机构、典当行、博彩业等)的监管 证券机构与业务的监管 保险的监管 期货市场的监管 信托、基金的监管 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国际投融资的监管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监管的内容:(按照金融监管的具体过程划分),市场准入 市场运行 市场退出,补充专栏:,我国及各国的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第一部分 金融机构概述 一 、 金融机构的分类: (一)银行

4、: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银行的演进:,(一)银行的前身:货币经营业 没有涉及信用业务 (二)早期银行: 高利贷性质的银行 (三)近代银行: 资本主义银行产生的两条途径:1、改组高利贷银行2、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 (四)现代银行:,三 、现代银行的发展:,(一)组织集团化: (二)业务多样化:综合化、混业经营 (三)银行资本国际化:跨国银行 (四)融资方式证券化: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以金融市场为中心 (五)经营方式电子化:网络银行,第二部分 西方国家金融体系,一 、中央银行: (核心、领导的地位) 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二、 商业银行: (主干的地位) 目标:利润最大化 主

5、要业务:存贷款;业务综合化、服务多样化 唯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的银行,三 、专业银行:,办理某些特定范围的、专门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一)储蓄银行: (二)投资银行: (三)开发银行:,四 、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信用合作社: (二)保险公司: (三)储蓄贷款协会: (四)养老基金协会: (五)投资公司: (六)财务公司: (七)投资基金:,第三部分 我国的金融体系,一、 近代: 1、我国开办的第一家银行:1845年英政府的 丽如银行 2、我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3、国民党时期四行、两局、一库的金融体系: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

6、金库,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金融体系:,(一)“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系:(1948年1982年) 主要内容: 1、1948年12月1日人民银行的建立 2、(1948年1953年) 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各种金融机构并存 3、(1953年1978年) 合并为“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体系,主要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1、只有人行一家办理各项银行业务 2、人行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3、利润分配上统收统支,(二)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1983年1993年),改革: 1、恢复了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2、1983年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 3、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

7、中央银行职能,主要内容:,1、以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 2、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为主体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3、多种金融机构并存,(三)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1994年),主要的改革: 1、建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目的: 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 三家: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 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主要内容:,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2、商业银行体系: (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2)其他商业银行:全国性;地区性,3、三家政策性银行:,(1)资金来源: (2)经营目标: (3)业务

8、: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4)机构设立:,4、其他金融机构:,(1)保险公司 (2)信用合作社 (3)邮政储蓄机构 (4)信托投资公司 (5)资产管理公司 (6)典当行,第一章 金融监管概述,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概念及必要性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及手段 第三节 金融监管体制,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概念及必要性,一、金融监管的概念: 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 不同学者的定义 金融监管的广义和狭义概念: 金融监管的主体和客体: 与金融管制的区别,金融监管的广义和狭义概念:,广义: 金融管理当局 机构内部控制稽核同业自律监管(社会中介监管) 狭义: 金融管理当局,与金融管制的区别:,金融管制: 行政强制措

9、施,侧重行政管理 非市场经济条件或不完善的市场经济 管制的目标会随宏观经济目标变化,二、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理论理解:,金融脆弱说 公共利益说 管制失灵说 管制成本说,(一)金融脆弱说:,观点:银行业的不稳定性带来银行业的脆弱性,又引发金融业的脆弱性。 银行业不稳定体现: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的流动性难以配合;信息不对称带来存款人挤兑;理性判断不够 银行是金融监管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二)公共利益说:,观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介入提供金融监管这种公共产品。 金融市场失灵表现: 自然垄断、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自然垄断观点:,市场失灵是由行业自然竞争形成的,要加强监管,尤

10、其对市场准入,开业合并管制 外部效应观点: 公共产品特征带来了免费搭车,必须要监管 信息不对称观点: 信息分布不均导致不完全竞争,出现选择错误。(选择不利对象、选择低收益行业等),要加强监管,(三)管制失灵说:,管制俘获说观点: 管制被大企业俘获了,管制失灵 管制供求说观点: 管制是一种产品,由政府提供给了特定的对象,有阶级政党说 管制寻租说: 经济租(保护主义)影响公平环境,(四)管制成本说:,观点: 管制要消耗资源和成本,是否划算? 1、直接资源成本: 由政府和企业负担。 2、间接资源成本: 被管制者改变原有方式使收益下降 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英国:成本有效性:自律为主的金融监管,三、金

11、融监管必要性的案例理解:,1、巴林银行倒闭案: 1995年,教训: 内部监管 内部审计 无岗位相互制约,2、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年 泰国泰铢教训: 房地产过热,导致银行呆帐 经常项目大量赤字 外债过高 外汇储备少 短期的贷款和投资少,3、诚信的危机:,安然公司:隐瞒信息、关联交易、资产置换等 银广夏:,四、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业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监管必要性: 金融行业特殊性: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社会性),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手段,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市场准入的监管 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 市场退出的监管,(一)市场准入的监管:,最直接的表现是:对金融机构开业登记、审批的监管

12、 一般包括:申请准备阶段、申请阶段、组建阶段 美国较特殊:双轨注册、存款保险、注册三阶段,(二)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新旧巴塞尔协议 流动性监管:本外币流动性 业务范围监管:混业、分业、金融控股公司 贷款风险控制:防止贷款集中 外汇风险管理:国际收支、外汇管制 准备金管理:准备金的提取 存款保险管理:存款保险机构和制度,(三)市场退出的监管:,按退出原因和方式分:主动退出、被动退出 退出的监管有三种处理方式: 1、危机金融机构的拯救 2、金融机构完全退出市场 3、放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1、危机金融机构的拯救:,重新注资 接管 收购或合并 国有化 债权人参与治理 资产证券化

13、金融机构私有化或出售给外国投资者,2、金融机构完全退出市场:,金融机构解散 金融机构被撤销或关闭 破产清算,二、金融监管的手段:,法律手段 技术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第三节 金融监管体制,一、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比较选择: (一)金融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趋势: 混业经营:以德国为代表 分业经营:以美国为代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分业经营,1933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混业经营,1999年 金融三大业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 一些较小的国家率先集中监管:匈牙利、挪威、瑞典,后韩国、英国、日本等也采用,混业成为可能的原因:,金融创新下的产品的创新:银行、保险、证券等产品日益趋同 金融机构经营的创新:多元化经

14、营 国际竞争加剧:混业增加了竞争力 风险防范的需要:混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风险防范 德国成功的示范作用,(二)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模式选择:,1、中央银行的起源: (1)瑞典的国家银行和英格兰银行: 最早的央行的鼻祖 建立的目的为政府赤字融资 (2)1913年美联储建立,随后其他国家央行建立,2、央行的三大职能:,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国家的银行,央行是政府的银行:,主要职能: (1)制定金融政策法令,管理金融活动。 (2)代理国家金库 (3)对政府融通资金 (4)代理政府的金融事务:代理政府发行公债、国库券、管理黄金、外汇储备等。 (5)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等,央行是银行的银行:,(1

15、)集中保管全国的存款准备金: (2)全国金融机构的资金清算中心: (3)全国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4)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活动。,3、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三种模式选择:,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银行监管从央行中分离,之后的模式主要有: 央行既承担货币政策,还肩负全面监管 央行承担货币政策和银行业的监管 央行只承担货币政策和金融服务,不承担金融监管,二、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一)根据金融监管权利的分配机构和层次划分: 1、双线多头监管: 美国、加拿大等联邦制国家多 2、单线多头的金融监管: 德国、法国 3、集中单一的金融监管:央行或其他监管机构,如英国、荷兰发达或发展中国家都有,(二

16、)根据监管主体数量划分:,1、单一全能型: 2、多头分业型: (三)按功能和机构划分: 1、统一监管型:英国日本韩国等九个国家 2、多头监管型: 3、牵头监管型:统一协调 4、双峰监管型:对所有结构和业务;澳大利亚和奥地利 5、伞形功能监管:美国的金融持股公司,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监管,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机构监管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监管,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机构监管,一、市场准入的监管: (一)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含义: 指一种商业存在:物理存在和营业存在即广义和狭义划分 狭义的市场准入的监管包括三种:新设、变格、牌照转让(收购、合并单独介绍) 各国对商业银行的设立有严格规定:属严格受管制行业。(例如许可证、银行名称使用等),(二)影响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因素:,1、经济的合理性要求: 要考虑到拟设机构所在地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