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981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2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教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标解读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4)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核心提炼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2)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风格新奇、多元一体、雅俗共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

2、界文化宝库的瑰宝。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四大发明(1)造纸术概况a考古文物资料表明,我国在西汉时就发明了书写用纸。b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使用开始普及。意义a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b纸的应用,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布衣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3)火药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4)指南针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

3、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5)四大发明的意义纸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2数学、天文和历法(1)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清时期,得到普及和推广。(2)天文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创制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3)历法夏朝有了历法夏小

4、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3农学(1)主要成就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2)地位和影响: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4医学(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2)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3)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名师点睛名师助学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社会因素(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

5、,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6)对外: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7)人为因素: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精巧识记 古代中国的科技可归纳为“一、三、四”一个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三个特征:重经验,轻实验;重综合,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四大阻碍因素: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教育文化的高度专制;腐朽

6、的封建制度。构图解史(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2)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教材补遗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很发达,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知识点二 中国古代文学书画和戏曲艺

7、术的发展历程1文学、书法与绘画时期文学书法绘画先秦(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楚辞:楚国诗人屈原创作,代表作是离骚(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2)形成: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3)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4)趋势:由繁到简战国时期,以人物肖像画为主,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秦汉汉代,楚辞盛行,以此为基础创造出综合文体赋出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绘画门类丰富,代表作是夫妇宴饮图魏晋南北朝文人创作诗歌活跃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是著名书法家士大夫画家提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留下传世

8、名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唐朝是古典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是杰出诗人唐代楷书步入盛世,形成欧体、颜体、柳体等;张旭、怀素等是草书大家吸收外来风格,代表作是步辇图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宋元(1)宋词:宋代,词创作达到顶峰时期,分婉约派与豪放派(2)元曲: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等书法家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宫廷画活跃,风俗画流行,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明清小说蓬勃发展,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明朝书法家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文人画成就突出,具有写意传神的特点2.戏曲演变历程(1)产生: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

9、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2)成熟: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3)流传: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4)京剧形成: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普及: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教材补遗 明代小说的兴

10、起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知识结构名师助学 (1)“诗”“词”“曲”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新的诗歌体裁。(2)影响明清小说的因素素材来源: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物质基础: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人们的社会

11、生活日益丰富。社会基础:市民阶层对文化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个人因素: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等。(3)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精巧识记 古代中国的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可归纳为“一、二、三、七”一个趋势:逐渐平民化、通俗化。两个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三种艺术形式:书法、绘画、京剧。七种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12、明清小说。构图解史 (1)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2)“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探究点一 农耕经济下的中国古代科技史料实证史料研读史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史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史料三 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马克思史料四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

13、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问题探究:根据史料探究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史料探究史料主旨结合史料,探讨中国古代科技的相关知识提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认识(1)史料一为表格性史料,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分布领域,从表中看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2)史料二主要说明与西方相比中国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相当薄弱,表明中国科技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的特点(3)史料三为史学评论,史料主要说明小农经济及君主专制的存在,束缚中国古代科技发展(4)史料四为

14、近代史学论著,主要说明儒学束缚人性,阻碍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史论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重经验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重综合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重实用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重农业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对点训练角度一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1(2019云南省昆明市摸底调研)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破题关键 题干关键信息:有学者对夏小正从天象角度研究夏小正属于天文历法记录;有学者从农业的角度切入研究夏小正属于农业著作。这表明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解析 根据“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