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24讲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977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24讲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24讲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24讲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24讲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 作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一 第九单元第24讲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河北石家庄二模)1953年,苏联专家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建议: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工人的增长速度等。这些建议()A意在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弯路B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C促使中国移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D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符解析:选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苏联专家的意见强调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工人的利益,与苏联发展工业的模式类似,在建国初期,这种做法有利于经济战略的实施,符合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

2、故选B项;题干说明的是苏联专家主张学习苏联发展经济的模式,不是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弯路,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建国初期,中国是借鉴了苏联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不是移植其模式,排除C项;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而题干中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项。2(2019届广东揭阳二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洋”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品。这一变化()A激发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B打击了科技人才研究科学的积极性C推动了中国科

3、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技领域的体现解析:选D据题干“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且抓住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跃进”的冒进思想,故选D项;“大跃进”时期群众形成一种不切实际的“狂热”,排除A项;“大跃进”时期并没有遏制科技人才的研究,排除B项;“大跃进”时期,我国科技没有出现巨大飞跃,排除C项。3(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摸底)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保证重工业的建设”,但“决不能理解为可以忽视轻工业的发展、农业和地方工业的发展、贸

4、易合作事业和运输事业的发展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致放松对这些事业的领导”。材料主要表明中共中央当时()A投资规划不够科学B注意经济的协调发展C重点倾向改善民生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解析:选B通过题干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一方面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轻工业的发展、农业和地方工业的发展、贸易合作事业和运输事业的发展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这反映出当时党中央注意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注意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不是经济建设的投资规划不够科学,排除A项;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说明其重点并不在于改善民生,排除C项

5、;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但这仅是题干中的一部分内容,不是题干的全部内容,排除D项。4(2019届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提出,适当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包括调整现有企业的隶属关系,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上述文件的通过是为了()A改变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B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C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D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解析:选C据材料“1957年9月适当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

6、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可知,中央下放企业经营管理权,从而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故选C项;依所学可知,工业化建设改变了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A项;依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B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发挥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而非强调市场机制问题,排除D项。5(2019届广西桂林、贺州二模)1956年,周恩来指出“一九五六年初,我们为着加速发展农业,曾经过高地估计了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半机械化农具)的当年需要量,制定了过度的生产计划,使某些机械工厂发生了一时赶工增产、一时闲工减产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严重困难B

7、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一五”计划重视农业发展D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周恩来对1956年制定的过度的生产计划进行反思,说明中央关注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故选D项;1958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对1956年过度生产农业机器(双轮双铧犁和锅驼机)进行反思,未体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状况,因而无法得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排除B项;“一五”计划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重心,且材料内容主要是对生产农业机器的工厂未协调发展进行反思,排除C项。6(2019届四川绵阳三模)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

8、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解析:选B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故选B项;“工业化稳步前进”不符合经济困难的史实和材料主旨,排除A项;生产关系改革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与水利无关,且20世纪60年代农村生产关系并没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7(2019届福建三明二模)1975年7月,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

9、3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5月和6月,原油、原煤、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创造了历史上月产的最高水平。”这说明()A全面整顿工作成效明显B“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C经济体制改革作用初步显现D“一五”计划顺利开展解析:选A由材料“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创造了历史上月产的最高水平”得知,经济好转,结合时间1975年,可以判断是邓小平全面整顿的结果,故选A项;1975年尚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没有得到彻底纠正,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出现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排除D项。8(2019届四川遂宁三模

10、)1949年5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中指出“政府要发展国营生产,也要发展私营生产,这就是公私兼顾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生产,并不反对哪样生产发展得多”,“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但没有罪恶,而且有功劳”,“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功有过,今天是功大于过”。刘少奇的“天津讲话”()A体现出右倾错误倾向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D严重损害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解析:选B“天津讲话”是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正确探索,故A项错误;“天津讲话”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正确规划,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故B项正确;“天津讲话”有利于推动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设,195

11、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C项错误;“天津讲话”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经济秩序的稳定,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故D项错误。9(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高三开学摸底)据统计,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内,国家收购粮食出现四十亿斤赤字,引起经济波动,人心不稳,对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形成严重威胁。据此,中共中央决定()A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C在全国实行人民公社化D缩减城镇人口减轻压力解析:选B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在1952年到1953年,国家的粮食收购任务难以完成,以至于“对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形成严重威胁”,为此国家实行对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

12、以保障国家对粮食的控制,故选B项;土地改革运动发生在1950年,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缩减城镇人口,以减轻经济压力,排除D项。10(2019届江苏南京、盐城模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

13、赢现代战争解析:选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选A项;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排除C项;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20世纪末,排除D项。11(2019届安徽蚌埠一模)据统计,197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2 836个,1980年增加到3 566个,其中戏曲剧团最多,有2 224个;最少的是乐团、合唱团,仅有11个。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文艺领域的发展布局趋于平衡B文化体制改革已深入开展C文艺界仍然受“左”倾错误影响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解析:选C根据材料“据统计,197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2

14、 836个,1980年增加到3 566个,其中戏曲剧团最多,有2 224个;最少的是乐团、合唱团,仅有11个”可知,这一时期新中国艺术团体的发展布局是相当不平衡的,“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思想依旧在作祟,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我国艺术团体虽然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但戏曲剧团仍占绝对的优势地位,领域布局失衡情况极其突出,排除A项;根据这一时期文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们不难看出,文化体制改革还尚未深入进行,排除B项;根据这种失衡的文化发展状况我们很容易看出,“双百”方针还尚未得到彻底的恢复与执行,排除D项。12(2019届安徽黄山二模)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

15、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时间 1949 1953 1956 文科学生占比 33.10% 14.90% 9% A.国家发展工业的需要B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所导致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需要解析:选A19491956年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这是受到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此时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故选A项;材料强调文科生占比不断降低,不涉及教育体制,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国家调整高校专业而不是国民经济,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四川教考联盟二诊)(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投资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设备从外国引进,甚至“炮队所用器械子弹,尽仿洋式,所需铜、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技术上依靠洋匠,如左宗棠任命日意格、德克碑为福州船政局正副监督,“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江南机器局由巴斯主政;在民用工业中,洋人掌握大权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