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28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918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9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28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28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28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28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8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解读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核心提炼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法律等领域提出一系列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先秦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仁政”、法治思想、“兼爱”、“非攻”等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

2、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使皇权带有神权的色彩,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百家争鸣” 教材补遗 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1)“士”阶层崛起的背景兼并战争打破了传统分封制的安排,宗法制度形同虚设,世卿世禄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政治土壤。各诸侯国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为此积极招纳贤才。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2)“士”阶层崛起的意义使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并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当时的政治革新。先秦的“士”文化影响了后世各个朝代与政权,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

3、向繁荣。知识点二 先秦诸子思想先秦诸子思想 教材补遗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家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则在宋明以后。以等级名分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罪人”。这种说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

4、民族传统文化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以弘扬。知识点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名师点睛精巧识记 数字法巧记“百家争鸣”构图解史 诸子百家的历史地位 名师助学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普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精巧识记 先秦诸子思想构图解史 孔子的思想体系名师助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2)罢黜百家禁绝百家“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

5、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补遗 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知识结构,精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可归纳为“一、一、二、三”一个核心:天人感应。一个实质:文化专制。两个目的:适应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三点主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6、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和提倡孝道。构图解史 董仲舒的新儒学探究点一 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特点史料实证史料研读史料一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史料二 韩非认为:“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史料三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曰:“恭、宽、信、敏、惠。”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史料四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

7、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问题探究:依据史料,概述道、法、儒三家思想主张及各自的特点。史料探究史料主旨通过史料,解读儒、法、道的思想内涵提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认识(1)史料一反映了老子辩证的世界观,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2)由史料二可知,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社会变革,实行“法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法家思想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3)由史料三可知,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和“礼”,即“仁者爱人”

8、和“克己复礼”(4)由史料四可以得出孟子的主张是统治者要施行“仁政”,让农民得到土地,勿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史论归纳1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

9、(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2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项目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对点训练角度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环境1(2020江苏南通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当权者热情接待各派学者,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这表明( )A民本思想得到践行B“无为而治”广受推崇C以法治国成为共识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破题关键 题干关键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向各派学者咨询治国方略当政者重视学者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10、。解析 题干材料提到诸侯国的当权者“接待各派学者,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并没有说诸侯国当权者采纳了儒家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在政治上的主张,材料并没有说当时的当权者采纳了道家学派的主张,故B项错误;“以法治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众多的当权者都礼贤下士,给各派学说的存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故D项正确。答案 D2(2019云南玉溪一中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价值破题关键 题干关键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观点

11、各异,然而其共同点都折射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都体现了对社会的关注。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阶级立场的不同使诸子百家观点各异,但他们都希望社会变革朝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发展,以符合自己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故B项正确。答案 B角度二 比较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3(2019江西高考模拟)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孰优孰劣十分明显C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破题关

12、键 题干信息“孔子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老子重视天人关系”孔子和老子的人生追求的差异性。解析 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其时代背景并没有不同,故A项错误;孔子的“重人”和老子的“崇道”并没有本质上的优劣之分,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而老子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这很明显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孔子和老子的哲学观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背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 C4(2019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选拔)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致虚”“守静”,韩非子主张“孔窍虚”,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反身而诚”。这说明诸子

13、学派( )A具有各具特色的道德偶像B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C认同各不相同的修养方式D强调突破传统礼制的束缚破题关键 题干信息“致虚”“守静”“孔窍虚”“吾日三省吾身”“浩然之气”“反身而诚”道德修养的体现。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老子、韩非子、曾子、孟子的主张都是约束自己,提升道德水平,这说明诸子学派都很重视道德修养,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出道德偶像,而是强调自身的道德修养,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 B5(2019银川高考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

14、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破题关键 题干信息“仁”“礼”“法”“刑”“静态平衡”“爱无差等”“治国公平”“为民谋利”各自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和谐思想的体现。解析 儒家更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道家更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故B项错误;儒家和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法家强调人和法的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杂家强调人和国家的和谐,故C项正确;主张“礼”、“法”并用的是荀子,故D项错误。答案 C角度三 诸子百家的“大一统”思想6(2019宁德高三质检)论语载:

15、“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A宗族伦理观念 B“天人感应”学说C中央集权理论 D“大一统”思想破题关键 题干信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大一统”思想的体现。解析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无法体现宗族伦理,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天人感应”学说,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夫受令于君”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均强调了天子之下的政令统一,故D项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