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906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跟踪训练(三十二)一、选择题1(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龚自珍和魏源重视时势变易,形成了今文经学历史观,康有为吸收并予以继承。康有为依据“公羊三世说”,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由此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A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B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C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D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解析根据“龚自珍和魏源重视时势变易,形成了今文经学历史观,康有为吸收并予以继承”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B项正确。根据“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不是循环史观,排除A项

2、;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排除C项;材料表明康有为的历史观依据“公羊三世说”,与天命史观无关,排除D项。答案B2(2019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解析郑观应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经济和科学,但又大讲中学为道,其目的就是减少来自于顽固派的攻击,是学习西方的策略,故D项正确。答案D3(2020山东临沂模拟)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说:“敬李之才,惜李

3、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下列材料体现“惜李之识”的是()A“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B“是役也,李鸿章之事,记者不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兴盛之理”C“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D“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外之策,故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解析由材料中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并结合史实可知“惜李之识”主要是指惋惜李鸿章对中西认识上的不足。C项指责李鸿章不知世界民主政治的大势,不了解西方民主政治及民主思想,仅学习西方技术层面,这体现了李鸿章对中西认识的不足,符合“惜李之识”,故C项

4、正确。答案C4(2019重庆名校联盟联考)1895年,康有为发表孔子纪年说一文,仿照西洋的“公元纪年”,正式提出孔子纪年。1903年,出身经学世家的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指出:“若康梁辈借保教为口实,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维新变法促进了新学旧学之争B民主革命受制于传统意识形态C国人的民族主义观念逐渐发展D西学传播遭到知识分子的抵制解析根据材料“若康梁辈借保教为口实,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可知,从“保教”到“保种”,这从侧面折射出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主义在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答案C5(202

5、0安徽芜湖模拟)19世纪末的湖南维新派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崇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这反映了()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B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D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解析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却不得不借力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儒学,说明封建势力强大,中国近代化进程复杂,故B项正确。答案B6(2019广东省深圳实验、珠海一中等六校联考)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

6、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B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激发民族主义意识解析材料表明维新知识分子翻译的政治小说多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的题材,它有利于激发民族主义意识,故选D项。维新派别主张改良,但不主张暴力反清,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排除。答案D7(2019唐山摸底)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申到社会的进化。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

7、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这反映了严复()A大力提倡君主立宪 B积极倡导科学救国C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解析材料强调严复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而非其政治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弱肉强食的竞争而非科学救国,故B项错误;由材料“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可知主张自我变革以救亡图存,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严复的思想主张而非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8(2019百校联盟联考)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这说明梁启超()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C注

8、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解析材料中“艺略”不等于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故A项错误;B项忽视了材料中“记事则西多而中少”,故B项错误;维新派创办时务报的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是为了营造维新舆论环境,故C项正确;维新派重在批驳反对维新变法的顽固势力而非仅是洋务派,故D项错误。答案C9(2020广东珠海模拟)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9、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解析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据材料“1924年8月”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可知没有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故C项错误;据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可以反映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A10(2020武汉测试)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

10、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解析“宜先求富强”说明孙中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A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说明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B项错误;“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由此可见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9江西九江达标测试)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

11、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据材料“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知,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故正确答案选D。答案D12(2019陕西师大附中考前预测)“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12、的重大缺陷是()A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解析据“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可知,凡是传统的东西均要批判,说明其更注重形式,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9河南六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

13、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摘编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材料二“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摘编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

14、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的超越。(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并谈谈你对“中学”和“西学”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西学中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并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即可;“中体西用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并结合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来分析即可。第二小

15、问,从洋务运动对“中体西用”的实践这一角度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从“中学”和“西学”的碰撞与借鉴等角度进行归纳,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不同历史背景:“西学中源”的背景: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现象;“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人保守愚昧,助长国人妄自尊大的心理;中国传统文明的深远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世致用学说的兴起。“中体西用”的背景: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先进的军事、生产技术被认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感得到传承。超越:“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管理经验;借鉴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创立近代海军。(2)共同影响:承认西学的“合法”地位,打破了“华夷秩序”,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打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