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4讲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874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9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4讲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4讲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4讲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第14讲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教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讲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解读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2)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4)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5)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核心提炼 (1)“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和港澳回归问题而提出

2、的基本国策,顺应了时代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2)新中国的外交逐步形成了新中国的外交特点和风格,为捍卫我国独立主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3)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为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朋友、赢得了信誉。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一国两制”1“一国两制”的构想(1)酝酿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九条方针:1981年9月叶剑英就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提出。(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3)通过: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4)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

3、资本主义制度。2“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1)条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2)过程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3)意义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打破坚冰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80年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

4、2)重大进展1992年10月,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成为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3)统一展望障碍: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外国反华势力干涉。解决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行两岸的对话和谈判,坚决制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教材补遗 香港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

5、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摘自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知识点二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历史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A内涵: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b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A内涵: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

6、交。b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一边倒”A内涵: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意义: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4)主要成就新中国刚成立就与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历史背景: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3)基本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历史影响:

7、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意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并达成协议。(2)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目的: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成就: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意义: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教材补遗 1“一边倒”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

8、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种建交方式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知识点三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美国对华孤立政策逐渐破产。(2)恢复:197

9、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从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国: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对峙;苏联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2)概况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3)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外交事业发展,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的关

10、键。3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2)概况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派大使。(3)意义: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重义。教材补遗 对中国外交的认识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

11、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知识点四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外交政策的调整(1)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内容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新的科学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奉行不结盟政策。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2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表现20世纪80年代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等。2000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活动。(2)意义: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3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多边外交

12、。(2)表现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在上海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3)意义: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补遗 1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印度和巴基斯坦在阿斯塔纳上合组织峰会上成为正式成员。2多边外交多边外交主要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包

13、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调与合作。名师点睛名师助学 港澳回归的四大有利因素(1)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关键因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精巧识记 “一国两制”可归纳为“一、二、二”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根本前提与基础。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大成

14、功实践: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分别回归中国。构图解史 (1)正确理解“一国两制”(2)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区别名师助学 (1)区分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者各有侧重,“另起炉灶”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基本准则问题,“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策”的区别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从影响上看,“三大

15、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精巧识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归纳为“一、一、三、四”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个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大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四点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构图解史 (1)“一边倒”外交政策 知识结构 (2)正确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名师助学 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几点认识(1)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2)中美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