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管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2602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4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行业管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医疗行业管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医疗行业管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医疗行业管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医疗行业管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行业管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行业管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方法、指标与运用,教学内容 一、行业概述 (一)基本情况 1、行业特点 2、行业监管 3、销售流程 (二) 生产工艺 (三) 财务特征 二 、税收征管 (一)税收管理风险 (二)纳税评估注意点 三、通用评估(指标、方法、案例) 四、重点评估(指标、方法、案例),一行业概述,(一) 基本情况 1、行业特点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医药制造业分为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中药饮片加工 中成药制造 兽用药品制造: 生物生化制品制造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GMP认证 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医药制造行业必须经过省级以上药监局的GMP认

2、证(英文表述为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中文表述是“良好作业规范”,或“优良制造标准”)方能进行生产销售。 科技含量高 医药制造行业科技含量高且知识产权密集,药品配方具有独特性和保密性,部分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 生产工艺较复杂 医药制造行业产品品种繁多,生产工艺较复杂;各类制药生产工艺流程差异较大,且需要购买专业的生产流水线和设备进行生产。 销售模式特殊 医药制造行业绝大部分产品通过具有资质的经销商或医药公司销售给医院和患者。只有很少部分的特殊药品是厂家直接推广至医院和患者。(第三方信息),2、行业监管 药品属于特殊商品,行业监管严格。 (1)医药制

3、造行业监管部门主要是各地的药监、农业、卫生部门(第三方信息)。 (2)研发的各类新药需通过药理、临床试验后,经药监部门批准取得生产许可和批准文号后,方可进行生产销售。(纳税评估、检查可以要求纳税人出示的信息) (3)药监局按照GMP认证规程标准,定期不定期地对厂家进行检查,厂家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按照GMP认证规程执行。 (4)非处方药可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但必须报送药监局审批后方能实施,处方药一律不得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5)企业每年生产的所有产品,都要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填报药品、医疗器械、药包材企业基本情况表和药品品种

4、情况表。此表能够反应年度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利润总额、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产量(数量和计量单位)和生产的批次号等信息(第三方信息)。 (6)GMP认证中“生产计划规程”要求企业对每一药品生产都要制定计划并存储待查,“中药收购规程”中要求企业对收购中药材的品名、规格、数量、产地、来源和采收(加工)日期严格地进行记录备查。 (纳税评估、检查可以要求纳税人出示的信息),3、销售流程 (1)一般流程 此类销售流程环节多,费用高,竞争激烈。,(2)招标类流程 此销售流程主要适用生产人用、兽用疫苗企业,而销售量受企业在政府招标中是否中标影响非常大,药品调配各地疾控中心或防疫站时费用高。,(3)特殊流程

5、此类流程属于特殊药品销售流程,不受药监局对处方药必须经过中间环节的限制,但因药品需通过专家宣传推广到医院,故专家推广费高。,(二) 生产工艺 医药制造业除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外,其他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化学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工艺。 1、化学制药产品工艺流程 化学原料药工艺流程 化学原料分离提纯合成反应萃取干燥结晶包装成品 2、中药制药产品工艺流程 (1)固体制剂工艺流程 中药材净选粉碎已配药材提取液离心液浸膏制粒混合过筛内包装外包装成品,(2)注射剂工艺流程 中药材筛选、洗净提取醇沉、水沉过滤浓配稀配灌封灭菌检澄印字包装成品 3、生物制药产品工艺流程 (1)伪狂犬活疫苗

6、工艺流程 (2) 发酵原料药工艺流程 菌种发酵浓缩粗提精制干燥总混成品,(三) 财务特征 1、价格定价多样 医药制造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一是在省物价局核定最高零售价幅度内定价,二是政府招标价格定价,三是按照出厂价随行就市定价。 2、利润差别大 根据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种不同,利润差别较大。,3、费用比例高 管理、营业(销售)费用占总费用比例较高,其中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研发费用、工资所占比例大。 4、内控严格 企业为内部控制需要,原材料和产成品分别存放且分开核算,成本按照产品种类结转;在费用支出相关科目中设置三级、四级明细科目,便于控制核算各类费用的支出。,二、 税收征管,(一)

7、、税收管理风险 1、产量监控难 由于药品品种多、规格多,且配方涉及商业机密,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其原料投入、产品产量情况;产品品种单一的企业,由于涉及的商业机密,不愿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药品配方,因此造成税务机关监控纳税人的药品产量困难。,2、销售价格监控难 纳税人生产销售品种多,价格结算比较复杂,虽国家规定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的价格管理办法,但各纳税人通常根据经营的需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了各自的价格结算办法,纳税人也通常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给税务机关监控销售价格带来了困难。,3、纳税人销售数量核实难 纳税人的营销模式特殊,赊销和代销情况

8、较多,对监控货物是否已发出,判定是否实现销售,及对销售数量的监控带来困难。 4、税前扣除核实难 纳税人所处行业是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生产准备投入较大,且药品可替代性强,市场竞争激烈,纳税人为生存、发展需要,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费用较多,使税务机关对成本费用的归集、划分,以及发生的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的核实带来较大困难。,5、涉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实难 医药制造业中的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和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都涉及到农产品的采购,由于增值税政策中对农产品抵扣的特殊规定,使税务机关对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实较难。 6、关联交易监控难 由于税收优惠等因素,部分纳税人利用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到

9、达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目的,给税务机关管理带来困难。,(二)纳税评估注意点 1、 原材料采购资金 医药制造企业收购农产品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到银行开立收购农产品资金专用存款账户。 企业在“银行存款”科目下,设立“农产品收购”明细科目,单独反映农产品收购资金的支付情况;在“应付账款”科目下,设立“应付农产品收购款”二级科目,单独反映应付未付款的情况。,2、 原材料采购凭证 (1)医药制造企业采购原材料应按照规定取得(或开具)发票,对取得(或开具)不符合规定的凭证不得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医药制造企业收购农产品应使用农产品收购付款凭证,作为农产品

10、收购发票的附列凭证,由企业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并支付收购款项时填开。企业驻外采购员须携带农产品收购付款凭证,用于异地收购资金结算的凭据。 (3)医药制造企业收购农产品应建立大额应付账款确认制度,对单次收购行为发生应付账款金额在1万元(含)以上的,购销双方须签订大额应付账款确认书予以明确。,3、 原材料实物 (1)主管国税机关应督促医药制造企业建立原材料总账、明细账等相关账册,规范使用“三单”(原材料验收合格单、入库单、仓库保管单)。 (2)对收购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材料的企业,主管国税机关应督促其对购进的农产品设置三级账:总账、原材料明细账和主要农业生产者供应农产品和企业驻外收购人员收购农产品以及向

11、小规模纳税人及其他销售者收购农产品分户账。 主管国税机关应按月监控农产品原材料耗用情况,督促企业对收购、入库的农产品进行盘点,按月向主管国税机关报送盘点表。,4、半产品、产成品的实物 (1)以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品批号,分析、监控医药制造企业生产药品的批次和数量,并以产成品产量和产成品库存监控其销售量。 (2)以原材料、半成品消耗监控产量。根据每一种药品的配方、投入产出比率,通过原材料、半成品消耗量、库存量之间关联分析,评估产品数量,并以产成品产量和产成品库存监控其销售量。,(3)以包装物消耗确认产量。根据药品的接触性包装物、外包装物的标识、规格以及消耗量确认其药品产量,并以产成品产量和产成品库

12、存监控其销售量。 (4)主管国税机关应加强对医药制造企业的半成品、产成品的实物数量监控,督促企业如实记录半成品、产成品出入库记录,按月向主管国税机关报送盘点表。,5、产成品销售价格 通过比对企业销售产成品的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销售量,分析掌握产品销售价格的制定规律,进一步监控其是否如实申报销售收入。,三、 通用评估指标、方法及运用,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通用评估指标大致分为: 1、趋势变动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指标: 5、配比指标:,案例 A医药制造公司比较利润表 单位:万元,案例 A医药制造公司比较利润表 单位

13、:万元,案例分析,(1)从A医药制造公司的比较利润表看,201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虽比上年增加778万元,增长51.97%,主营业务利润增长50%,进一步分析是由于主营业务成本(58.2%)增长较大。因而没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利润同步增长,因将主营业务成本增长过快,应列为约谈(核查)的主要内容。 (2)主营业务利润增长近50%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却只增长26%,数据反映变化异常。深入分析该表,管理费用增长过快是影响其主要原因。,(3)营业外支出增幅大于营业外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润。所以应进一步分析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明细表,通过逐项对比,确定核查重点。 (4) 2010

14、、2011年两年其他业务利润各为70、76万元,金额较大,应进一步分析它的明细表。 (5)通过比较利润表各项实绩数的对比分析,发现2011年利润总额增长26.39%的情况下,所得税只增长6.8%,应深入分析企业申报的各项税前扣除是否合规合法。,小结: 单期数据看全,以往数据比较, 先做项目分析,再做指标评估。,案例 利润表 编制单位:西南实业有限公司 2010年月12月 单位:万元,案例分析 (1)分析利润表的项目构成,判断该公司2010年经营成果的真实性,确定约谈及实际核查的目标。 根据表中数据显示,该公司2010年度经营状况良好,但是12月经营状况不好,有较大的亏损额,这是不正常的反映,应

15、注意核查与12月利润表所列亏损项目有关的详细会计资料。如:12月主营业务成本过高,应查明原因;管理费用与全年累计数相比突增,应深入核查。 (2)利润表所列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没有直接的计算关系,实地核查时要确认该公司流转税及附加的纳税情况。,(3)该公司利润表反映评估期内下述指标的比率为: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65.9% 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6.9% 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2.3% 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1.5% 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l00%19.5% 可以将该公司上述指标与其他相同规模和相同生产能力的同类纳税人的同类

16、指标相比较,进而确定实际核查的重点方向。,案例 某企业2010年度平均总资产 为5000万元,利润总额为700万元,利息支出为120万元,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为231万元,该企业上一年度平均总资产为5300万元,利润总额为750万元,利息支出为70万元,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为247.5万元,利用总资产周转率进行纳税评估。 2010年总资产周转率=(700+120) 5000=16.4% 2009年总资产周转率=(750+70) 5300=15.5% 以上结果表明,该企业2010年度总资产周转率加快了,但是应纳税额减少了,企业可能存在?。,案例某企业2010年度申报数据中:期初存货成本为100万元,期末存货成本为18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320万元,本期申报应纳税额为16.5万元;该企业2009年度期初存货成本为160万元,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