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管理}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2560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0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工程管理}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园林工程管理}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园林工程管理}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园林工程管理}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园林工程管理}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工程管理}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工程管理}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程序,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程序)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的过程。病原物侵染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各个时期并无绝对的界限。为了便于分析,一般将侵染过程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4 个时期(或阶段) 。,一、接触期 接触期是指病原物被动或主动地传播到植物的感病部位到开始侵染活动之前的这一段时间。 接触期病原物的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 被动活动:是指病原物从休眠场所依靠各种自然动力(气流, 水流及介体) 或人为传带, 被动地传播到植物感病部位或其周围; 主动活动: 是指土壤中的

2、某些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受植物根部分泌物的影响,主动向种围或根部移动积聚。,在接触期间,病原物与寄主之间有一系列的识别活动,其中包括物理的和生化的识别。 接触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种类而异。病毒、支原体和从伤口侵入的细菌,接触和侵入是同时实现的;大多数真菌的孢子在具备萌芽条件时,几小时便完成侵入,最多不超过24h。 寄主植物体表环境影响病原物的生存和活动,以温度和湿度关系最大。,二、侵入期,侵入期是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一)侵入途径 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因其种类不同而异, 主要有伤口、自然孔口和直接侵入3 种。 伤口侵入 全部植物病毒、大部分病原细菌和一些弱寄生性真菌只能从伤

3、口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 病原细菌能在水中游动, 可随水滴或植物表面的水膜进入自然孔口。真菌孢子可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 或芽管形成附着胞和侵染丝从气孔侵入。 直接侵入 许多病原真菌、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具有这种侵染能力。,(二)影响侵入的环境因素 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在一定范围内,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则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三、潜育期,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为止的这一段时期。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有主动扩展和被动扩展两种形式。 主动扩展是借病原物的生长和繁殖; 被动扩展是借寄主输导系统流动、寄主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而扩展

4、。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范围,有的是局限在侵入点的附近,形成局部侵染,例如多种叶斑病、溃疡病、茎腐病、根腐病等;有的则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扩展,甚至扩展到全株,形成系统性侵染,例如病毒病 、支原体病和枯萎病等。,病原物在繁殖和扩展的同时,发挥了它的致病作用,到明显症状开始出现就是潜育期的结束。各种病害潜育期的长短不一,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可达一年,有些果树和树木的病害,病原物侵入后要经过几年才发病。每一种病害潜育期的长短大致是一定的,但可因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植物的反应和状态,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而改变,所以往往有一定的变化幅度。 潜育期的长短与病害流行有密切关系。潜育期短, 一个生长季节中重复侵

5、染的次数就多,病害容易大发生。,四、发病期,发病期是指症状出现到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为害,许多病原物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随着症状的发展,真菌性的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各种子实体,称为产孢期。,第二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侵染循环:是指侵染性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 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侵染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和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等环节,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都能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一、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是指在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以后,病原物以某种方式和在某一场所,度过寄主休眠期而成为下一季

6、节的初侵染源。 不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各异。同一病原物也可有不同的越冬、越夏场所。病原物的越冬、越夏一般有寄生、休眠、腐生等不同方式, 而越冬、越夏的场所主要有: (1) 田间病株 (2) 种苗和其它繁殖材料 (3) 病株残体 (4) 土壤和粪肥,二、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传播的方式很多, 主要分为自然动力传播、主动传播和人为传播三大类。 (1)自然动力传播 : 气流传播: 一般真菌孢子数量多、体积小、重量轻, 最适合气流传送。 雨水传播: 某些真菌、细菌和线虫可以通过雨水传播。 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 多数植物病毒、类病毒、支原体等都可借助昆虫传播,其中尤以蚜虫、叶蝉、飞虱和木虱等昆虫传播为

7、多。一些真菌和细菌也靠昆虫传播。 昆虫传播的方式可以是体内带毒(菌)或体表带毒(菌)。 鸟类可以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2) 主动传播 病原物依靠本身动力进行传播。 (3) 人为因素传播 人类经济活动和农事操作等常导致病原物的传播。 如调运带病的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材料, 甚至通过邮局寄送农产品也可造成病害远距离传播, 农事操作过程, 如施肥、灌溉、播种、移栽、修剪、嫁接、整枝和脱粒等活动都可能传播病害。如番茄、辣椒育苗移栽、打顶去芽时均可传播病毒病, 而人工嫁接可传播苹果锈果病等。 一般讲, 各种病害都有其一定的传播方式, 研究并掌握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对于防治病害具有指导意义。,三

8、、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 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 称为再侵染。 病害的侵染循环,按再侵染的有无分为2种类型: (1)单病程病害: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如黑穗病、桃缩叶病等。 (2)多病程病害: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 在田间逐步扩展蔓延, 由少数中心病株到点片发生, 进而普遍流行, 如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等。 病害有无再侵染是制定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的重要依据。,第三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在一个

9、时期或一个地区大面积发生,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称为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病原物群体在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干预下,与植物群体相互作用导致病害流行,因而植物病害流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一、园林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根据病原物的性状和病害侵染循环的不同,病害流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1)积年流行病害:其一年只形成1次传播体,所以一年只侵染1次,属于单病程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1次侵染过程)。此类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 此类病害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在田间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

10、效能较小。,(2)当年流行病害:其侵染期长,有再侵染,属于多病程病害(在1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初侵染后,还有多次再侵染)。每年开始发病时是少量而零星的,如果具备发病条件,病害即可迅速扩张蔓延造成当年病害的流行。 此类病害多为气流或水流传播的病害,如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二、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条件,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行的强度和广度。 1.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病害流行的基本前提。寄主植物的易感期和病原物的侵染期相吻合则易造成病害的流行。营造大面积同龄纯林易引起病害的流行。 2. 病原物:在病害流行之前,有大量致病性强的病原物存在是病害流行的必备条件。 3. 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因子、土壤因子、栽培措施等。有利于流行的环境条件应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三、园林植物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不同病害或同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造成流行的各方面条件都有差异。 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地点已经具备的条件,相对稳定的因素为次要因素,最缺乏或变化最大的因素为决定性因素。 对于一个具体病害,应分析其寄主、病原和环境条件各方面的变化,找出它的决定性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