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培训讲学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02487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培训讲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陶渊明,预习检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落英 缤纷 屋舍 俨然 阡陌交通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 垂髫 便要还家 皆叹惋 便扶 向路 诣太守 寻向所志 欣然规往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花,繁多的样子,整齐的样子,交错相通,类,老人,小孩,同“邀”邀请,惊叹,沿着,原来的、先前的,拜见,所做的标记,打算,不久,探访,疏通文意,强调重点,竟然,宾语前置的介宾短语,“从所”,从何处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疏通第三节,强调重点,同“俱”完全、详尽,代桃花源中的问话人,同“邀”邀请,都、全,同义,打听,妻子和孩子,自云先

2、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疏通第三节,强调重点,同乡、乡邻,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隔绝,不通音讯,竟然,朝代,更不必说,给,渔人所知道的世事,“所”附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人、事、物、地方。,惊,邀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疏通第三节,强调重点,他们的,引申为“居住”,告诉,值得,第三节译文:,桃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 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尽地作了回答。 人们就渔人把邀请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 鸡做饭菜,(

3、殷勤款待)。村子里人听说 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他 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 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 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过,于是就同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第三节译文:,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 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这个渔人一地为(他们)详细诉说,他们 听了都很惊叹。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 到他们的家中,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 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 面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 花源以外的人说啊。”,总结第三节,1、找出文中表现桃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2、桃源中人来此地的原因是什么?表现

4、了 桃源中人怎样的追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躲避暴秦的压迫和社会的动乱,表现了他们 渴望自由,追求美好的生活。(这里有作者 对秦汉以来,特别是东晋黑暗腐朽现实社会 的否定。,总结第三节,3、“皆叹惋”一句包含几层意思?,反衬世人的不幸;表现桃源中人对战乱的厌 恶,对没有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 足、和平恬静的社会理想的追求。,因为他们害怕外人知道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返回,上页,下页,4、为什么桃花源中人说“不足为外人道”?,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疏

5、通第四节,强调重点,已经,渔人的,沿着/原来的、先前的,动词,用符号作标记,到,拜见,像这样,指进出桃源的全部情况,名词,所做的标记,取得,这里指“找到”,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 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 号。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进 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 人随同他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 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 通向桃花源的路了。,第四节翻译,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再去寻找桃源,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 然规往。未果,

6、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疏通第五节,强调重点,代渔人去过桃花源这件事,高兴的样子,打算,没有实现,不久,探寻渡口,这里指“探访、访求”,南阳有个刘子骥,是名清高的隐士,听 到这个消息,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没 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 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第五节翻译,一(1段)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 二(2、3段)渔人进入桃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三(4、5段)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再寻桃源未果的情形。,段落层次,主题: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今天我们应怎样看待陶渊明的这种政治理想?,

7、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们在痛苦中找到寄托,得以安慰; 对现实的无奈,有逃避的心理。 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幻想行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积极意义:,消极意义:,文言知识整理,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同“俱”,详细。,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2仿佛若有光 3阡陌交通 4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5无论魏晋 6遂与外人间隔 7说如此,古义: 今义:,鲜嫩美丽 味道鲜美 隐隐约约 好象 交错相通各种运输或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和儿女 男子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更不必说 不管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隔绝 距离 像

8、这样 这样,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 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2、复前行,欲穷其林。 前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3、初极狭,才通人。 通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过。,一词多义,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复前行,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舍弃、抛开,动词 房屋,名词 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标记、记号,名词 寻找,动词 不久,副词 那,指示代词 他的,代渔人的 他,代渔人,一词多义,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渔人甚异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具答之 南阳刘子

9、骥,高尚士也,闻之,作为,动词 对、向,介词 给,介词 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指示代词,这 代指桃花源中问话的人 代渔人去过桃花源这件事,省略句 1(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特殊句式,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渔人,渔人,渔人,再读课文入情 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读读 记记 背背,解释红颜色的字词,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

10、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解释红颜色的字词,1溪水的两岸 别的,其它的 2芳香的青草 落花 繁多的样子 3消失 4开阔敞亮的样子 5平坦空阔 整齐的样子 6田间小路 相互听见,解释红颜色的字词,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乃大惊,问所从来 9、不复出焉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2、及郡下,诣太守 13、闻之,欣然规往,解释红颜色的字词,一齐,都 快乐的样子 竟然 从何处来(所,地方、处所) 兼词,相当于“于之”,即“从那里”。 告诉 值得 沿着 原先的,先前的 到 晋谒,拜见 高兴的样子

11、 打算,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陌交通,鸡犬相闻。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9、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翻译下列句子,请用原文回答,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3、描写桃花源内部环境的句子是 4、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是 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 6、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7、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出自本课的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