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管理}分类学与科学知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02322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31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教育管理}分类学与科学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0年){教育管理}分类学与科学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0年){教育管理}分类学与科学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0年){教育管理}分类学与科学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0年){教育管理}分类学与科学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教育管理}分类学与科学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教育管理}分类学与科学知识(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類學與科學知識,. .,“中國的動物分類”,1)屬於皇帝的、2)塗香料的、3)馴養的、4)哺乳的、5)半人半魚的、6)遠古的、7)放養的狗、8)歸入此類的、9)騷動如瘋子的、10)不可勝數的、11)用駱毛細筆描繪的、 12)等等、13)破罐而出的、14)遠看如蒼蠅的。 -波赫士(J.L.Borges) 徵引天朝仁學廣覽 西方思想系統的界限 要採取什麼樣的觀點,才能理解這套分類方式,古代中國對動物的認識,長江中游屈家嶺文化系天門石家河的長尾鳥、豬、羊、龜、象、雞、狗、豹、猴、鼠等紅陶捏塑的小動物 4700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已經出現許多獸、鳥、魚、蟲等字;後來的象形文字也把“虫”、“魚”、 “鳥

2、”、“犬” 當作偏旁,可知已有一定的分類觀念。 3000多年前夏小正中即記載了“五月浮游出現,十二月螞蟻進窩”等生態現象。 詩經述及動物達一百多種。 2500年前的尚書禹貢篇記載九大區域的經濟動物種類,是中國動物地理學的萌芽。 2000多年前的周禮把動物分為毛、羽、介、鱗、贏五類,大致相當於現代動物分類中的獸類、鳥類、甲殼類、魚類和軟體動物。,爾雅草木蟲魚鳥獸畜,蟲、魚、鳥、獸,成為古代中國最經典性的動物學分類。 釋蟲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無脊椎動物) 釋魚魚類、兩棲類、節肢動物、扁足類和軟體動物等。 釋鳥鳥類 釋獸哺乳類動物,爾雅的分類原則,荀子 “辨同異”取類比象 四足而毛謂之獸,二足而羽謂

3、之禽、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但將四足/兩足(鼯鼠?) 陸行/飛行 魚類: (蛇、鱉、龜)泛指水生的動物 蟲類:蟼、蟆(蛙類)、蛶螪何(蜥蜴類)、蛭等?主要是昆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蟲類都是些較小的動物,雖然並不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但由於數目眾多,加上無處不在,因而潛在地對人類生存空間有所威脅。 畜類:生活在家中的動物。 分類的基本原則是依空間來劃分的:地上、天空、水中、無所不在、居家之中,五個不同的場域就構成了五類動物的活動空間。,考工記梓人大獸五類、小蟲十二類,梓人為筍虡。天下之大獸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者。宗廟之事,脂者膏者以為牲,臝者、羽者、鱗者以為筍虡。外骨、內骨,卻

4、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胸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為雕琢。 考工記第一次提出中國動物南北分佈界線,分類原則,大獸:脂、膏(獸)宗廟祭祀用牲,臝、羽、鱗樂器的造型題材 小蟲:雕刻的藝術題材 小蟲之屬:外骨、內骨幾丁質或石灰質是包覆在體外或內含在體內; 卻行、仄行、連行、紆行行走方式; 脰鳴、注鳴、旁鳴、翼鳴、股鳴、胸鳴發聲方式 骨、行、鳴三者並不彼此互斥,也沒有內在關聯性 木工造宗廟的竹木樂器框架之事,借動物形狀來作為樂器框架的整體塑形與其雕琢之用,呂氏春秋恃君覽觀表,地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鱗未嘗息也。 以體表的覆蓋物作為分類取捨的標準。,

5、淮南子時則訓,孟(仲、季)春之月,.其位東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其蟲鱗,其音角。.孟(仲)夏之月.其位南方,其日丙丁,(盛德在火,)其蟲羽,其音徵。.季夏之月.其位中央,其日戊己,(盛德在土,)其蟲蠃,其音宮。.孟(仲、季)秋之月,.其位西方,其日庚申,(盛德在金,)其蟲毛,其音商。.孟(仲、季)冬之月,.其位北方,其日壬癸,(盛德在水,)其蟲介,其音羽。 依五行說,以動物外部形態特徵分為羽、毛、鱗、介、蠃五類,羽屬:體被羽毛,鳥類 魚類為配合五行說再分化成鱗、介兩屬 鱗屬:體被鱗甲 介屬:軀體包裹在骨甲(介)裡,魚鱉類; 毛屬:諸如虎、豹、貔、貍等軀體被毛的獸類 蠃屬:特指人類 董仲舒

6、為了配合其四靈說和天人感應說,而將人類提高到萬物之靈,置於中央,至於四靈則安置四方,各有所屬,形成一個新的分類系統。 漢代以後對於動物加以分類大體承襲著這個格局 本草綱目收錄動物400多種,分屬蟲、鱗、介、禽、獸等類,總而言之,自漢以後涉及動物者均依違于爾雅的蟲、魚、鳥、獸和五蟲分類派之間。唐人段成式固已全用羽、毛、鱗、介,而以明清兩代尤最堅持應用,此可于唐宋明各代所修本草中看到其變遷更為顯著。明清兩代,禮記作為科舉功令之書,時憲書又將月令的部分內容成為公式地貫串到每月之中,影響就大到無比。易本命做了五蟲的解釋,于是大戴禮記束縛了李時珍所嘗試的分類,尤其是類必有長的觀念,使敘述動物種數最多的方

7、旭不注意于大類中的再分類,而斤斤于立長。張揖名其書為廣雅,只注重在名詞解釋名詞,將爾雅的缺點推波助瀾,而將爾雅各篇中物以類聚的優點幾乎完全抹殺,其流弊遂至如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每述一種動物所引異名,多者至逾百數。,動物是毛、羽、鱗、介、臝的總稱,早已見于周官. 然 一般都寧願連舉四或五名而不舉其總名作標題,豈不是既不能細分,又不能綜合! 詞章家專以找古典、摘異名、作對偶為事,更增加了物名的混用。五蟲配合五行已經夠烏煙瘴氣,月令還述了幾個化生,而佛教的四生之說入中國正好合拍,于是雖以很能實事求是這樣傑出的生物學家竟不免為其所囿。凡此種種都是我國古代動物分類學自爾雅以後很少進步的原因,而月令實為其禍

8、首。 -鄒樹文,西方的分類原則,人是有理性的動物 -亞理士多德 人是有鼻子的肉 -翟本瑞 定義:依屬、種、種差、屬性、偶有性五種謂語來完成 定義屬種差 層級區別:周延、互斥 範疇論、邏輯與三段論 白馬非馬?本質/屬性 分類學原則:差異與定義,西方近代科學分類學,界、門、綱、目、科、屬、種 亞理斯多德調查500多種動物,根據動物的外部形態、內部器官、棲居地、生活習性、生活方式等許多特點和差異來劃分動物類群 1600年6000種動植物,但1700年光是植物學家就新發現12,000種新植物,需要進行分類 林奈(1707-1778)二名法:思想基礎主要是從亞理斯多德以來的形態學(morphology)

9、和目的論(teleology),是就生物共有生理特徵,依形態上的差異而區別不同的種屬,將動物界分為哺乳、鳥、兩棲、魚、昆蟲及蠕蟲等六綱(自然系統) 達爾文進化論提出後,分類學就依進化論為理論基礎,強調從演化的觀點來探討自然的分類 (why的發問):16世紀起,因果觀和機械論(mechanism) 逐漸取代傳統世界觀和目的論 生物學藉分類學,仍能保持目的論立場,西方動物地理學,18th-19th上半:林奈自然系統 、哺乳動物分佈(1777)昆蟲區系(1778)俄羅斯亞洲動物區系(1811)鳥類分佈及決定其分佈的自然環境(1818) 19th中-末:達爾文物種起源(1859) 、華萊士線(1860

10、)、動物的地理分佈(1876)進化論及物種產生在空間和時間上之關係 20th:生態因素的分析動物群的結構特點以及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的研究,中國傳統分類,明李蘇見物和清李元蠕範:禽屬、獸屬、鱗物、介物、蟲物 十通昆蟲草木略仿爾雅將動物區分為蟲類、魚類、禽類、獸類,而著錄以往通志所未見的動物。 禽、獸、鱗介、蟲四屬基本規模仍然不變,一直到相當晚近,還很普遍地為一般社會大眾所接受。,中國植物學分類,1593李時珍本草綱目16部60類 1846年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仍舊維持著傳統古風,記載植物1714種。第28卷群芳類的植物處理和安排,比本草更接近近代植物分類學,不僅按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相似性來歸類

11、,而且依照花的相似性來類比、歸納。然缺乏形態解剖及生理功能的分類。 但到1880年俄羅斯東正教醫官畢列茨真達(Emil Bretschneider)駐節北京,從事中國植物學的研究,才開始有中國的植物學家,可以講同樣的語言,互談林奈科屬分類法及自然科屬分類法,又有如同歐洲博物學家般,懂得花木功能,並藉顯微鏡來探究植物形態,西學東漸(傳教士),1855年合信所著博物新編(廣州)第三集鳥獸略論(相當動物學) 教育世界出版社普通動物學譯自日本 1890年前益智書會 (美)潘雅麗譯編動物學新編傅蘭雅格致須知第二集動物須知(1903年清廷新學制採用為教科書) 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經史子集文理法農工

12、商醫,西學東漸(1896-1911),湖北官書局譯動物學 范迪吉譯普通百科全書1903 岩川友太、佐佐木忠次動物通解 八田三郎動物學新書 富山房動物學問答 箕作佳吉(杜新田、許家慶譯)動物學新論,1909商務印書館 王季烈編中學動物學新教科書,商務印書館,1858李善蘭與A.韋廉臣選譯植物學(J. Lindley )第一次用到“植物學”一詞 艾約瑟(J.Edkins)譯著植物學啟蒙(1886) 傅蘭雅(J. Fryer)編譯論植物學(1876)、植物須知(1894)和植物圖說(1895) 植物圖說是中國植物形態解剖方面第一本譯著為中國植物形態學、解剖學和細胞學開先河之作 十九世紀末,中國與西方

13、植物學的融合期才開展;而一直要到能夠將中國植物的傳統命名法和林奈的二名法編出對照表後,才有後續發展的可能性 日文翻譯階段:黃明藻的應用徒薪植物學(1905)、葉基楨的植物學(1908)、孔慶萊等13人的植物學大辭典(1918)等。,研究機構設立,鍾觀光(1868-1940) 1918中國科學社遷回上海(秉志) 1922秉志、胡先驌、楊銓在南京建立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出版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叢刊 1928靜生生物調查所(北京)出版靜生生物調查所彙報 1929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 (南京) 1934改為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 1933成立中國植物學會,1934出版中國植物學雜誌 1934成立

14、中國動物學會,1935出版中國動物學雜誌 200480卷126冊中國植物志完成,301科,3408屬,31,142種(英文版將在2013完成) 中國動物志目前仍在編輯,已出版近百卷,動物學研究,1928-32沈嘉瑞華北蟹類志 1931-33張春霖中國鯉魚志 1935-41胡經甫中國昆蟲名錄六卷 1936-37壽振黃河北鳥類志 1951-90中科院動物所多次綜合考察 1964鄭作新等中國鳥類系統 1952-90趙建銘等人長期進行昆蟲分類研究 1953-58壽振黃等東北獸類調查報告 1955-79沈嘉瑞等中國淡水橈足類 1958-90戴愛雲等中國海洋蟹類 1959-90中科院動物所編輯數十部中國動

15、物志 .,改寫世界動、植物分類學,二十世紀的努力,西方學者將其關於動、植物的分類學推展到世界各地,將全球動、植物依林奈的分類法加以命名、編碼 時至今日,西歐近世所發展出的動、植物分類學成為全球共通、唯一標準,也是科學的分類學說 其他文化原有的分類系統因而就被貶為不科學的而喪失了知識系統中的地位 早期很好,後來落後:都是儒家不長進?陰陽五行體系扼殺了後來的創意與發展?,根據爾雅的原有定義而將五篇解釋動物的名詞調整出入,分合歸併,并不是替古人強扮新裝,這只是爾雅定義所規定的明確概念,就篇中原有動物而予以調出與調入,并不牽動原來的輪廓,也未新添動物而予以新義。.不變原義,不增一字,只照爾雅原有定義而

16、將原有動物,依據現代動物分類學的觀點而予以調整,便顯出原書難能可貴的優點,即爾雅原來的動物分類,依照篇章,自成範疇,按照古今中外的正確分類方法,都是合理而標準的。 -鄒樹文 調整後的分類,還是不是中國的分類? 歐美科學知識分類系統是否唯一一套系統?,汪叔游中醫脈證學:中西醫在診斷學上之結合(1989),百年以來所追求的中西醫結合,首次在中醫診斷學上實現 .最困難的還是脈波圖形的判讀。起初選取之脈圖資料是病患先經西醫詳細診斷後而來,雖有收獲,但總有格格不入之感。後來發展出一套中醫的問卷,用中醫的八綱辨証大法來配合脈圖後再與西醫的檢查資料比較,在判讀上就比較順手得多了。,在中醫証的整理中亦強調了某些特殊症候:例如以愛迪生症代表陰虛;又把脾陽虛証的範圍擴大,包括接受器之功能在內。 .本書對中醫界而言則嫌其太專于西方基礎醫學,又太專于西醫臨床;而西醫界很可能對本書缺乏興趣,偶有同道又會嫌太專于中醫理論。.但是中西醫勢必融合為一,如果中國人不做外國人已經在著手了,作者為了要深入的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