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98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73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33 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思维导图|史论术语| 1.1840 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 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 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家;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 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 命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 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 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工业 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 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9 世纪中后 期,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另一项具有深远 影响的成就。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使新发明和新技术层

2、出不穷并迅速广泛 应用,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 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 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 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到 20 世纪初, 世 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18 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 (2)经济条件 资本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市场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动力 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 圈地运动

3、 1415 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 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 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 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 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 会的发展。 2过程 开始标志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新阶段1785 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完成 1840 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 工业革命。不久,法国

4、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 (1)经济上 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2)社会上 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3)思想文化上: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工业革命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 3 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4)消极影响 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

5、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 尖锐。 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 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 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 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 再加上世界市场的 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 更加珍爱和平。 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工业革

6、命在推动全球 化进程,带动政治上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 学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 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 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 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4 1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 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

7、世纪 70 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 飞机。 (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影响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 成垄断组织。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垄断组织 垄

8、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 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 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 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第二次工业革命 5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条件 市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 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表现 19 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 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 2.世界市

9、场的发展 (1)原因 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 (2)表现 政治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 非、拉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 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

10、系,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世界市场的形成 6 素养提升 素养热词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蒸汽机、火车、汽船、工厂制 度、垄断组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素养解读 时空观 念 18 世纪 60 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扩展至欧美 国家;19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历史解 释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为标志,伴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 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1、(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 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 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 成。 史料实 证 运用文献史料及相关史学研究, 实证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特点及影响,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及影响。 唯物史 观 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等理 论,客观评价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形成。 主题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唯物史观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 史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 7 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

12、家 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非国教徒如从事制 铁业的达比全家、 经营棉纺织厂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布赖特父子以及投身于科学的 道耳顿等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得到说明。 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 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 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 于实业。 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 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 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到 1700 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严格适宜的环境

13、它发展了一套包含在习惯法中的有效的所有权。 除排除了在要素和产品市场上资 源配置的障碍外,英国已开始利用专利法来保护知识的私有权。现在舞台已经为 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摘编自道格拉斯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 探究 依据史料,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 提示 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企业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积累;清教徒节 俭和投资思想的影响;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与粮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及专利法等法规的实施奠定了稳定规范的政治秩序。 |历史解释| 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 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市场 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14、殖 民帝国 原料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 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国家政 策保护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 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8 (二)史料实证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 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 器” 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 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 “好啊!英雄来了! ” 世界:一部历史 史料二 从这污秽的阴沟

15、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 界; 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 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 了野蛮人。 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1835 年) 探究 (1)指出史料一中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理由。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 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提示 (1)态度:肯定。理由:蒸汽船便利了交通;蒸汽机提供了动力;桥 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2)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加紧

16、剥削工人阶级 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 |历史解释| 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 产方式的巨大突破, 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 挑战。 而且,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从竞争走向合作, 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 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向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 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9 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 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 1815 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在1848 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 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