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78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模块一模块一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第第 1818 讲讲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 变迁变迁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 届广东汕头三模)1895 年,清政府公开表态,“宜破除成见,使官 商不分畛域”;1898 年又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19031907 年间多次颁 布对办厂经商者的具体奖励方法。这反映了() A中体西用思想仍占主流 B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 C传统四民秩序基本解体 D清朝统治者近代意识增强 解析:选 D材料信息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 说明清政府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的情况下, 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而工商业的发展是经济近代化的表现, 所以这些做法说明清政府近代意识逐渐增 强,故选 D 项;材料只是论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而这一做法并未 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排除 A 项;材料论述的是清政府采取奖励发展工商业的措 施,但是并没有提到这一措施的效果,也并没有提到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如何, 排除 B 项;材料中只是提及政府重视商业发展但并未提到商人地位因此而发生 变化, 所以无法看出四民秩序的解体,且四民秩序的解体是以士阶层的失位为标 志的,材料主旨与此不符,排除 C 项。 21898 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 于人生日用

3、之需,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许其专利三十 年。”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 A开始具有了知识产权意识 B注重选拔实用型的人才 C具有赶超西方的求强心态 D已确立了工业立国政策 2 解析:选 C题干材料中“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体现有赶超西方心态, 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开始”,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奖励实用型 人才,而非注重选拔,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工业立国,故 D 项错误。 3(2019 届山东菏泽模拟)下表为 18501914 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据 此可知() 年份 农业(亿 元) 工矿 交通 业(亿 元) 服务 业(亿 元) 国民收 入总计 (亿

4、元) 年平均 增长率 (%) 人口 (亿) 人均 国民 收入 (元) 年平均 增长率 (%) 1850181.644.1543.80 188799.8714.4929.07143.430.644.0035.900.54 1914128.0124.8034.72187.641.004.5541.220.51 (注: 1850 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 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 B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 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解析: 选 C材料中体现了我国的工矿交通业和服务业从 1887 年到 1914 年

5、均有较为显著的发展,材料数据体现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反映经济结 构发生了变动,向近代化转变,故 C 项正确。 4(2019 届山东聊城模拟)1902 年,盛宣怀上奏清政府称:外国商人在上海 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涨,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而 中国商人财力单薄,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这一“上奏”可用以说明 中国民族工业() A受清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 B受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 C在与洋商竞争中无利可图 D在国际市场中举步维艰 解析:选 B材料中“外国商人在上海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 3 涨, 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列强资本输

6、出的 冲击,故 B 项正确。 5(2019 届山东潍坊模拟)分析我国19011911 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 表 ,造成这种地区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19011911 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 省份总计省份总计省份总计 江苏45安徽17奉天5 广东24湖北9北京2 浙江22四川11陕西2 福建17广西8吉林1 A.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B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清政府控制力量强弱的体现 D通商口岸商人政治诉求强烈 解析:选 B依据题干表格可知,材料数据反映了 19011911 年江南及沿 海地区工人罢工次数较多,说明该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这反映了地区经 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7、故 B 项正确。 6 (2020 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摸底)下表是 19131921 年中国私人资本 工业各部门资本增值情况(单位:万元)。据下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1913 年1921 年增长量发展速度%年增长率% 棉纺业1 4239 8428 419691.6473.95 面粉业8853 2572 372368.0233.50 缫丝业1 6032 253650140.555.07 卷烟业1381 6801 5421 217.39139.67 水泥业285880595308.7726.10 火柴业294746452253.7419.22 A.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较好 B政府将发展工业作为重

8、点 C清末新政发挥了极大作用 4 D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夺激烈 解析: 选 A通过表格内容可知, 中国私人资本的各个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结合题干中所提及的时间段“19131921 年”,可知该表格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一战”期间,据此可知,辛亥革命以及一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 较好的发展环境,故选 A 项;题干中没有比较农业、工业等信息,只是提及了 私人资本的发展概况,排除 B 项;清末新政发生于 1901 年,这与题干的时间不 符,排除 C 项;表格仅是反映私人资本的发展概况,没有涉及帝国主义在中国 的侵略情况,排除 D 项。 7(2020 届河南焦作高三定位考试)一战期间,日本国内棉

9、纺织业获得了飞 速的发展, 日资在华增加了约 20 万枚纱锭。 1921 年日商在青岛设厂, 19211922 年日商在上海新设立了六个纺织企业,日资纱厂的纺锭增长极速。日本此举 () A导致欧美在华势力的退出 B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确立了日本在华独占地位 D加速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近代化 解析:选 B根据材料“日资在华增加了约 20 万枚纱锭。1921 年日商在青 岛设厂,19211922 年日商在上海新设立了六个纺织企业,日资纱厂的纺锭增 长极速”可知,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经济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故 选 B 项,排除 D 项;一战导致欧洲在华势力暂时放松侵略,排除 A 项;材料

10、仅 涉及日本扩大侵略,未涉及其他国家在华侵略份额,排除 C 项。 8(2019 届四川教考联盟高三毕业班三诊)下图为中国近代产业资本(这里主 要包括近代工矿企业和近代交通运输业)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材料反映了这一 时期() 5 A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 B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 C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解析:选 C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由上图可 知, 18941911 年, 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有较高的增长, 但在 1911 1920 年,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增速缓慢,而民族资本 发展较快,所以从

11、18941920 年间,总体来看,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故选 C 项;近代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非近代产 业,排除 A 项;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甲午战争之后,18941911 年官僚资本 的年增长率达 15%以上,所以“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的说法是错误的, 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反映不出列强对 华资本的输出是否不断扩大,排除 D 项。 9(2019 届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 18621917 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据此可知() A中国近代工业艰难发展B中国国际贸易良性增长 C中国改变贸易逆

12、差态势D中国经济畸形有所改变 解析:选 A据材料“18621917 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可知我国进口 总额大幅度增加,出口工业总额也在小幅度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自 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至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故选 A 项;其他三项由材料信 息均无法得出,排除。 10(2019 届安徽宣城二模)老舍茶馆第一幕中有一段王利发与崔久峰的 对话(时间:1898 年初秋。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王利发:你看秦二爷,他又 办工厂,又忙着开银号。崔久峰: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他越 6 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 再也起不来!材料中的

13、对话,揭示了() A北京人不论国事的恬淡生活 B实业救国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 C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发展的势头难以持久 解析:选 D材料中“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 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表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列强的压制,难以 持久,故选 D 项;材料中两人谈论的是实业救国,这是国事,排除 A 项;“他 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表明没有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排除 B 项;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 C 项。 11(2019 届吉林长春模拟)清末至民国,大量汉人涌入东北地区。满人对汉 人的习俗加以优化整合, 形成了既不完全

14、同于中原地区又具有鲜明中原色彩的风 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文化习俗由民族性向地方性转化。这说明() A满族全盘接受了汉族风俗习惯 B中原文化比东北文化更加优越 C满汉文化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D当时政府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 解析: 选 C由材料“清末至民国”“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中原地区又具有 鲜明中原色彩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文化习俗由民族性向地方性转化”可 知,满汉文化融合有利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故 C 项正确。 12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特别是 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 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

15、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材料反映了当时中 国() A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B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 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D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 解析:选 D据材料“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 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可知,长袍马 7 褂与西装革履代表新旧不同的政治主张,反映了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故 D 项 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以地缘关 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

16、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 以 行会为例, 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 价格, 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 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 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 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商人组织还经常利 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一 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他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 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 一定的强制力。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 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 组织与市场网络等 材料二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1904 年,清 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 ,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 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 40 个 行帮 1 056 户;天津商务总会 1905 年入会者有 32 行 581 家。商会可以通过合法 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