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424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浙江杭州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习俗发生很大的变化。下图 为 20 世纪 50 年代的结婚照和结婚证,这反映出() A穿衣打扮完全革命化、军事化 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彻底摒弃 C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D社会习俗受时代政治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此时中国与苏联建立了联盟关系,而人民的衣着大多是列宁装,这反映了社会习 俗受时代政治的影响,故选 D 项。A 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项“彻 底摒弃”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体现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排 除 C 项。 2(

2、2020河北衡水摸底)1941 年,毛泽东曾说:“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 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 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 不移的。”毛泽东这一思想() A奠定了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础 B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建成 C发展了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发展为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A 解析建国后新中国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 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的思想为建国后社会主义政党理论奠定 了基础, 故 A 项正确。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建国后, 故 B

3、项错误; 2 材料中论述的是政党合作理论, 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故 C 项错误; D 项为 1954 年宪法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 3(2019重庆一中高二期末)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 () A表明新中国建设已摆脱了苏联模式 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 义阶段,在此基

4、础上,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 C 项正确, D 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新中国建设逐步摆脱了苏联模 式,A 项错误;1992 年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 除 B 项。 4(2019四川成都月考)19521966 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 14400 人, 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 32 人; 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 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 A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 B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

5、较高 C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521966 年”“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 系”可知这是“一五”计划以及“大跃进”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影响下的产 物,故 D 项正确。材料“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 14400 人,其中担任副部级 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 32 人”可知北京钢铁学院学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但不能 3 等同于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故 A 项错误;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是对材料断章取义,故 B 项错误;报考清华大学,也能体现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 高涨热情,故 C 项错误。 5(2019辽宁阜新月考)新中国成立

6、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1970 年我国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故苏联长期的技术 支持的说法错误, 排除 B 项; 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科技工作者们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C 项正确; 20 世纪 60、 70 年代处于“文

7、革” 时期,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不可能存在雄厚的物质基础,排除 D 项。 6(2019河北蠡县月考)新中国成立伊始,1950 年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 农教育会议”,会上确立了“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教育方针。此方 针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教育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以人民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 C培养提高国民民主政治意识 D变旧教育为新型的人民教育 答案B 解析材料“1950 年”说明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党的工 作重心发生转移;“工农教育会议”“识字教育”体现出当时教育的性质,而从 当时背景看,教育主要是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服务,而不是革命,故 B 项正 确,A 项错误。材

8、料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故 C 项错误;D 项是教育的性质,与 设问要求不符,故排除。 7(2019山西大同二中月考)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如清华大学文、 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 工科系。这次全国高校院系大规模调整的目的是() 4 A对农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C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D应对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 答案B 解析1952 年,是新中国开始建设时期,这时需要大量专业的建设人才。因 此高校院系实行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 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

9、八个工科系,故选 B 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各方面和各层次的人才,而非限定于专业的建设人才,排除 C 项;冷战环境下的 严峻国际形势是外部环境,不是主要目的所在,排除 D 项。 8 (2019江西南昌十中月考)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 在新中 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 年 3 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 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C“双百

10、”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毛泽东在 1956 年提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 针,促成了文学艺术科技的繁荣,材料以评弹艺术为例,揭示了 20 世纪 50 年代 后期文艺繁荣发展的时代特征,其主要原因在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故 C 项正 确。社会民众对文艺一直有需求,故 A 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是在 1953 年 底,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D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9(2019北京朝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 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

11、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昌盛的不朽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 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 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5 “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 材料二鉴于斯大林时期由苏联最高领导人裁决科学与艺术争论,并在文化 学术领域扶持一派打击另一派的恶劣做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毛泽东在论十大 关系中提出了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 陈立中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 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影响。

1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并简述 “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意义。 答案(1)成就: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 年,“东方红一 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3年,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影响:“两弹一星”等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增强了中国 的国防能力;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 技做出了重大贡献。 (2)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暴露;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 济建设的逐步展开,调动

13、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 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 意义: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 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 在核武器、空间技术、生物遗传技术方面的成就。第二小问影响,从增强国防实 力、增加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斯大林时 期造成的严重后果”得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暴露; 根据材料二“毛泽东在 论 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得出随着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第二小问意义, 结合“双百”方针的影响得出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 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