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1中图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102213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8.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1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1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1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1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1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1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1中图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同学去商店买一斤白糖要求:同学不能说话,不能用肢体语言聪明的同学,请问:同学怎样才能完成任务?,IQ题,A同学只要将任务的具体内容写在纸上,就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文字?,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2.知道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自主学习,1、完成导学案自学检测部分。 2、用红色笔将重点、疑难点在教材上做好记录。,河南安阳小屯村,殷,殷墟鸟瞰图,一片甲骨惊天下,王懿荣,说 : 甲骨文,图片展,造字游戏: 由“日” “舟”简单的汉字想像甲骨文的书写 1 2 3 组,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各代表哪一生肖吗?,

2、狗,猴,龙,虎,鸡,马,牛,蛇,鼠,羊,猪,兔,象形就是将字形画成它所代表的物体的模样。,思考一: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论证活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思考二:“唯殷先人, 有典有册” - 尚书,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繁体、 简体,食器,兵器,农具,青铜展,长:1.1米,高:1.33米,重:875公斤,商朝,“世界青铜器之王”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代 四羊方尊于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四羊方尊商代 四羊方尊于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器物有巨大的方形口,长颈,折肩,浅腰腹,高足,

3、四面和每面中部都有脊。它将器物的造型设计与艺术装饰高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四羊方尊商代 四羊方尊于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器物有巨大的方形口,长颈,折肩,浅腰腹,高足,四面和每面中部都有脊。它将器物的造型设计与艺术装饰高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铜象尊,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两道数学题的计算: 浇铸司母戊鼎需要多千克的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每个坩埚需要三四个人,要

4、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共需要多少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铸造过程的六项工程难题:为什么一定要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同时进行浇铸?怎样才能协调好人同时行动?怎样才能做到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怎样才能保证个坩埚的铜液同时达到指定温度?在没有任何起重机械辅助的情况下,怎样通过人力搬动滚烫的坩埚?怎样才能做到个坩埚同时进行浇铸?,“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民族,同时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悠久的” 江泽民,谈感想,甲骨文,青铜器,龟甲或兽骨,汉字,渊源,金文(铭文),本课知识回顾,(司母戊鼎),簋(gu),你能猜出它们的用途吗?,尊,觥(gng),酒器,虎 纹,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青铜器常见的纹饰,1964 年

5、8 月 25 日,为了展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殷代铜器特种邮票,全套 8 枚,青铜器复制品 现代城市雕塑,在商代,当时人们使用坩埚熔炼青铜,每个坩埚能熔铜125公斤,铸造这样一个大鼎约需80个坩埚。当时,制作青铜器,还要进行两大项工作,第一步是要对矿石进行熔炼,其中包括选矿、初炼、提炼和加锡等。第二步就是具体铸造青铜器的过程。它包括制模、翻范、合范、浇注、打磨修整等。这一道道的工序,缺一不可。正像古书所说,铸造一件精美青铜器必须具备“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几个条件。当时的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工序铸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司母戊鼎。,“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6、,这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因鼎宽大得形似马槽,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6厘米,立耳,长方形,四柱足中空。纹饰以云雷纹为底纹,耳的外郭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似被虎所吞噬。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中间以短扉棱相隔,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科学家们分析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用21块陶范铸成。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内,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铸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