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3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13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6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3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3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3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3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13 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标解读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 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 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核心提炼 (1)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 治制度。 (2)“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

2、并日益完 善。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内容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了中国是新民主主义 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通过了关于首都、国旗、代国歌等的决定。 (3)作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2正式建立:人民政协职能的转变 2 3初步发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1)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

3、督”的方针,得到各民主 党派的拥护。 (2)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 教材补遗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密切合作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不是独揽 政权,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在政治上是合作关系,中国共 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条件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2)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3)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积累。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含义:

4、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 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4标志: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5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建设奠定了基础。 教材补遗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 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 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知识点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

5、共同繁荣。 2含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法律依据:1949 年共同纲领的规定以及 1954 年宪法的规定。 4确立: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 5实施错误错误! 6意义错误错误! 教材补遗 “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 而不是某 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知识点四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 重。 (2)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 辟的危险,他想

6、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3)林彪、江青等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表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2)从中央到地方的夺权风暴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八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3危害错误错误! 教材补遗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 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十年“文化大革命”那样 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 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

7、和个人崇拜。 知识点五 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1首要环节:平反冤假错案。 2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1)措施 和国宪法 。 确立“依法治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方针。 (2)成就: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 4 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3民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 年,中国共产党 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8、域自 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4)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促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1998 年,通过中 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教材补遗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价值 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 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 达到利益表达、 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 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 名师点睛 名师助学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取得的 重大成就 政治:颁布 1954 年宪法,初步建立了根本的政治制度、统一战线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9、;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 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外交: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苏联等十七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 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 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 法治化。 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5 精巧识记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

10、设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目标:民主化、法治化。 两个法律文件: 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 构图解史 (1)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 (2)用图示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 构图解史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名师肋学 (1)20 世纪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几部法律文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931 年宪法体现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 19491954 年起了临时宪法的作 用。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11、宪法。 1982 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 而不是依 6 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 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3)“基层民主选举”不同于“村民自治” 基层民主选举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 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 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而村民自治应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等内容。 知识结构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文革”时期民 构图解史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12、探究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 史料实证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 7 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49 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 史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 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史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 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 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

13、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问题探究:分析史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什 么?史料二有何重要变化?史料三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规定的?其根本 前提是什么? 史料探究 史料 主旨 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制定的背景、职能等 提取 有效 信息 形成 正确 认识 (1)史料一: “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在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史料二: “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政 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 线的组织,或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人民代表大 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3)史

14、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 自治”依据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置自治机 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提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史论归纳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 (1)历史原因 8 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合作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过贡献。 (2)现实原因 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民主建设也还有待完善,国家的发展、强大需 要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同舟共济,并肩战斗。 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有利于党和政

15、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 良传统和作风, 克服官僚主义; 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对点训练 角度一 新中国的诞生 1(2019安徽名校联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和政务院主要领导架构中,中共和非中共人员各拥有 3 位副主席、2 位副总理的 职位;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构成中,中共与非中共委员的比例达 2927。这 说明() A中共践行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民主构想 B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得以贯彻执行 C中共开始与民主党派进行合作 D新中国政治体制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破题关键 注意从题干中国家领导人的中共和非中共委员的比例切入思考。

16、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 毛泽东在 1945 年发表 论 联合政府 ,阐述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9 年 6 月发表论人民民主专 政 表示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是一个广泛容纳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民主政权,材料 “中共和非中共人员各拥有 3 位副主席、2 位副总理的职位” “中共与非中共委 员的比例达 2927”说明中共践行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民主构想,故 A 项正确;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 B 项错 误;中共与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便开始合作,故 C 项错误;苏联模式在 政治上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 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角度二 中国人民政协的人民性 9 2(2019山西重点高中联考)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 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这一规定 反映出当时()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