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12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3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4 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解读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核心提炼 (1)在古代中国政治与行政演进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专制主义与 官僚政治两条主线。 (2)皇权和相权之争几乎是贯穿古代中国所有朝代的主旋律,皇权加强、相 权削弱又是趋势。 (3)至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皇权没有了制约因素, 成为最高权威。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废宰相,设内阁 1废宰相(明太祖,朱元璋)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 荡。 (2)措施 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

2、影响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内阁(明成祖,朱棣)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教材补遗 内阁对皇权的制约 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明朝内阁对皇帝“不 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 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回。 知识点二 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2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

3、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设立 (1)时间:雍正帝时。 (2)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3职能 (1)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 (2)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特点错误错误! 5作用 (1)提高了行政效率。 (2)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教材补遗 1明代的“票拟” 明自英宗后,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 士“用小票墨书” ,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称票 拟,亦称票旨、条旨或调旨。这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所谓“代言之司” ,所代表的乃是具

4、有绝对权威的“皇言” 。但是,内阁的“票拟” 终究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的御批 (当时叫做“批朱”)。清代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 2清代的“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 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 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 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 告密的作用。 知识结构 3 名师点睛 名师助学 明朝内阁制度的鲜明特点 (1)体系完整,模式固定,但始终不是中

5、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2)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3)内阁受制于司礼监。 (4)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精巧识记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两个比较点:宰相制与明清内阁制、西方内阁制与明清内阁制。 三个核心: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 构图解史 (1)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中央官制内部基本矛盾及演变趋势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 探究点 从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看明清制度创新 史料实证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

6、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 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史料二 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 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廷寄” ,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 ,各地方的 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三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 制: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 “因此,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 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 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内阁的性

7、质及作用。 (2)根据史料二概括军机处的职权。其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史料探究 史料 主旨 结合史料,探究内阁和军机处的性质、作用,从而加 深对明清君主专制的理解, 进而对明清制度创新有一 个清晰的认识 提取 有效 信息 形成 正确 认识 (1)史料一: “私人办公厅”内阁的性质; “真正领 袖”内阁制强化了皇权,强调了内阁制的作用 (2)史料二: “谕旨诏令” “由军机处密封”军机处 无决策权,只是秉承皇帝旨意,传达皇帝诏令,这反 映出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3)史料三: “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 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说明了中国君主专制具有独断 性、随意性,易出现决策失误 史论归纳 内

8、阁与军机处的比较 5 比较项内阁军机处 不 同 点 朝代明朝清朝 设置 原因 皇帝政务负担沉重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权;处理 西北军务 权限 明成祖时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明宣宗时拥有了票拟权 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 批,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 员执行 特点皇帝的最高幕僚、内侍机构 人员简单(简);行事快捷(速);外 界干涉少(密) 相同点 由皇帝较亲近的人员组成;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 行政效率;都无决策权 对点训练 角度一 明代内阁体制的特征 1(2020陕西师大附中模拟)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 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9、 ,皇帝如越过内 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破题关键 题干关键信息“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中枢权力运行有序。 解析 据材料“ 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 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可知中枢权力的运行有序,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2(2019北京卷)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 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 ”申时行只 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6 B万历年间开始

10、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破题关键 题干关键信息: “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 只拟罚俸” “还改票来! ”皇权至上,内阁听命于皇帝。 解析 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 “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 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 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 A 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 法证实,故 B 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 C 项错误。 答案 D 角度二 明代阁权的膨胀 3(2020四川达州模拟)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 六部,

11、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 。这主要表 明() A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 B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 C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 D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 破题关键 题干关键信息: “部权尽归内阁”内阁权力膨胀。 解析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A 项错误;材料 强调的是六部的权力归于内阁,体现的是皇权和内阁之间的关系,不是内阁和地 方的关系,B 项错误;内阁只是监控六部,六部仍归皇帝统领,C 项错误;材料 中六部的权力被内阁控制,体现了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手中,D 项正确。 答案 D 角度三 明代的特务 4(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

12、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 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 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7 破题关键 该题题干关键信息是:明初对宦官有严格限制明中后期,对宦 官限制放宽, 且宦官读书识字, 干预朝政朝廷决策前后不一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 解析 题干叙述了明代从朱元璋时期的不许宦官读书识字到中后期宦官读 书制度化的这种变化,这说明明代中后期宦官参与中枢决策的历史事实,为了适 应这种变化,宦官逐渐读书识字,故 A 项正确;B 项史实性错误,明代是皇权 强化典型的时期;C 项与史实不符

13、,伴随着明代皇权的不断加强,内阁议政功能 也是在逐渐加强的,这是皇权加强的产物;D 项表述错误,决策权属于皇帝。 答案 A 角度四 清代军机处的地位 5(2019吉林二模)“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 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与材料中的看法一致的是() 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C军机处权力远大于内阁 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破题关键 题干关键信息“奉公守法” “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的 设置有助于树立官场清廉之风。 解析 据材料信息“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断不

14、至有权臣” 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故 B 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军 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可排除 A 项;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 项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 B 6(2020湖南永州模拟)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 政”向“大臣行政” 、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 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 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破题关键 题干关键信息:该学者认为军机处的设立实现了从“君主专政” 8 向“大臣行

15、政” “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 、从直 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可知,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 设立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 项正确。材料中该学者认为军机处实现了从“帝国 个人专制” 向 “君臣联合行政” 的转变, A 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 “高效政府” , B 项错误;D 项与军机处设立的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 C 角度五 清代的密折制度 7(2019广东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 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的 100 多人增至 1200 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 至部分品位较低的

16、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 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 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 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 破题关键 密折制度实行以来,密奏官员人数激增,密奏官员的职位越来 越低加强了皇权专制。 解析 依据材料“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 员也获得了上奏权”可知,这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欺骗隐瞒,这种方式明显扩大了 皇帝的权力,皇权专制制度得以进一步强化,因此 C 项正确。A 项错误,官员 制衡机制在此之前已经建立; 材料体现的是皇帝赋予越来越多的官员密折奏事的 权利,并未体现权力机构的设置情况,也没有体现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因此 B、D 两项错误。 答案 C 角度六 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 8(2019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 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 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B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 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9 破题关键 题干关键信息是皇帝 “随意处分臣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