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2210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2020年8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l 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的重大问题2.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3.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重大问题4.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特的根本任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特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发展成果更多更加公平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l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指的是要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

3、量。中国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l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l 正确认识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

4、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三个没有变,三个世所罕见)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特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

5、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l 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一是总揽全局,统筹规划、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三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四是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基本国情看,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从发展条件看,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从发展理念看,发展不

6、同于增长,决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 怎样实现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l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新四化)1.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2.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3. 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考虑)4. 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l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

7、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l 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l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全面提高国内经济发展质量,更好地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加全面和紧迫的需求。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基本内涵: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

8、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主要途径:1. 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3. 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4. 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l 我国“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9、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小块土地经营占主导地位,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整体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3. 城乡居民收入总体上还存在较大差距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个统一,四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

10、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中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和基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和基础,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l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

11、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会脱离正确方向,就会变质。中国共产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参与决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人民利益根本一致是开展协商民主的最大政治基础:吸收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使决策和举措更加科学、合理,是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特点;团结尊重和谐是协商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度化、规范化和程

12、序化,是协商民主的重要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式和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四个层面的协商。1.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党内外进行广泛协商,主要通过两种基本方式实现: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直接协商;另一种是人民政协中协商,主要通过全体会议、常委会议等形式。2. 国家政权机关的立法、施政协商,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协商和政府与社会的协商对话3.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4. 基层民主的协商l 中特文化建设 增强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意义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13、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强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途径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阔的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

14、,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在博采众长中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强大生机;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l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三个倡导”上下功夫。三个倡导是在不同层面上提出的不同要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要求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要求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要求 任务: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

15、导地位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4. 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l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l 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尊重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有针对性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发展壮大积极健康的主流思想舆论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管理制度。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建设的基本着力点。 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