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亡人逸事》教案3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022061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亡人逸事》教案3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亡人逸事》教案3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亡人逸事》教案3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亡人逸事》教案3苏教版必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亡人逸事 教学目标 1鉴赏文章语浅情深的细节美和人物的性格美。 2自主、个性化阅读鉴赏,初步实现多元解读、创新阅读。 教学重点 1. 把握四个生活断面的内容。 2. 品味“盯”、 “跳”、 “走”、 “钻”等动词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传神作用。 3. 平凡的生活细节描写和融记事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难点 1. “真”中求美, “美”中显真的特色。 2家常话语中的思念和哀伤。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必修一第一模块“月是故乡明”板块写作实践中,大家曾以“静听回声”为题写 了文章,有些同学写了怀念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内容,有的取材真实,以小见大,写真事抒 真情,表达了对亲人深沉的爱。今天,我们

2、来共同品读散文大师孙犁的一篇悼亡妻的散文, 一起鉴赏大师家常似的话语中蕴涵的深情。 二、检查预习 (一) 、认读理解 懒筋 - 耍赖粜卖 - 籴米高粱 - 栋梁 抛掷讳天作之 合 (二) 、用最简语言概括四个断面的内容。 1. 天作之合,“巧”。2. 看戏相亲,写“贞” 。 3. 勤劳持家,写“能” 。4. 总括一生 , 写“情”。 三、品读鉴赏 (一) 、默读第一断面,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探究。 1. 自选角度研读。 2. 小组讨论。 3. 参考议题及解读:这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天作之合”对一般夫妻结对,只 不过是一句道好颂吉之词,然而在作者笔下, 简直就蕴涵着一种神秘色彩,恰如爱

3、妻所言 “假 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可见作者对那天的雨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大凡人们 感天谢地,都是得到了意想不到或难以承受的幸福。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为 他带来了爱、幸福、宽慰,甚至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在这里与其说作者在谢天,不如 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的感念。 (二) 、自由朗读第二断面,探究以下问题。 1. 简评“盯”、 “跳”、 “走”、 “钻”几个动词对刻画人物情态的作用。 2. 研究“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 ”这句话, 表现人物怎样的个性特点? 3. 这些描写对人物是褒还是贬? 参考解读: 1. 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未

4、婚妻初次会面腼腆害羞的神态。 2. 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作为一个农村妇女浓重的礼教观念,表现了 她的质朴。 3. 这里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亡妻的赞美之情,写出了亡妻的淳朴和贞洁。 (三) 、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断面,其他同学听读、质疑探究。 参考议题: 1. 文章叙述了几件小事?表现妻的什么美德? 2. “我”对孩子的嘱托,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3. 文章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参考解读: 1. 写了“回家诉苦” 、 “背瓜遭遇”、 “学会纺线织布” 、 “卖线卖布” 、 “关爱 孩子”几件小事。 这几件事反映妻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的过

5、 程,凸现妻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的品质。其中“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 下走”的细节,写足了妻子对孩子的爱。 2. 作者对孩子的话,是对妻子的高度评价和纯真的爱。 3. 文章运用了铺垫和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 、和“背瓜遭遇” 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 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妻子的美德。 (四)、齐读第四断面,自由质疑探究。 参考议题: 1. 结尾交代妻临终时仍记着丈夫在做小职员时,寄给她家两丈花布的事,有 什么作用? 2. 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 参考解读: 1. 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

6、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 还两,薄施厚报,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剧。”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 较强得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 2. 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使读者看到了一个辛劳一生、温柔善良却又不乏坚强 的中国妇女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 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深挚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极 度思念人虽如风后入江之云,飘摇而去, 情,却永远印在自己的心田,吹不走, 抹不去, 不思量,自难忘。 四、品味艺术特色 (一) . 细腻感人的细节描写 1. 没车接就不回丈夫家:礼

7、教观念重。 2. 背筐摔倒,惹得母亲大笑不已:淳朴娇惯。 3. 临终前询问花布:爱的潜流。 这些朴素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丈夫对亡妻深切的怀念。 (二) . “真”中求美, “美”中显真。 作者所选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但几十年的夫妻生活,锅碗瓢勺交响,琐事多多,作 者慧眼独到,扑捉最能表现亡妻勤劳、淳朴,达到美的极致。亡妻的个性美,又是千千万万 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了广大妇女的美德。显现群体美的“真”。 五、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 :读陆游的钗头凤 ,仔细品味该首词与亡人逸事所抒情感的异同。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懷愁绪, 几年离索。错, 错, 错!春 如旧、

8、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雖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内容简介: 陆游是很受喜欢的一位南宋诗人,他的一生中写了很多慷慨激昂、悲愤自伤的诗 作。这位诗人至死也难以忘怀的是自己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他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但最终为母亲所拆散,终于各自婚嫁。几年后陆游偶遇唐婉夫妇於绍兴沈园,悲 痛难泯,在壁上题以泄愤。这首词哀婉瑰丽,令人不忍卒读. 前人评论陆游钗头 凤词说“无一字不天成”。所谓“天成”是指自然流露毫不矫饰。陆游本人就说过:“文章 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正因为词人亲身经历了这千古伤心之事,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之词。 这段辛酸的往事, 成为陆游终生的隐痛, 直到晚年他还屡次来到沈园泫然凭吊这位人间知已, 还写下了沈园诸诗。 参考解读: 亡人逸事写的虽是媒约促成的婚姻,但是夫妻通过相处,进而相知相爱,情深意笃。抒 发的是无限的思念和爱恋之情。钗头凤写的是陆唐二人青梅竹马,情意相投,而暂成眷 属,却被无情拆散,爱而不得终身。抒发的是引咎自责而无补于爱的终身悔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