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201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4讲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第 4 讲讲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 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人民民主专政思想:1949 年毛泽东发表01论人民民主专政 ,丰富并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在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等报告和讲话中,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 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教与文化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3)生物技术:1965 年,人工合成04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

2、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双百”方针 (1)提出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 提出:1956 年 4 月,05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含义:艺术问题上06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07百家争鸣。 2 成就 a.涌现出一批现代文学作品。 b.电影和戏剧百花争艳。 意义 a.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b.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 (2)曲折 背景: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08文化大革命”爆发。 表现 a.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b.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3.教育事业的发展

3、 (1)奠基 制定方针:确定12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建立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和13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 意义 a.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14国民教育体系。 b.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 表现 a.学校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b.1966 年废止高考制度。 c.20 世纪 70 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 危害 a.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b.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三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1)服饰 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 a特征:穿衣打扮与01政

4、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b表现:02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 3 择。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 a特征:服饰的样式和颜色趋于单调。 b表现:“干部服”和军装盛行。 (2)习俗 婚俗: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丧礼: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 西南地区的沟通。 (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和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 座公路大桥。 (3)航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3大众传媒的发展:1958 年,03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

5、电视事业 的诞生。 问题探究 1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何历史影响? 提示: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 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 合国力。 问题探究 2 “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性混乱,导致我国重大科技成就出 现空白”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这种说法不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干 扰,坚持科学探索,在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氢弹、人造地

6、球卫星、 杂交水稻等。 图解历史 理解“双百”方针 4 问题探究 3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统一战线政策确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 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总之,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发生了 本质变化,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 主题 1“两弹一星”新中国的科技 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 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 毛泽东 二如果(20 世纪)60

7、 年代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三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 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 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逐步建成了由中央 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 的历史阶段。 教你读史史料一的信息体现了我国爱好和平的治国理念,表明研制“两 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史料二说明“两弹一星”是大国地位的重 要体现。“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提升了中

8、国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史 料三反映了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和支持,促进了新中国科技的发展。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两弹一星”的主要 历史作用。 5 答: _ _ (2)根据史料三,概括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条件。 答: _ _ 答案(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 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提出“向科学进军”;成立相关机构;建成系统 的科学研究体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条件和原因 (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 前提。 (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主观因素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 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 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主题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指导方针 一我们主张政治上必须分清敌我,我们又主张人民内部一定要有自 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领域中的 表现。 陆定一百花齐

10、放,百家争鸣 (1956 年 5 月 26 日) 二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 6 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 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 年 6 月 27 日毛泽东在文艺界 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出“双百”方针适用于人民内部。史料二反映了 “双百”方针实施的目的: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文艺繁荣,为人民服务。从史料

11、 三的出处可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 反映出“双百”方针在当时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 史料运用(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双百”方针实施的原因。 答: _ _ (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的“百家争鸣”与战国 时期的“百家争鸣”实质是否相同。 答: _ _ 答案(1)1956 年,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大规 模建设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不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 阵线鲜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 与对立,二者

12、实质不同。 正确认识“双百”方针 (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 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 7 (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3)“双百”方针的实质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 主,其目的是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文艺繁荣,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 (4)“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 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

13、扰造成的。 (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会无法实现“百家争 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 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全国卷 5 年考题统计 时间题号时间题号 2019全国卷,312015全国卷,31 2017全国卷,31 1(2019全国卷)下图是 1953 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知识考查新中国的社会风尚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释图文信息 素养考

14、查家国情怀、时空观念 答案D 解析1953 年的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这幅年画正是适应了这一时期 8 国家建设的宣传需要,D 项正确。此年画属于写实画,不是文人画,A 项错误; 材料时间是 1953 年, 此时中国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故不能说“参与社会主义 生产”,B 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 1956 年,C 项错误。 2. (2017全国卷)右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知识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及现实主义绘画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释图

15、文信息 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该作品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政府开展扫盲教育,故出现了婆 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情景。对这一社会现实的描绘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的 风格,故 C 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不符合该画风格,故 A 项错误;同一 时期西方流行现代主义,故 B 项错误;该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重表 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故 D 项错误。 3(2015全国卷)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 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9 知识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教育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释信息 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52 年”可知,此时中国仍然坚持“一边倒”,故外 交政策并未发生变化,A 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于 1953 年开始建立,与材料时间 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所述是“文化教育改革”的表现,而不是它的需要,故 C 项错误;当时学习俄语主要是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经验以及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