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8讲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197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3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8讲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8讲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8讲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38讲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38 讲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思维导图|史论术语| 1.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范 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大危机的爆发,说 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 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2.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是 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 使美 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3.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 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 治地位的时代, 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

2、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20 世纪 2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普遍推广,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 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期。资本家被眼前利润驱使,盲目 扩大生产;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也刺激了资本家盲目和无限制生产。 由于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广大劳动人民 的生活却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 (3)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 (1)1929 年 10 月下旬, 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

3、直下, 股价狂跌, 股市崩溃。 (2)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激增, “大萧条” 2 时期来临。 3特点 (1)范围广:从经济范围看,涉及金融、工业、农业、商业各部门;从地域 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 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长:从 1929 年到 1933 年,达四年之久。 (3)破坏性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下降 1/3 以上,国际贸易总额缩 减 2/3,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 2 500 亿美元。危机造成的损失比第一次世界大 战还要严重。 4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2)国际关系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5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 (1)措施: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 济的措施。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 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2)结果:经济危机更加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3 (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社会矛盾尖锐,

5、社会动荡不已。 (2)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 于 1932 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2内容 (1)经济新政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规定生产规模、价格 水平、工资标准等,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通过国家干预,调整 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调整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减耕减产,提高 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2)社会保障新政 实行福 利制度 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 ,兴办 公共工程 制定社会 保障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使工人有权组织

6、自己的工会 1.政治体制新政 (1)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 ,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 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 (2)作用: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 巩固下来并制度化, 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 过渡得以实现。 2外交新政 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 ;从孤立主义 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 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5影响 4 (1)

7、经济影响: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2)政治影响:缓解了社会危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时期。 “一、二、三、四”归纳罗斯福新政 一个中心措施:复兴工业。 二个阶段:自 1933 年 3 月开始,调整与复兴;自 1935 年开始改革。 内容“三 R” :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新政四“新” :新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凯恩斯主义;新的特点:政府对经济 全面干预;新的起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的模式:开创 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

8、式。 从唯物史观看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罗 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 整,这种调整适应了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经济逐渐走出危机的阴影,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素养提升 素养热词自由放任的政策、空前严重的危机、国家干预的经济 素养解读 时空观念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席卷世界, 影响了 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暂时 缓和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历史解释 (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范围广、时间 长、破

9、坏性大,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 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2)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 和社会生活的干预,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 模式。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历史遗存材料,印证 20 世纪 30 年代经 5 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实证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及影响。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史观,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辩 证地看待经济危机及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创新与调整。 主题一世界经济危机 (一)史料实证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史料 胡佛在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中声称: “经济不景气

10、的问题绝不能用立 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 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 但他还是在1930年5月批准了 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 大幅度提高 887 种商品的关税,1931 年底对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 探究 结合上述史料分析,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在危机 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 (1)胡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这导致美国 经济危机无法缓解,美国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局面。 (2)胡佛政府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干预,但这一措施却加剧了国际局势紧 张。 |历史解释|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

11、1)对策 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 工业。 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 口。 (2)教训 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 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 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为重要。 6 (二)唯物史观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史料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 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

12、两项借款合同,1931 年的美麦借款规定: “中国向美国 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 45 万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 9 212 826.56 元,作为借款。 ”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 30%以上。两年后,美 国财政善后银行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 5 000 万美元,以购买美国的棉花和小 麦。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 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 ,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 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摘编自汪效驷19291933 年世界 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探究 从史料中找

13、出经济大危机的危害在中国市场的体现。 提示 美国与中国政府签订合约;日本采取军事占领等手段,控制中国部 分市场等。这些手段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而且加快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历史解释| 辩证认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 机机制调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 革的信号。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开启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强化了家庭意识,使美国向着福利国 家迈进

14、。 (3)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 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 平民大量失业, 造成人们的消费、购买能力下降,但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诸如美国 电影业、广播业、图书报刊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米老鼠” “唐老鸭”等非成年人 角色备受欢迎,恰恰是经济危机下人们逃避现实、寻求心理慰藉的一种体现。 对应训练 1 (2019 届山西太原二模)1932 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2 销往苏 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 2 000 人;1933 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 7 14 亿卢布;1935 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西方

15、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解析:选 D 根据题干中所提及的三个时间点1932 年、1933 年、1935 年, 可知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而此时期的苏联经济发展迅速并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苏联利用了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的时机,于是出 现了题干中所列举的一系列新现象“1932 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2 销往苏 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 2 000 人” “1933 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 14 亿卢布” “1935 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 ,这些新现象充分说 明当时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故选

16、D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 危机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之 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遭受到了严重打击,排除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此时经济全球化现象尚未出现,排除 C 项。 主题二罗斯福新政 (一)史料实证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特点 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 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 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 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 改了所谓 “自由企业制度” 及其运行方式, 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史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 阶级” ,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 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史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提示 (1)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8 (2)新政采取了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