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21974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8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高三历史一轮专题:第16讲 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16 讲 18941901 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思维导图|史论术语|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表明了清 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务运动的失败;马 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 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2.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下 的一次集体侵略, 辛丑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 3.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一面,也 有盲目排外的特点。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2)1894 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 2过程 (1)丰岛海战:日本

2、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2)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 (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 年签署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主要危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 失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 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 了中国民族资

3、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 在中国具体表现为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 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矿权和办厂权。 4战争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洋务运动破产;刺激了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之中;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 觉醒, 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鼓励创办

4、实业)。 (2)对日本的影响:日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占领台湾,获得 2.3 亿两白银 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日本很快跻身帝国 主义强国的行列。 (3)对朝鲜的影响:清政府战败后,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 了对朝鲜的控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 (4)对远东政局的影响: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 有格局,形成了英、俄、日争夺中国的新格局。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的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 (1)

5、爆发:1900 年 6 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3 (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 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主要危害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 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加重了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 控制 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不许中国人 居住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成为列强 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 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被置于 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 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 质的组织 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

6、统治中国的工 具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 制 4.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反割台斗争 (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 本。 (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 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 (3)结果:1895 年 10 月,台湾全部沦陷。 (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 辉一页。 2义和团反帝运动 (1)原因:19 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 (2)概

7、况 1899 年底,袁世凯血腥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 4 区发展。 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清政府对各国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 (4)意义 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捍卫了民族尊严。 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 质。 (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8、 素养提升 素养热词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黄海大战、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素养解读 时空观念 从 1894 年甲午战争的爆发至 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 订,列强从沿海、内地入侵清王朝统治的心脏京津地区; 列强从英法美俄扩张到多国联合共同侵略中国。 历史解释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 洋务运动的失败,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 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 瓜分中国狂潮下的一次集体侵略, 辛丑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 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史料实证 运用考古历史文物、文献史料及其他考古

9、遗存,解读印 证近代列强侵华深入的特点及影响,认识中国人民抗争 的特点及影响。 5 家国情怀 甲午战争过程中的黄海大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及义 和团运动,体现了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 不挠的民族精神。 主题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史料实证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史料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 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 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 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 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 噪出

10、, 鸣枪过市, 声言向提督乞生路, 刘公岛中大扰。 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 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 的主观原因。 提示 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 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历史解释|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准备上:日本在 19 世纪 60 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与封建的 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在日本倾 全国之力扩充军备, 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

11、紧要关头, 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 (2)外交上: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 失败的外部原因。李鸿章等官员一直致力于争取欧美列强国家的调停,过分依赖 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 (3)思想上: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李鸿章把武器作 用极端化、绝对化,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 (4)战略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清政府避战求和、 6 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突出表现在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的战略失误上。 (二)家国情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史料 解读 漫画 1 选自 2004 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漫画史迹寻踪:外交风云 。 八国

12、联军占领北京后,设立了“管理北京委员会” ,并勾结一些无耻官僚成立各 种“治安”机构,实行军事殖民统治。后来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惩 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 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傀儡和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任由帝国主义操纵。 漫画 2 选自 2004 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漫画史迹寻踪:内政春秋 。漫画反映 了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漫画左边是两根交叉向上的 竹,每一节上面都有文字,对应起来就是:鸦片战争割香港、甲申之役(1883 到 1884 年的中法战争)失越南、甲午之役偿台湾、庚子之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最上面一节

13、上写的是“前途” 。最右边刚刚长出的竹笋上写着“乱党” 。内忧外困 的中国,前途在何方? |历史解释|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 (1)不同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生的 时代背景 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发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 期 战争的 直接目的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 华侵略利益 战争的结果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 7 对中国的 影响程度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2)相同点 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迫 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出逃; 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

14、机构; 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 辛丑条约体现的列强侵略特点 (1)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列强要求赔款 4.5 亿两白银,当时中国人口为 4.5 亿,其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向他们缴纳 1 两白银的“罚金” ,借此惩罚、侮 辱所有的中国人;规定在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举考试五年。 (2)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也 不是列强的根本意图所在。其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把清 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此条约惩办参加

15、反帝斗争 和对反帝斗争镇压不力的官吏,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的相关内容。相反, 列强确立了清政府继续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 朝廷” ,列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三)史料实证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史料一 李鸿章 1895 年 3 月 19 日在日本马关指出: “此次战争,实获两个 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 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 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愤图强。 ” 摘编自蹇蹇录 史料二 凡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

16、 物, 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它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 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 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 8 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开始 参与全球化。 探究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李鸿章的观点。 (2)据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提示 (1)其观点虽然说明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人警醒的一面,但是却掩 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 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中国 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历史解释|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1破坏性 (1)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 富。 (2)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其侵略“合法化” ,中国领土、 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3)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