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02019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四单元,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四单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基本内涵,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2、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

3、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近年来,山东省要求各地要坚决破除单纯攀比增长速度的陈旧观念,对落后欠发达地区,衡量经济工作的主要绩效指标是看群众生活改善了多少,而不是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多少。这一要求() 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不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有利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将消除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AB CD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排除。破除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陈旧观念,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故选。与题意无关

4、。 答案C,下表是2014年上半年国务院召开的18次常务会议的关键词。由这些关键词可以直接看出,国务院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AB CD 答案A 解析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涉及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正确;惠民生涉及的是以人为本,正确;在材料中均不能直接体现,故排除。,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是贯穿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根红线。下列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发展就

5、是要实现GDP的快速增长 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 A B CD,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说法错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说法只重视发展的速度,错误。故选A项。 答案A,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 摒弃对GDP速度的追求,坚持以人为本 通过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AB CD 答案D 解析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不是摒弃对GDP增长速度的追求,而是要正确对

6、待GDP的增长速度,说法错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通过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正确;与科学发展观无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政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2014课标文综,15)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

7、。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钢铁产业信息产业保险业汽车产业,AB CD 解析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动协同发展。材料中汽车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钢铁产业,通过汽车消费向下可带动保险业协同发展,故符合题意;信息产业与钢铁产业、汽车产业、保险业等不能构成直接的产业关联,不合题意。 答案B,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大发展,我国以大数据和物联网为依托,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包括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安居等。大数据不仅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智慧的数据服务,也帮助城市转型升级。我国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8、是基于智慧城市() 可以实现公共服务平均化,改善民生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有利于对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可以根治交通、环境等社会问题,使城市运行更高效、绿色,AB CD 答案B 解析依靠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实现智慧安居、服务,有助于城市资源更合理的配置,故符合题意;中的“平均化”说法错误,中的“根治”说法错误。,“三农”问题,(2014安徽文综,2)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

9、政府()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 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AB CD 解析本题考查城镇化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材料中的“保障就业”“保障安居”说明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故应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说明政府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故应选;中的“扩大城市规模”和中的“坚持速度优先”与题意不符,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故均不能入选。 答案A,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加大对农

10、业投资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亩产量增加粮食供给量增加 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谷物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供给量增加 降低人民币汇率进口粮食成本降低增加粮食进口粮食供给量增加,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增加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供给量增加 AB CD 答案B 解析人民币汇率降低,不利于进口,故排除。转基因技术的运用应慎重,可能带来生物安全,故舍去。符合题意。,【易错点1】混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分析: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还没有实现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矫正训练1下列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认识,正确的有() A我国已达到全面小

11、康水平 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C人们的消费已经是富裕型消费 D是少数人的小康,贫富差距大 答案B 解析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总体小康水平,故A、C、D认识都不准确,B项符合题意。,【易错点2】GDP是衡量经济增长与成绩的唯一指标 分析:GDP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标准,人均GDP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在GDP的增加上。但把GDP的增加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因为片面强调GDP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我们既不能单纯强调GDP的重要性,也不应该全盘否定GDP的重要性。应该牢

12、固树立并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矫正训练2连续多年保持GDP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深圳,今后将不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而更多地重视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这意味着() A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B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 C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答案C 解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指标的衡量标准仍旧是GDP,排除A项。经济发展是中心,排除B项。材料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而非只重视物质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易错点3】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理解 分析

1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为此需要做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矫正训练3广东相关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对此,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充分利用外资,优化企业内部产业结构 要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AB CD,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材料表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

14、阶段,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半句对,后半句有问题,不能仅仅是发展高科技产业;正确,符合题意;说法不合题意,正确,符合题意。,(一)方法规律总结,(2)解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非选择题的角度。从经济生活主体角度分析: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消费时要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转变;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

15、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3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涉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具体使用哪几个知识点,需要结合设问角度、限定的知识范围、材料包含的有效信息等综合比对,进行取舍。回答时先理论(有理有据),后材料分析(结合材料具体回答实际问题);先直接,后间接;先重要,后次要。,(2014课标,38(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

16、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解析第一问考查消费的特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设问的类型是描述类主观题。解答的关键是在明确信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等消费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材料信息,作出准确描述。“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反映了我国信息消费市场发展迅速,网民数量多;“我国信息消费总额同比增长28%,全国智能手机同比增长99%,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