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计免监测培训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1840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计免监测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0年计免监测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0年计免监测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0年计免监测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0年计免监测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计免监测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计免监测培训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免相关疾病监测,茅栗镇卫生院 2010年6月21日,主要监测内容, AFP监测 麻疹监测 新破监测 其他计划内疫苗针对疾病的监测,AFP监测,内容提纲,监测目的 监测内容及技术规范 AFP病例定义 病例报告 病例调查 标本采集及运送 病例随访 主动监测,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二、监测内容及技术规范,1、AFP的定义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

2、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列为报告的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

3、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2、病例报告 1、快速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卫生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农村应在24小时内,城市应在12小时内,以最快的形式(电话、电报或其它)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县级疾控中心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县疾控中心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做好记录并立即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 2、常规报告: 各单位在主动监测后进行常规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每月1号、11

4、号、21号前分别报告上月的下旬旬报及月报、本月上旬旬报、本月中旬旬报(先电子邮件发送,同时将盖章后的纸版报表于1周内送达县疾控中心)。,3、病例调查 常规AFP病例调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接到报告后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调查,并完成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及时采集双份合格便标本。个案调查时应与县级及以上医院的临床医师共同进行,同时收集AFP病例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资料。个案调查表应填写清楚、完整,不得缺项。,高危AFP病例的调查,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一旦发现AFP高危病例,除

5、进行AFP病例个案调查外,要及时采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送检,并及时开展高危AFP病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地区级组织AFP专家组进行现场访视,核实诊断。,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一旦发现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应进行现场病例访视,核实诊断和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病原因。,重点病例,脊灰疫苗免疫史为零、或不详、或1岁以上(含1岁)服苗小于3剂次的AFP病例为重点病例。 一旦发现重点病例,要立即组织人员对病例居住地常规免疫工作开展情况和接种率进行调查,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该地所有适龄儿童按免疫程序完成预防接种

6、。,VDPV病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等的调查,疫苗衍生病毒(VDPV):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 (9个及以上核苷酸变异)。 cVDPVs: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 对于VDPV病例、VDPV循环病例和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除进行个案调查外,还应到病例居住地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当地OPV接种情况,并结合其年龄、临床表现等特征,判定其危险性,决定其后续关注程度。,流调报告的撰写,流调报告撰写的基本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病史、就诊情况、临床体格检查(重点为神经系统检查)、治疗及诊断、免疫史、转归等内容。 高危AFP病例调查报告要有AFP病例主动搜

7、索、病例所在地周围儿童接种率调查情况和病例密切接触者标本采集等情况。 死亡AFP病例的流调报告要有病例所在地周围儿童接种率调查和病例密切接触者标本采集等情况。 重点AFP病例要有病例居住地常规免疫工作开展、病例所在地周围儿童接种率调查及存在问题的处理情况。 所有调查报告必须加盖公章上报,未盖公章的调查报告视为未调查,AFP病例相关临床和流调资料收集、上报要求,(1)住院AFP病例资料收集:住院AFP病例应复印病人完整病历,完整病历包括住院病历、出院记录。如为AFP高危病例除要有完整病历外,还需提供流调报告;如为死亡AFP病例除要有完整病历外,还要提供死亡记录或死因证明及流调报告。重点AFP病例

8、无论有无病历都要有流调报告。 (2)门诊AFP病例资料收集:门诊AFP病例应复印门诊病历,同时需提供该病人从发病到就诊的全过程的流调报告。,(3)没有明确就诊过程的AFP病例资料收集:县CDC必须提供流调报告,流调的全过程必须有县级及以上医院的临床医师参与,流调报告随个案调查表同时上报省、市CDC。此类病例包括:未在医院就诊而直接由疾控中心调查的病例;提供不出病历资料的病例;乡镇卫生院诊断不明确的病例。 (4)AFP病例相关临床和流调资料上报:AFP病例相关临床和流调资料应随病例粪便标本一同送往省CDC,如果送便时不能及时提供前述资料的,必须于个案调查的30天内将材料补齐邮寄或传真至省疾控中心

9、免疫规划所,收到日期以寄至贵阳、遵义的邮戳和传真当天日期为准。 以上相关资料上报到省、市CDC均不得超过30天,异地AFP病例调查,异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户籍,且在现居住地居住时间小于35天的AFP病例。报告异地AFP病例时,调查单位必须在个案调查表中详细填写该病例户籍所在地地址和现居住地地址,记录该病例搬至现居住地的日期,并附异地病例调查报告。,4、标本采集及运送,(1)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的标准: 病例出现麻痹后14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 两份粪便标本应间隔2448小时。 每份粪便标本量必须在5克以上。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冻存于冰箱内,必须用冷藏背包或冰壶带冰运送到省脊灰实验室。,(2)凡属下

10、列情况之一者均应采集AFP病例的5名接触者粪便标本(单份便): 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根据临床或流行病学资料高度怀疑为脊灰的AFP病例; 死亡的AFP病例。,(3)标本送检要求: 送检的标本应在每个采样管上用记号笔注明县名、患者姓名、采便日期。要求字迹清楚、准确。 采便后必须在7天内派专人将标本送省脊灰实验室。 病例个案调查表、标本送检申请表均应与粪便标本同时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所有个案调查表、标本送检申请表均应加盖县疾控中心公章。 标本送检申请表应填写完整、准确、清楚,不得缺项,病例姓名应与标本一致,住址要填写到村组。并派计免专业人员送省。,造成未采便或未采集到合格便的原因分析,

11、(1)乡、村级医院首诊报告率低,延误了采便时间。 (2)部分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缺乏及时主动就诊意识,造成就诊时间延迟,影响了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 (3)个别医院存在病例漏报或迟报,导致采便时间超时。 (4)病人死亡或转诊未能采集到粪便标本。 (5)部分病情危重的病人在采集粪便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排便或家长拒绝配合。 (6)县级CDC工作人员未按要求采集粪便标本。,5、AFP病例随访,病例麻痹60天后,应及时进行随访,随访时必须同时邀请县级以上医院临床医师共同进行,并认真填写随访表。随访表应在75天内(从麻痹之日起计算)寄到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收到日期以寄至贵阳、遵义的邮戳为准。随访表应填写清楚,完

12、整,不得缺项,病例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麻痹部位应与个案表相吻合,不得相互矛盾。,6、主动监测 、AFP主动监测的医院 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各乡、镇级医院每旬也应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旬报时间为每月1号、11号、21号前);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主动监测的内容,AFP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县级疾控机构应每旬对辖区内AFP主动监测医院开展主动搜索。 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或内

13、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并登记监测结果(表7-1),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并按要求进行旬报。 县级疾控机构对监测医院进行AFP病例主动监测时应填写“AFP病例主动监测记录表”,并将主动监测结果汇总到(表7-2),每旬逢2上报,同AFP旬报一样。,医疗单位AFP监测 1、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将AFP、麻疹报告制度、AFP14种病必须上墙(防保科、内科、儿科、神经科、传染科)。 2、搞好本院的自查工作(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每旬查一次,查询医生必须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行内签字,查询

14、后临床医生及查询医生分别在贵州省AFP病例监测登记本上做好登记、签字,发现漏报病例及时上报,杜绝AFP病例漏报。 3、AFP主动监测医院应于次旬2日前、以报表形式向辖区县级疾控机构报告“AFP监测医院旬报表” ;AFP主动监测医院如经过核实未发现就诊AFP病例,应进行 “零” 病例报告。 。 4、住院的AFP病例在报告后30天内把病历复印好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关于AFP、麻疹监测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资料留存备查(通知、签到册、培训内容)。,AFP监测工作的指标,(1)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报告病率达到1/10万以上; (2)A

15、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达到80%以上; (3) 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达到80%以上; (4) AFP病例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达80%以上; (5) AFP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实验室及时率达到80%以上; (6)省级实验室28天内完成AFP 病例粪便病毒分离及时率达到80%以上; (7) AFP病例麻痹后60天进行随访,75天内随访表寄到省疾病控中心及时率达到80%。 (8)阳性分离物在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达到80%以上; (9)对聚集性高危病例和临床符合病例调查处理率达到100%; (10)对所有AFP病例进行最终分类的及时率达到100%;,小

16、结,敏感监测、及时处置 按时作好主动监测、主动搜索工作,麻疹监测,内容提纲,监测目的、内容 监测技术规范 麻疹病例定义 病例报告 病例调查与标本采集 暴发 主动监测 病例归属,一、监测目的与内容,(一)麻疹监测目的 1. 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2. 了解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3. 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4. 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二)麻疹监测主要内容,1流行病学监测: (1)参照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专报系统工作模式,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报告,提高报告敏感性、完整性与及时性; (2)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合格血标本; (3)开展暴发疫情调查; (4)分析人群免疫状况,发现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预测并预防麻疹暴发; (5)开展主动监测。,2实验室监测: (1)建立、健全地区级麻疹血清学实验室,按全省麻疹网络实验室要求开展工作; (2)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进行血清学诊断; (3)开展病原学检测; (4)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