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杭城地图和照片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01835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杭城地图和照片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读杭城地图和照片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读杭城地图和照片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读杭城地图和照片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读杭城地图和照片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杭城地图和照片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杭城地图和照片资料讲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杭城地图和照片谈城区瓦子街的变化,当年,从上杭外迁的客家后裔都铭记一个名字 瓦子街。,瓦子街在上杭县城关。沿着江滨路一直走到临江镇边,向右转,一条崭新的瓦子街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是一条宽敞的街道,两边是古香古色的商店,商店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像是一窜窜熟透了的红柿子,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漫步街上,脚下是一块块砖,如同时间长河里一个个节点,写着瓦子街的璀璨历史印记。,瓦子街,在何方?为什么使他们魂牵梦萦?,瓦子街的历史发展来源,浅谈上杭瓦子街,二、区域地点,上杭客联会曾举行过瓦子街遗址专题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们提出民间口头传说在县城有岭子头上(今泰阳广场南侧)、雷坪里、居仁巷与杭中路之间、岗背

2、街(今人民路中段)、今人民路北段以上至和平路一带和解放路东段等近10处过去曾称为瓦子街(巷、坪)的地段。文字记载有民国37年上杭雷氏四修族谱序中说:上杭城关雷氏始祖雷世倖兄弟六人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7年)从“延平府永安县三十都徙居上杭东门瓦子街立业”等。 祖地在上杭的粤北始兴县客家乡亲听长辈说,上辈从北方逃难,一路只见茅寮草房,在进入上杭县境后,看见一条大河的岸边有条大街,街道两旁尽是用青瓦盖的房子,觉得这里是个富庶、安全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几代人后,一部分人再迁移到粤北,为了不忘祖地,他们用富有乡土特色的“瓦子街”来作为上杭祖地的代名词,代代相传。这条大河就是今天被人们称之为“客

3、家母亲河”的汀江,大河边上的大街就是今天上杭县城的旧城区,瓦子街就在这里。,三、文化内涵,瓦子街不但是移民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客家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屈不挠、团结奋进,毋忘桑梓、爱国爱乡的人文精神和追求安居乐业、繁荣富庶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客家人来到上杭后,面对的生存环境是虎狼蛇蝎出没的荒山野岭。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和从迁出地带来的农耕经验、技术和资金(有些人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而促使上杭山区的迅速开发。正如罗香林先生所说:“冒难进取,大雄无畏的行动,亦往往促进客人事功的发展。” 这样的事例,各姓氏的族谱中都有记载,如稔田镇石牌前黄氏天禄公总谱记述始祖黄天禄在宋朝开基石

4、牌的情况:“先由宁化石壁乡迁居石牌前,当时地皆空旷,远近数十里尚无人烟,一望荆棘萧茅树林,蓄水不通,莫分谿径,虎狼蛇蝎孕育其中,均为人害。吾祖悯焉而费巨万之资,披荆斩棘以启山林,鸠工庀材以垦田亩,兽害已消,山原可稼。” ”县城杭中路59号“郭氏家庙”的石门牌坊楹联:“开辟郭坊吾祖始,源流杭邑我家先。”“开辟”两字记述了郭氏和其他姓氏的客家先民在汀江河畔开基创业的多少艰辛!,瓦子街 街内景点,流芳牌坊 时雨记碑 其他景点,流芳牌坊,流芳牌坊立在瓦子街的中央。牌楼高8.46米,宽7.35米,设有3个门,谓之中门、左侧门、右侧门。它建于公元1514年(明正德九年),采用梁柱式结构,选取坚固耐用的青岗

5、石材,利用当时浒的斗拱结构形式精雕榫铆相接而成。单檐双披,分上、中、下三层。上层脊部雄狮座对,守望蓝天,披间四条活泼生动的鲤鱼高翘尾部汇聚而来,寓鲤鱼跳过龙门;中层和下层脊部,双龙吐珠,寓皇恩浩荡;披间檐角高翘,如弯弓触月;下层横梁南北双面各精雕龙马龙凤,寓龙购呈样、马到成功,其图案晰晰如生,雕凿技艺非凡。上层正方两面分别竖刻“恩荣”“流芳”四字,中层横披刻“南京户部贵州清史司郎中吴湘”字样。,在流芳之后,是时雨记碑。时雨记碑,是公元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上杭建文成公祠时,立于祠内的一方石碑。碑文由王守仁手书。立时雨记碑是纪念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 王阳明是公元1517年(明

6、正德十二年)来到上杭的,是为铲除漳寇之乱,奉命驻扎在上杭县城。他进驻上杭之后,办了二件深得民心的实事:第一件,是建浮桥。他看到百姓过往汀江极不方便,于是选择了南门的一个渡口下方(现阳明门附近)建起一座浮桥,史称阳明桥。第二件,是为百姓祈雨。这年三月当地恰逢大旱,他替老百姓祈雨。果然,“雨日夜,民以为未足,逮四月戊午班师,雨,明日又雨,明日又大雨,民乃出田。”喜雨之后,他应乡绅之请,欣然将行台内“清风亭”改为“时雨堂”,并作时雨记。,时雨记碑,其他景点,漫步瓦子街,还可以游太忠庙、孔庙、客家族谱博物馆等景点。游客可从浏览这些景点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体会。,瓦子街总结,人都有向上的心理,怀旧的心态,

7、对美好的事物记得特别牢,也希望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称自己是“唐人”,把华侨聚居的街区称为“唐人街”,他们怀念大唐盛世,以“唐人”来代表中国人,几百年来约定俗成。 同样的,从上杭外迁到各地的乡亲,他们怀念故土上杭,毋忘桑梓地,记住了代表繁荣富庶、安居乐业的“瓦子街”,他们以来自“瓦子街”为光荣,以“瓦子街”人的后裔为自豪,耳提面授,代代相传,瓦子街便成了祖居地上杭的代名词了。,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在进行本次研究性学习前,我们从报纸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写了一份完整而明确的学习计划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认真细致,对瓦子街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拍照,最后得出了结论和研究目的,我们

8、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相当满意。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古代的“瓦子街”是怎么形成的,了解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即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又增添了不少知识。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深受启迪。 同学们在本次活动中互助互爱,要是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和团队活动的重要性。我相信这在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有极大的帮助。,心得体会:,指导老师意见及评价 :,指导老师:江凤莲,高二班,组长: 曾凌燕 成员: 胡毅俊 赖晓琴 丘凤青 赖连玉 范晓媛 朱丽叶 林钊安 刘婷 林梅芳,课题:166 读杭城地图和照片谈城区瓦子街的变化,成员寄语: 曾凌燕: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这么完整的做一件事情 ,但这次我完整的坐下来了。我很开心,我认为只要认真坚持的去做每一件事。都一定会成功的。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