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灭菌工艺与灭菌柜风险评估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018221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30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风险管理}灭菌工艺与灭菌柜风险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企业风险管理}灭菌工艺与灭菌柜风险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企业风险管理}灭菌工艺与灭菌柜风险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企业风险管理}灭菌工艺与灭菌柜风险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企业风险管理}灭菌工艺与灭菌柜风险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风险管理}灭菌工艺与灭菌柜风险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风险管理}灭菌工艺与灭菌柜风险评估(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祥喜 2013年3月28日,8/3/2020,2,灭菌柜,目录,8/3/2020,8/3/2020,3,灭菌工艺,3,目录,目 录,灭菌工艺,灭菌柜,灭菌柜改造前后风险评估案例,灭菌柜验证案例,8/3/2020,4,灭菌工艺,4,湿热灭菌工艺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灭菌工艺,灭菌工艺,概念、问题的理解,常见方法,过热水灭菌,8/3/2020,8/3/2020,5,灭菌工艺,5,几个基本概念和问题的通俗理解,灭菌工艺,明确几个基本概念和问题,以消除对灭菌知识的理解障碍,增强对灭菌知识的理解力和亲和力。,几个基本概念和问题的通俗理解, 变量:温度、时间、微生物抗性 术语:F值、D值、Z值 便于直观判

2、断和评价。,8/3/2020,8/3/2020,8/3/2020,6,灭菌工艺,6,几个基本概念和问题的通俗理解,灭菌工艺, D值和Z值 D值:以时间(min)为单位,使微生物降低90%或一个对数值所需要的时间。 制药环境发现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不耐热的,D值121度时小于0.5min(很少发现0.5min ),通常取1min。 Z值:使D值变化10倍所需的温度,湿热时一般为10度,干热时一般为20度。,8/3/2020,8/3/2020,8/3/2020,8/3/2020,7,灭菌工艺,7,几个基本概念和问题的通俗理解,灭菌工艺,F值和F0值,F08,F012 F值:以时间为(min)为单位,

3、在一定温度下,作用于容器或产品单元的与之等量的时间。对湿热灭菌,以T=121.1度,Z=10度作参比,即F0 F0:指蒸汽灭菌时,与在121.1度灭菌效果等效的时间(对于干热,以FH计,与 170度等效)。 为何选121度:经济、易得、省时。 为何选121度15分钟: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条件(如欧盟最终灭菌制剂法规中,将过度杀灭定义为湿热121度15分钟)。,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灭菌工艺,8,几个基本概念和问题的通俗理解,灭菌工艺, F08 无菌保值(SAL):10-6106个灭菌产品中存在活菌的产品不超过1个(每一批) 产品中一百万活的微

4、生物中有少于一个微生物存活的机会(每一个)。 按GMP生产,实际微生物初始数量为每个容器1-100个菌(见附表) (1)要达到无菌保证值,必须:F0=D121(lgN0-lgNF) =1.0(lg106-lg100)=6(min) (2)要将容器中100个菌杀灭,必须:F0=D121(lg102-0) =2(min) (3)将100cfu/容器的污染达到无菌保证值必须: F0=F0+F0=6+2=8(min),8/3/2020,8/3/2020,8/3/2020,8/3/2020,9,灭菌工艺,9,几个基本概念和问题的通俗理解,灭菌工艺, F012 F0=12被认为是最小过度杀死周期;习惯被大

5、多数企业作为进一步的无菌保证,即 灭菌工艺扩大一倍: 综上所述:F0=6,无菌保证值; F0=8,确保在GMP生产环境的产品无菌。 F0=12,最小过度杀灭周期,负荷和耐热性远高于实际(6+6,D=1); 灭菌工艺扩大一倍。 F0=15,国际市场条件,8/3/2020,8/3/2020,8/3/2020,8/3/2020,10,灭菌工艺,10,几个基本概念和问题的通俗理解,灭菌工艺, 芽孢:微生物在恶劣环境下非正常分裂的产物,有较强的抗热性。 生物有示剂:一种微生物制品(通常为孢子),对灭菌工艺有明确和稳定的抗性。 为何要进行微生物前负荷检测? F0=D121(lgN0-lgNF)=D121(

6、lg102- lg10-6)=8,耐热的设定值稍高, 故污染水平增加或耐热性增加都会造成灭菌程序目标的失败。 类型有:孢子悬液的载体;孢子悬浮液;自含式生物指示剂。 电离辐射短小芽胞杆菌 环氧乙烷萎缩芽胞杆菌 干热灭菌萎缩芽胞杆菌 低于121.1湿热枯草芽胞杆菌 低温蒸汽和甲醛消毒嗜热脂肪芽胞杆菌,8/3/2020,8/3/2020,8/3/2020,8/3/2020,11,灭菌工艺,11,灭菌工艺,灭菌常见方法简介,灭菌常见方法简介,8/3/2020,8/3/2020,8/3/2020,8/3/2020,12,灭菌工艺,12,过热水灭菌,灭菌工艺, 过热水灭菌:效率高;升、降温可控性强;介质

7、污染小。最常见,湿热灭菌程序决策树:,过热水灭菌,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13,灭菌工艺,13,湿热灭菌工艺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灭菌工艺,湿热灭菌工艺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GMP描述: 第六十一条 无菌药品应当尽可能采用加热方式进行最终灭菌,最终灭菌产品中的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SAL)不得高于10-6。采用湿热灭菌方法进行最终灭菌的,通常标准灭菌时间F0值应当大于8分钟,流通蒸汽处理不属于最终灭菌。 对热不稳定的产品,可采用无菌生产操作或过滤除菌的替代方法。 第六十二条 .每一种灭菌方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灭菌工艺必须与

8、注册批准的要求相一致,且应当经过验证。 第六十三条 任何灭菌工艺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采用物理检测手段和生物指示剂,验证其对产品或物品的适用性及所有部位达到了灭菌效果。,第六十四条 应当定期对灭菌工艺的有效性进行再验证(每年至少一次)。设备重大变更后,须进行再验证。应当保存再验证记录。 第六十五条 所有的待灭菌物品均须按规定的要求处理,以获得良好的灭菌效果,灭菌工艺的设计应当保证符合灭菌要求。 第六十六条 应当通过验证确认灭菌设备腔室内待灭菌产品和物品的装载方式。,第七十条 热力灭菌通常有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验证和生产过程中,用于监测或记录的温度探头与用于控制的温度探头

9、应当分别设置,设置的位置应当通过验证确定。每次灭菌均应记录灭菌过程的时间-温度曲线。 采用自控和监测系统的,应当经过验证,保证符合关键工艺的要求。自控和监测系统应当能够记录系统以及工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并有操作人员监控。应当定期将独立的温度显示器的读数与灭菌过程中记录获得的图谱进行对照。 (二)可使用化学或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工艺,但不得替代物理测试。 (三)应当监测每种装载方式所需升温时间,且从所有被灭菌产品或物品达到设定的灭菌温度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四)应当有措施防止已灭菌产品或物品在冷却过程中被污染。除非能证明生产 过程中可剔除任何渗漏的产品或物品,任何与产品或物品相接触的冷却用介

10、质(液体或气体)应当经过灭菌或除菌处理。,第七十一条 湿热灭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湿热灭菌工艺监测的参数应当包括灭菌时间、温度或压力。 腔室底部装有排水口的灭菌柜,必要时应当测定并记录该点在灭菌 全过程中的温度数据。灭菌工艺中包括抽真空操作的,应当定期 对腔室作检漏测试。 (二)除已密封的产品外,被灭菌物品应当用合适的材料适当包扎,所 用材料及包扎方式应当有利于空气排放、蒸汽穿透并在灭菌后能防 止污染。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被灭菌物品所有部位均应与灭菌 介质充分接触。,产品:灭菌前生物负荷,产品稳定性 包装/容器:密封系统完整性 工艺:工艺设计、设备设计 理解产品 灭菌前的生物负荷、数量

11、、种类(D值限度) 它是灭菌周期开发的基础依据。 常见微生物数100cfu/ml; D值0.5min,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18,灭菌工艺,18,湿热灭菌工艺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灭菌工艺,微生物来源:原辅料和赋形剂(通常不应超过100CFU/g) 生产环境(按A、B、C、D控制,会较低) 生产设备、管道(包括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 人员(直接、间接) 灭菌前微生物越少,所需灭菌时间就越短;如果污染的各种来源没有被控制,灭菌 周期也可能是不适合的。 低污染水平:10CFU/100ml 微生物污染风险控制措施有效:

12、95%的样品为低污染水平 产品稳定性 产品效价、降解产物、PH、颜色、储藏期稳定性、不溶性微粒等。 如:克林霉素磷酸酯、甘油果糖、盐酸氨溴索、氨基酸等。,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19,灭菌工艺,19,湿热灭菌工艺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灭菌工艺, 容器密封系统可靠性、完整性 1、灭菌时的污染和货架(贮存期)污染:防破坏密封系统结构导致灭菌介质污染及贮存污染 2、灭菌过程中,橡胶和塑料密封受到热应力作用; 3、现有密封型式(密封屏障)主要为:热融,胶塞和铝盖卷边; 4、当容器内压大于腔室2巴时:产品变形,损坏密封; 5

13、、暴露在最大灭菌条件下染料渗入试验,微生物挑战试验或物理完整性测试。,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20,灭菌工艺,20,湿热灭菌工艺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灭菌工艺, 工艺设计、设备设计 1、灭菌工艺设计选择应基于产品特定处方和包装材料考虑; 2、溶液剂型产品灭菌选择决策树 产品是否可以121度灭菌15分钟?121度15分钟灭菌; 产品是否可以湿热灭菌F08,达到(SAL) 10-6? 湿热灭菌F08分钟; 是否可以过滤除菌? 过滤除菌加无菌工艺; 无菌配制和灌封。,3、灭菌设备适用性是指灭菌设备执行灭菌工艺的能力,即灭

14、菌设备对灭菌工艺各参数的控制准确度和精确度能否使任意位置的产品的实际F0值符合灭菌工艺规定的F0值范围,灭菌工艺允许的F0范围越窄,对灭菌设备的控制精确度、热分布均匀的要求越高。,8/3/2020,8/3/2020,22,灭菌工艺,22,生物挑战实验必要性和重要性,灭菌柜,灭菌柜,关于水浴灭菌柜,水浴灭菌柜灭菌时存在的风险,温度对F0值的影响,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23,灭菌工艺,23,关于水浴灭菌柜,灭菌柜,关于水浴灭菌柜, 构成要素: 符合法规的容器(超50%的要求压力值) 安全门及其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和

15、数据处理系统 辅助及管路系统(泵、管道、换热器、水位阀、喷头等) 货架/内车 安全泄压阀,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24,灭菌工艺,24,关于水浴灭菌柜,灭菌柜, 流程,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25,灭菌工艺,25,水浴灭菌柜灭菌时存在的风险,灭菌柜,水浴灭菌柜灭菌时存在的风险, 冷点和温度均一性: 探头精度:固定温度探头(3个)与活动穿刺温度探头(4个以上)精度一致; 温度探头选用PT100铂电阻(双芯8线,一组用于控制,另一组用于 记录),精度:A级(0.15),零漂移量(0.005/年)。 温度传感器、探头数量及布点:FAT和SAT计划应注明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和位置 ,并陈述理由,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效果。 20m3以上内置探头不少于6组;60m3以上不少于8组;进水总管、排水口各一, 灭菌柜顶部12个热点温度控制和监测,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8/3/2020,26,灭菌工艺,26,水浴灭菌柜灭菌时存在的风险,灭菌柜, 运行要求:,所有温度探头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