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1702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考点一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 的个体数 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出生率、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 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迁入率、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年龄组成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目的比例 类型 意义: 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

2、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3)完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 2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 接影响种群密度的。2.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样方法 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过程: 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 群密度估计值。 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3、;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 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密度估算公式 个体总数 N 初次捕获标记数 M 再次捕获个体数 n 重捕的标记个体数 m。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 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 则出生率越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 结果偏低() (4)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属于数量特征() (5)依据年龄组成预测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

4、否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 3 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 (6)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也适用() 2.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 提示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 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但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哪个特征? 提示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年龄组成。 (3)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迁入率和迁出率。 题组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

5、关系的辨析 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b D.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c 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 错误;“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死亡率,B 错误;图中 a 指的是性别比例、b 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 要依据,C 正确;图中 c 指的是种群密度,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D 项 错误。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

6、分析 正确的是() 4 A.图乙为 c 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 b 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答案D 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 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 种群的增加速率最大;d 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 年龄组成,而 c 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 b 点时有利于该 种群的持续增长, 在 d 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 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此外, 性别比例、

7、 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题组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 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 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50502822 重捕501032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8、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 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 只/hm2 答案D 解析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且身体微小, 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般采用 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 NMn 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 m 值减小,N 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 5 偶然性较大);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 只/hm2。 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 10 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

9、 大小为 1 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 按照长度分成 10 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 量, 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取其平均值作为 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B.C.D. 答案B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在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 10 个样方, 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以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B 正确。 1.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

10、 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 少、老年个体多。 2.种群密度调查的注意事项 6 (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 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 100 m2、灌木 16 m2、草本 1 m2;样方 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 1)和 等距取样法(如图 2)。 (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

11、物不能过于醒目;不 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 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密度偏大。 考点二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 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 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 项目“J”型增长“S”型增长 曲线模型 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 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 有无 K 值无 K 值,持续增加有 K 值,

12、可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2)不同种生物的 K 值各不相同,但每种生物的 K 值固定不变()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 7 (4)“J”型增长中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6)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2.如图表示两种增长方式的增长速率变化,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甲和乙分别表示哪种增长方式? 提示甲表示的是“J”型增长;乙表示的是

13、“S”型增长。 (2)乙图中在哪个时刻增长速率最快?在 t1t2时段内,种群数量是不是会逐渐减少? 提示在 t1时刻增长速率最快,在 t1t2时段内,种群数量仍然增加,只是增长的速率减缓。 3.如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个经典曲线。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什么含义? 提示代表环境的阻力或被环境所淘汰的个体数目。 (2)乙图表示一个种群的 K 值不是恒定不变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使原来的环境容纳量(K2) 变成新的环境容纳量(K1)? 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硬化地面、 管理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增加水中 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影响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引进某种

14、害虫的天 敌对害虫种群的影响 提示。 题组一“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 1.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8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 600 时,种群的增长率为 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 K 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答案B 解析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 不是标准的“J”型,所以不是“J”型增长;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此 时种群增长率为 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 K 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15、2.图 1 和图 2 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 1 中曲线 a 代表死亡率,曲线 b 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 1 的 E 点 C.图 2 中在 F 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 2 中 G 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D 解析图 1 中曲线 a 代表出生率,曲线 b 代表死亡率,A 错误;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 量保持在 K/2 时,E 点为 K 值,B 错误;在 F 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动物 的数量,C 错误;图 2 中的 G 点对应图 1 中的 E 点,均表示种群的

16、环境容纳量,D 正确。 题组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分析 3.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 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 A、B、C、D、E 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 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9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 D 点显著高于 B 点 B.E 点是生物防治,A、B、C、D 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答案B 解析农药的施用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 但不会引发害虫的抗药性变异, A 错误; A、B、C、D 点是药物防治,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进行了选择,因此害虫数量在一段时间后又 恢复,E 点是生物防治,降低了害虫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害虫种群数量降低,B 正确;在曲 线的不同点上,害虫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C 错误;据图不能得出食物短缺与害虫存活率有 关的信息,D 错误。 4.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 线,假设种群的 K 值为 200,N 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