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27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1541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27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27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27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27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作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第第 2727 讲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 【真题与模拟速递】【真题与模拟速递】 1(2020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血浆、淋巴、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等体液组成 B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其中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 C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D内环境中无机盐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答案】C 【解析】内环境指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淋巴、组织液等体液组成,不包括细 胞内液,A 错误;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用以与氧气结合,

2、运输氧气,B 错误;内环境稳态的 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和功能, C 正确; 神经细胞处在内环境中, 因此内环境中无机盐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D 错误。故选 C。 2.(2020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模拟)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人体血浆中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还含有多种激素 C人体内约占 2/3 的体液属于细胞外液 D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答案】C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3、、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 正确;人体血浆中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 还含有各种激素、水、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B 正确;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 占 2/3,C 错误;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D 正确。故选 C。 3.(2017全国卷)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 0.9% NaCl 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 NaCl 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 NaCl 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4、【答案】C 2 【解析】A、D 错: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生理盐水)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等,静脉注射后,血浆 渗透压不会变化。B 错,C 对:注射质量分数为 0.9%NaCl 溶液后,机体的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的 NaCl 和 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 Na 、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

5、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 错误。 5.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C 【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C 错误。 6.(2017江苏,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

6、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解析】浆细胞不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A 错误;人体饥饿时,血 糖降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浓度升高,B 正确;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 但散热量仍高于炎热环境, C 错误; 肾小管细胞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其细胞膜上有抗利尿激素受体, 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其细胞膜上没有抗利尿 激素受体,不能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 错误。 7.(2018辽宁高三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

7、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B血浆中的 HCO 3、HPO 2 4等能使血浆的 pH 保持不变 C在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使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3 【答案】D 【解析】Na 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所以 Na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有重要作用,A 项错误;血浆中 HCO 3、 HPO 2 4等是调节血浆 pH 的缓冲物质,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可使血浆 pH 维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B 项错误; 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仍然能维持相对稳定,说明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基本相等,C 项错误;在血糖调节过 程中,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而

8、当血糖含量下降时,又会抑制胰岛素的 分泌,所以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 项正确。 8(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机体达到稳态 B饮水不足,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机体稳态失调 C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减弱时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 CO2的含量相等 D注射等渗透压的 5%的葡萄糖溶液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增大 【答案】D 【解析】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A 错误;饮水不足,内环境渗透 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9、水分重吸收增加,维持内环境稳定,B 错误;细胞代谢产 生的 CO2通过组织液回流到血浆, 比生成组织液中 CO2的含量高, C 错误; 注射等渗透压的 5%葡萄糖溶液, 会使血浆的葡萄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比值增大,D 正确。故选 D。 9(2020西北狼联盟高三一诊模拟)2019 年 12 月 8 日在重庆举行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人们在运动过程 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与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B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 H2

10、CO3缓冲物质发生中和,血浆 pH 保持相对稳定 D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答案】A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内容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A 正确;葡萄糖的氧化 分解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第一阶段,随之第一阶段的产物如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由于 运动过程中大量消耗能量,故细胞呼吸速率加快,同时释放的热能增多,所以体温略有升高,B 错误; 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 NaHCO3发生中和,进而血浆 pH 保持相对稳定,C 错误; 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D 错误。故选

11、A。 4 10(2020山西省大同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下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糖原和尿素都是细胞外液重要的组成成分 B图中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C图中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D图中渗回血浆的量小于渗入淋巴的量 【答案】C 【解析】糖原是人体内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不是细胞外液的成分,A 项错误;分 析题图可知与之间相互渗透,且能进入,能进入,因此是血浆而不是血液,是淋巴, 是组织液,B 项错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直接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C 项正确;组织液中包括 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

12、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 管吸收称为淋巴,即图中渗回血浆的量大于渗入淋巴的量,D 项错误。 11(2020山西省大同市十九中高三模拟)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空气质量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是 PM2.5 的浓度,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um 的颗粒物,内含 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PM2.5 进人人体的肺泡中,成为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PM2.5 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有利于维护机体功能 CPM2.5 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的反射活动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DPM2.5

13、 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答案】C 【解析】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PM5 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没有进入内环境,A 错误;PM2.5 可能成为过 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引起免疫失调,B 错误;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 在脑干,不在下丘脑,C 正确;由于人体内环境中有维持内环境 PH 稳定的缓冲物质,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 体血液不一定会致血浆呈酸性,D 错误。 5 12.已知 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 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

14、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 pH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尿量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 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 【解析】(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 CO2,CO2 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 环境,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再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 CO2 积累 过多,会造成细胞外液的 pH

15、 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 浆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3)细胞内 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 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13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 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织液,可 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

16、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从而使血 浆晶体渗透压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 【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组织液的渗透 压基本不变,进而使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而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 量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4血浆中的血糖浓度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浓度变化可反映人体的生理状态及健康状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连续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与其进食前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 _。 6 (2)饥饿时支配胰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