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1541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3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讲讲 核心考点核心考点全突破全突破 考点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1.遗传学核心概念及其联系遗传学核心概念及其联系: (1)基因类: 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如图中 A 和 A 就 为相同基因。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图中 B 和 b、 C 和 c、D 和 d 就是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三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 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 A 和 D 等;一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如图中 A 和 b 等;还有一种是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 c 和 d 等。

2、 (2)个体类。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会发 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 性状分离。 - 2 -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是决定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是基因型 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基本概念的联系。 (4)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交配类型、含义及其应用: 交配 类型 含义应用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将不同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 得 到优良品种 用于显隐性的判断 自交 一般指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异花) 传粉,基因型相同的

3、动物个体间 的交配 连续自交并筛选, 提高纯合子比例 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用于显隐性的判断 测交待测个体(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用于测定待测个体(F1)的基因型 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 杂合子的鉴 定 正交和 反交 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 的母方和父方 判断某待测性状是细胞核遗传, 还 是细胞质遗传 - 3 - 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 X 染色体上 2.2.假说假说演绎法推理过程演绎法推理过程: 3.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 【高考警示】 关于孟德尔实验的三个易错点 (1)误解去雄的对象及时期、套

4、袋的目的:去雄是对母本进行操作的,应在花未 成熟时就进行,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 4 - (2)“演绎”测交:“演绎”不同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理论推导,后者则是 进行杂交实验验证。 (3)豌豆杂交实验杂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不是只指亲本杂交,还包括 F1 的自交和测交实验。 【典例】(2019全国卷)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 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11 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

5、羽裂叶的比例为 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或B.或 C.或D.或 【解析】选 B。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的全缘 叶性状是显性性状,植株甲是杂合子;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 全为全缘叶,植株甲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如果植株甲是隐性 纯合子,而羽裂叶为杂合子,则其后代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也为 11;植 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31,说明全缘 叶为显性性状,植株甲及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 - 5 - (1)用上题实验中全缘叶植株与羽裂叶植株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11, 出现这种比例的条件是后代

6、个体数量足够多后代个体数量足够多,后代不同个体的成活率相同后代不同个体的成活率相同,F F1 1 产生的不同配子的受精概率相同产生的不同配子的受精概率相同。 (2)全缘叶的植株甲产生雌雄配子的数量关系是雄配子的数量一般远远多于雌 配子,其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一般是 11。 孟德尔曾利用豌豆的 7 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当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 时,F2总会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于是其提出假说,作出了 4 点解释。请以 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相对性状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的,则 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 _现象。 (2)如果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不是

7、成对存在的,而是纯合个体的体细胞中每种遗传 因子有 4 个(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 F1的表现型是_茎,F2中高茎矮茎 =_。 (3)如果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不分离(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 F1的表 现型是_茎,F2中高茎矮茎=_。 (4)如果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 容不变),则 F2中高茎矮茎=_。如果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 d 的花粉有 1/2 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 F2中高茎矮茎=_。 【解析】 (1)如果遗传因子是融合遗传的, 而不是独立遗传的, 则 F1形成配子时, 将无法得到 11 的配子种类比,所以在 F2中无法得到高茎矮茎

8、=31 的性状 分离比。(2)如果纯合个体的体细胞中每种遗传因子有 4 个,则 F1的基因型将会 是 DDdd,表现为高茎,F1在产生配子时,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 DDDddd=14 - 6 - 1,所以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51。(3)如果在形成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不分离,则 F1的基因型为 DDdd,F2的基因型为 DDDDdddd,所以 F1 和 F2都表现为高茎,没有矮茎出现。(4)如果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而是 只有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则 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dd=11,即高茎 矮茎=11。如果含 d 的花粉有 1/2 不育,即雄配子 Dd=21,则 F2

9、中 DD 占 2/6,Dd 占 3/6,dd 占 1/6,所以高茎矮茎=51。 答案:(1)高茎矮茎=31 的性状分离比 (2)高351(3)高10(4)1151 【加固训练】 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成功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 F2出现了 31 的性状分离比 B.假设的核心是 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根据假设设计了测交实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 31,以验证其假设 【解析】选 D。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不论进行多

10、少次杂交实验,F2 总会出现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 F2出现了 31 的 性状分离比, A 项正确; 孟德尔提出假设的核心是 F1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 D 和 d, 且比例相等,F1雌雄配子受精时随机结合,B 项正确;孟德尔设计的巧妙之处在 于测交实验,根据推理相应的结果,并进行了测交实验,结果发现和预期是一 致的,由此证明孟德尔提出的假设是正确的,C 项正确,D 项错误。 - 7 - 2.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 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

11、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解析】选 C。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对单性花的植物 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套袋人工授粉套袋;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 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提供花 粉的植株称为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3.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 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例为 31 B.F1产生的不同

12、种类配子的比例为 11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 121 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 11 【解析】选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则 F1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 11。 4.(2013全国卷)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 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 8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解析】选 A。本题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综合考查遗传实验的科

13、学方法。A 项,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可以采取测交或杂交,所以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实 验结论影响最小;B 项,如果所选的性状为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则结果容易统 计,如果相对性状不易区分,则结果无法统计计算,对实验结论影响大;C 项, 孟德尔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对实验结论影响较大,无法证明;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所得数 据才有说服力,D 项对实验结论影响大。 考点二分离定律的应用 1.1.亲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断亲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断: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法): 亲代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AAAA全为显性

14、AAAaAAAa=11全为显性 AAaaAa全为显性 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 AaaaAaaa=11显性隐性=11 aaaaaa全为隐性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法)。 - 9 - 基因填充法: 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用 A_ 表示)根据子代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知亲代未知基因。若亲代为隐 性性状,基因型只能是 aa。 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两个亲代分别至少含有一个 a 基因, 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作出进一步判断。 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直接判断(用基因 B、b 表示): 后代显隐 性关系 双亲类型结合方式 显性隐

15、 性=31 都是杂合子BbBb3B_1bb 显性隐 性=11 测交类型Bbbb1Bb1bb 只有显 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显 性纯合子 BBBB 或 BBBb 或 BBbb 只有隐 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 性纯合子 bbbbbb 2.2.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 10 - (2)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即双亲都没有患病而后代中出现的患病性状为隐性性 状,如图甲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白化病为隐性性状; “有中生无为显性”:即双亲都患病而后代中出现没有患病的个体,患病性 状为显性性状,如图乙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多指为显性性状。 3.3

16、.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方法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方法: (1)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对于植物,自花传粉是一种最为 常见的自交方式;对于动物(雌雄异体),自交更强调参与交配的雌雄个体基因 型相同。 (2)杂合子 Aa 连续自交n次,杂合子比例为,纯合子比例为 1-,显性 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 。 (3)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 1/3AA、2/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 解法:配子法。 分析:基因型为 1/3AA、2/3Aa 的雌、雄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概率 均为 2/3A、1/3a,自由交配的后代情况如表: 配子 配子 2/3A1/3a 2/3A4/9AA2/9Aa - 11 - 1/3a2/9Aa1/9aa 解法:列举法。 自由交配又叫随机交配,是指在一个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群中,一个雌性或雄性 个体与任何一个异性个体交配的机会均等,故可采用列举法分析(如表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