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1538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7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讲讲 核心考点核心考点全突破全突破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1.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 来 源传递形式举 例 物理 信息 光、声、温度、湿度、 磁力等 物理过程 萤火虫的光、 哺乳动物 的体温 化学 信息 生物的代谢 活动 化学物质,如生物碱、 有机酸、性外激素等 昆虫的性外激素、 狗利 用小便气味作标记 行为 信息 动物的特定行为特征 动物的特殊 行为 蜜蜂跳舞、孔雀开屏 2.2.信息传递与生态系统其他功能的比较信息传递与生态系统其他功能的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 动,逐级 递减 循环、反 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

2、统 中各营养 级 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 的 生态系统 的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 2 - 动力基础 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典例】(2018海南高考)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 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 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生态系

3、统的信息传递。依据题干中的信息,小鸟通过光 的反射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愤怒地啄击扑打,光线属于物理信息,小鸟的这种 行为传达了抵御外来小鸟入侵的信息,是一种行为信息,而不是非生物的化学 信息。 (1)该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 息的传递息的传递。 (2)果园中为了防止一些鸟类偷食水果,常使用稻草人和播放一些巨大的声音, 这种信息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2019玉溪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3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

4、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 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解析】选 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方法技巧】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两种方法 (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 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 断为行为信息。 (2)从信息传播的侧重点判断:如孔雀开屏,对人而言侧重

5、于其羽毛的形状、颜 色等,属于物理信息;对雌孔雀而言,侧重于“开”的动作(行为),属于行为 信息。 【加固训练】 (2019晋中模拟)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 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 - 4 - C.施放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 【解析】选 D。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 提高产蛋量,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A、B 正确;信息传递 可用于对有害动物进行

6、控制,如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 正确;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这是信息传递的途径, 不属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D 错误。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 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下图曲线表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 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复杂程度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稳定性强弱。 2.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形成生态系

7、统稳定性的形成: 说明: - 5 - (1)正反馈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其结果常使生态系统 远离稳态,如图甲所示。 (2)负反馈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其结果有利于 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如图乙所示。 【高考警示】 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与生物种类有关,还与生物的个体数量有关。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 的限度。 (3)负反馈调节并非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 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 【典例】(2019江苏高考)我国生物多样性较

8、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 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 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 6 -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解析】 选 C。 锁阳叶退化, 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二者为寄生关系, A 项错误;西部沙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条件 恶劣, 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 B 项错误; 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维持生态平衡

9、, 属于间接价值,C 项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 项错误。 (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 (2)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相对平衡。 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 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 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 节 B.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 节

10、C.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析】选 B。温度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 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恢复到最初 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 - 7 - 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数量偏离了最初 的状态,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加固训练】 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 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

11、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生物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解析】 选 C。 由题图可知, 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 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 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A 错误;甲生物群落和乙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表现 出的反应不同,说明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但有些生物种类可能会 相同,B 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 正确;并非所有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呈负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 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

12、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弱,D 错误。 考点三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 系。 - 8 - (2)将少量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封的玻璃 缸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缸。 (3)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2.2.实验流程实验流程: 铺垫沙土和花土 注水:注入适量的河水或池塘水,使生态缸内有陆上与水下之分 放置动植物:根据生物本身的生活习性正确放置适量的生物个体 密封生态缸:用胶带将生态缸口密封

13、移置生态缸:将生态缸放置在光线良好的散射光下 观察记录:每周定时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存活和水质变化情况 3.3.实验设计要求与分析实验设计要求与分析: 设计要求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 生活力,成分齐全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 - 9 -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 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4.4.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1)可通过观察生态缸中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

14、等判断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 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 间的活性。 【典例】现有 A、B 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表。一段 时间后,发现 A 瓶的生态系统较 B 瓶的稳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生态瓶 编号 光照 含微生物 的泥沙 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 A+ B-+ 注:“+”表示有,“-”表示无。 A.两个生态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 落 B.A 瓶应放置在通风且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 C.实验结果发现 A 瓶

15、持续时间比 B 瓶长,原因是 A 瓶的物质和能量能自给自足 D.两组生态瓶进行对比实验,说明光照是所有生态系统必需的成分 - 10 - 【解析】 选 B。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 因此 A 生态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 落,B 生态瓶中的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另一个生物群 落;A 瓶应放置在通风且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A 瓶的能量不能自 给自足;两组生态瓶相互对照,说明光照是这两个生态系统必需的成分,并不 能说明光照是所有生态系统必需的成分。 (1)生态瓶密封且必须置于光照下,这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16、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生态瓶密封”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的特点;“必须置于光 照下”反映了能量单向流动的特点。 (2)两个生态瓶中的分解者是泥沙中的微生物泥沙中的微生物,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 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 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_(填“能”或“不能”)进行碳、氧、 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_。 (2)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能力,但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_。 - 11 - (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_处,并 避免阳光直射。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 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 【解析】(1)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 过程实现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