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1527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3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考点一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群落 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 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 图:垂直结构;B 图:水平结构。 (2)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 图:植物分层:光照;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 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

2、、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 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一个池塘中所有的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2)一个生物群落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具有两种种间关系()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4)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2 (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如图表示几种种间关系曲线,请说出每个曲线所表示的种间关系类型。 提示是寄生关系,是竞争关系(竞争力悬殊较大),是捕食关系,是互利共生, 是竞争关系(竞争力相当)。 3.下图所示的现象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为什么? 提示不是。高山

3、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 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这种状 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 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题组一种间关系的判断 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 X 的种内斗争加剧 答案B 解析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

4、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甲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 植物与根瘤菌的数量变化;乙为捕食关系,而噬菌体与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所以两者的种 3 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乙表示;丙为竞争关系,X 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且将另一种群淘 汰,这与种内互助有关,实验后期 X 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 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

5、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 于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 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丙专食浮游动物, 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缺乏食 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增加。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 题组二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

6、析 3.下图中 A、B、C 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 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C 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C 解析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应是环境条件不同,A 项错误;A 4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温度影响群落分布,B 项错误;C 处植 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水的不同深度上光照不同,C 项正确;影响

7、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 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 项错误。 4.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但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答案D 解析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 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地形、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 水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 1.通过实例判断种间关

8、系的技巧 (1)区分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 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简单记为:“同斗争, 异竞争”。 (2)区分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 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以维持自身生存。另外,两种 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 而牛吃秸秆。 (3)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的判定方法 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 1 中 A 为被捕食者。 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

9、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 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 2 中 A 为捕食者,B 为被捕食者。 2.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 5 (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 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 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 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 (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10、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 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 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考点二考点二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经历时间漫

11、长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4.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5.群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 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6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2)演替达到相

12、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3)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4)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5)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 (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 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7)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2.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群落演替类型。 提示针阔混交林群落遭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阔叶林群落 经人工砍伐后的群落演替为次

13、生演替。 (2)杂木植物群落演替成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环境条件不同。 (3)在乱石窑裸地演替成针阔混交林群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及群 落的稳定性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有机物总量会逐渐增加,群落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物种丰富度会变得更大,群落的 稳定性会变得更强。 题组一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 1.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7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过程中,云杉逐渐成

14、 为优势种 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该群落的演替是在保留植物种子和土壤条件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 越复杂,A 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但也 属于群落的演替,B 错误;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逐渐下降,其中 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C 正确;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 构,D 错误。 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 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 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D 解析在废弃鱼塘中

15、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 题组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 3.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8 A.图甲中,b 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 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 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答案A 解析b 点和 d 点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 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 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C 正确;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前, 草本植物数量

16、逐渐增加,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 正 确。 4.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内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 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等 4 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 比较项目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 机物的量t/(hm2a) 17.43116.61150.8155.50 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040.98 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 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 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植物叶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与其垂直结构有关,与水平结构无关 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C.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D.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答案C 解析叶面积指数又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