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1526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1 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纲要求核心素养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 变化 3实验:探究 培养液中酵母 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建立生物与 环境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对“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分析 与比较,培养归纳、比较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 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及“探究培 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掌握实验方案 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的能 力。 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59 页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种群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

2、的调查方法 2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具体环 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 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 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注意事项 (1)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 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跳蝻的种群密度等

3、也可 采用样方法。 (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 1 m2, 灌木约为 16 m2,乔木约为 100 m2。 (3)计数原则。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 右”的原则,如图。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 3 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3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 设种群数量为 A 只,第一次捕获 B 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 a 只,其中有 b 只 被标记,根据公式B A b a,得 A aB b 。由上式分析可知: (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

4、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 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被捕获等)造成的 b 偏小,则 A 偏 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 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被捕获等)造成的 b 偏大,则 A 偏小。 (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 算中出现较大误差。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 1种群密度的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分析 技法归纳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与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关系 (1)模式图 (2)柱形图 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

5、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 4 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据图分析,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 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 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 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 正确;在自然界,种群 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 正确。 答案:B 2社鼠出生 1 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 行调查研

6、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社鼠在夏季和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 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 解析:分析曲线可知,与春季相比,夏季和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社鼠在夏季 和秋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 项错误;上半年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的年龄 组成,下半年种群数量下降,属于衰退型的年龄组成,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 占比例高于下半年,B 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该种群位于湖泊中的一个岛屿, 迁入和迁出不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性别比例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 主要因素,C 项错误;春夏季节,

7、种群密度增大,性别比例下降,因此雄性死亡 率低于雌性,D 项错误。 答案:B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两点提醒 5 1 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 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 如气候、 食物、 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 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题型 2种群密度的调查 3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8、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 M 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 n 只鹿中有 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 (Mn)m 只 解析: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A 正确;对于 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 度, 对于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于蛇应采用标 志重捕法,B 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结果与现实有一 定的偏差,C 正确;根据 个体总数N 初次捕获标记数M 再次捕获个体数n 重捕标记数m ,可估算出该 鹿群的总数,D 正确。 答案:B 4样方法和标志重捕

9、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 C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 D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 大 解析: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样方法是 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比如调查礁 石上的贝类; 选取样方时, 一定要做到随机选取; 第二次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 6 不影响统计结果,不会影响估算数值,故选 A。 答案:A 种群数

10、量的变化及应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161 页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研究方法:建构数学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的数量变化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 “S”型增长“J”型增长 前提 条件 受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 敌害等的制约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 曲线 种群增 长速率 曲线 7 K 值 有 K 值,K 2时有最大增长速 率 无 K 值, 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曲线形 成原因 有环境阻力,种内斗争加

11、 剧,天敌数量增多 无环境阻力,无种内斗争, 缺少天敌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 对种群 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特别提醒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比较 (1)增长率单位时间内净增长的数量 初始数量 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 原有个体数 (2)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净增长的个体数量(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斜率), 即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 增长时间 出生数死亡数 单位时间 2对 K 值(环境容纳量)的解读 (1)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 值会下降;当环境条 件状况改善时,K 值会上升。 (2)K 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12、 K 值是环境容纳量, 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如图所示: (3)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 K 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 当种群数量偏离 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 3“S”型曲线中 K 值与 K/2 值的分析与应用 8 (1)K 值与 K/2 值的分析 (2)K 值与 K/2 值的应用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 1种群数量“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 1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J”型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 K 值之前是“J”型增

13、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 600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 K 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解析: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 增长曲线不是标准的“J”型;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 群增长速率为 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 K 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答案:B 2如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倍数和时间的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9 A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 50 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 值) B在 1030 年,种内斗争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强 C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决定值的大小

14、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解析: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约第 40 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 值),A 错 误;在 1030 年,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变化趋势逐渐增强, B 正确;值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C 错误;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 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 错误。 答案:B 归纳总结 对“”的理解 NtN0t,表示某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1 时,种群密度增大; 1 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1 时,种群密度减小。 题型 2种群增长曲线及 K 值的理解与应用 3在农

15、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 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图所示。在 A、B、C、D、E 点进行 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 D 点显著高于 B 点 BE 点是生物防治,A、B、C、D 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解析: 农药的施用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但不会引发害虫的抗药性变 异,A 项错误;A、B、C、D 点是药物防治,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进行了选择,因 此害虫数量在一段时间后又恢复,E 点是生物防治,降

16、低了害虫的环境容纳量, 10 因此害虫数量大幅降低,B 项正确;在曲线的不同点上,害虫的年龄结构是不同 的,C 项错误;据图不能得出食物短缺与害虫存活率有关的信息,D 项错误。 答案:B 4图 1 和图 2 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和种群 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 1 中曲线 a 代表死亡率,曲线 b 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 1 的 E 点 C图 2 中在 F 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 2 中 G 点代表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解析:图 1 中曲线 a 代表出生率,曲线 b 代表死亡率,A 项错误;海洋鱼类捕捞 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 K/2 时,E 点为 K 值,B 项错误;在 F 点时种群数量增长 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C 项错误;图 2 中的 G 点对应图 1 中的 E 点,均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D 项正确。 答案:D 方法规律 有关“S”型种群的三种曲线的分析方法 三图对比分析如下: (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 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当种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