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1521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0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讲讲 核心考点核心考点全突破全突破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 生物种类 绿色植物 光合细菌和蓝藻 化能合成细菌, 如 硝化细菌 绝大多数动物 营寄生生活的植物 (如菟丝子)、细菌和病 毒等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真菌 腐生动物,如蜣螂、 蚯蚓等 2.2.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 (1)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物质和能量的最终 来源。 (2)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被 生物利用。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

2、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 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高考警示】 - 2 - 误区特例 细菌=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 者 动物=消费者 蚯蚓、蜣螂等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 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绿色 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型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 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生产者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典例】(2019江苏高考)图 1 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

3、图 1 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 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营养级。 (2)从图 1 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有机碎屑被彻底 分解产生的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 3 -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 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 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填序号)。 空间分布迁入率互利共生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 (5)图 2 是图 1 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e 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

4、在_(填图 2 中字母)中, 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用图 2 中字母和计算 符号表示)。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 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的成分。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 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 (2)图 1 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 CO2、H2O 和无 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3)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 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体

5、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4)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具有基本的数量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还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因此 属于东亚飞蝗种群的基本特征,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5)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被微生物分解的那部分,所以包含在 c 中。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 4 - 图中 a 为乙的同化量, b 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 发育、 繁殖的能量为 a-b。 答案:(1)生产者二、三、四(2)大型真菌、跳虫无机盐、CO2、H2O (3)水平(4)(5)ca-b (1)

6、生产者都是自养自养生物,主要包括光能自养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化能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 (2)分解者能否为绿色植物提供能量?为什么? 提示:不能。因为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才被植物吸收,绿色植物的能 量来源于光能。 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有关 a、b、c 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b 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 B.a 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 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 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受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选 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从箭头

7、的方向分析,a 是消费者,b 是生产者,c 是分解者。生产 者都是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自养型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等,A 项正 确;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寄生细菌类,B - 5 - 项错误;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C 项错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D 项错误。 【加固训练】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解

8、析】选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而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 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A 正确。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属 于生产者,B 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 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 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 态系统的必备成分,D 错误。 2.(2019新余模拟)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 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光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 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 CO2形式传递 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 6 - 【解析】选 C。依据

9、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 者。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A 项正确;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 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和乙,B 项正确;碳元素在乙和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 式传递,C 项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 项正确。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学生用书 P179 1.1.食物链的分析食物链的分析: (1)食物链的起止点: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即最高 营养级。 (2)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 (3)食物链的不可逆性: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

10、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 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4)不参与食物链组成的成分: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食物链的组 成。 2.2.食物网分析食物网分析: (1)模型图示: - 7 - (2)相关说明。 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 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食物网越复杂,最高营养级生物就越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能量来源。 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在该食物网中分 别位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 又是竞争关系。 3.3.食物

11、链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 时,将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 级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的影响。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 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又会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 原来数量要大。 【典例】(2020洛阳模拟)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模式图,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 8 - A.若在图中所有生物的基础上补充合适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则可以构成完 整的生

12、态系统 B.图示食物网中,鹰占有 3 个营养级,其中鹰属于四级消费者的食物链有 2 条 C.若将该生态系统中的蛇全部移除,理论上鹰的数量会增加 D.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更容易积累有机物质 【解析】选 A。图示食物网中所有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 以即使补充合适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也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 错误。 分析图示可知,鹰位于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鹰属于四级消费者(第五营养 级)的食物链有 2 条, 分别是 “某绿色植物某昆虫某食虫鸟蛇鹰” 和 “某 绿色植物某昆虫青蛙蛇鹰”,B 正确。若将蛇全部移除,则鹰由位于第 三、四、五营养级变为位于第三、

13、四营养级,营养级降低,理论上减少了能量 的消耗和散失,鹰获得的能量增多,因而数量增加,C 正确。冻原生态系统分布 于寒冷地区, 分解者的分解能力较弱, 所以其土壤更容易积累有机物质, D 正确。 (1)上述生物是否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说明理由。 提示:否。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2)若某种原因导致青蛙大量死亡时,则蛇的数量如何变化? 提示:蛇的数量将减少。 (2018海南高考)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 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9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

14、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解题指南】 (1)获取信息:分析食物网,判断各种生物的营养级。 (2)扫清障碍: 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比例越少。 每个营养级能量输出的途径基本上都有三条(最高营养级除外)。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的 食物关系可知,鲫鱼在不同食物链中既是第二营养级,又是第三营养级,鲫鱼 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次级消费者,A 项正确;鳜鱼比鲢鱼的营养级高,能 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消耗等量的藻类鳜鱼获得的能量少,B 项正确;通 气

15、能促进水体中分解者的有氧呼吸,生物残骸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会加快,C 项 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通过初级消费者流入次 级消费者,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 项错误。 【提分技法】构建食物链(网)的一般方法 (1)依据曲线图构建食物链(网): 信息:分析曲线走势,先增加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 - 10 - 食物链:乙丙甲。 (2)数据(能量值)以表格形式直接呈现,构建食物链(网): 如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B、C、D 分别 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营养级ABCD Pg15.9 870.7

16、1.9 141.0 所以, 根据能量多少和能量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 BDAC。 (3)数据以表格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 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表: 生物体ABCDE 有机汞浓度 (mgL -1) 0.0 5 7 0.5 1 68 0.3 9 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内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 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 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 量值的大小。其食物链(网)。 (4)根据题干提供的各种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 11 - 图和图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判断依据,图中的食物链是丙 甲乙丁;图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图解,D 是生产者,A 是消费者,B 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