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5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1516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6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5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5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5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5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知能提升知能提升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 是()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解析: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可知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 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曲线、表示当人口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 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口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曲线的情 况最严重。 答案:C 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

2、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大量开垦草地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引发环境问题,C 错误。 答案:C 3“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 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

3、一 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2 解析: “低碳”就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 错误。 答案:D 4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减少汽车的使用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提高绿化面积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解析: 雾霾天气的发生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 氧化碳和烟尘等造成的,所以减少汽车的使用、提高绿化面积、提高汽车尾气排 放标准都能有效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 但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使雾霾天气更加频 繁发生。

4、 答案:B 5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造成臭氧层空洞 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 量破坏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 累和浓缩 AB CD 解析: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 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 N、P 等矿质元素增多造 成的。 答案:C 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

5、中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3 解析:森林能调节气候是其生态功能的体现,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错 误。 答案:B 7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 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导致侵入地或引种地区原有 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不能随意引入外来物种,A、D 错误;对危害农、林、 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

6、种多样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 消灭,而是把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B 错误;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 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 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C 正确。 答案:C 8雾霾天气常常笼罩城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解析: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

7、一定的限 度,并不能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B 错误。 答案:B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科普、旅游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 错误。 4 答案:C 10(2018长郡中学月考)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

8、更多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而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 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制定必要的法规。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和在亚热带林区大 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会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2018山东日照一模)河流水体污浊、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和景观单调。当地 相关部门运用生态学原理, 对河流进行改造, 使河流生态系统发挥了应有的功

9、能。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改造过程中,需要恢复河流的软性河底,在岸坡堆石构筑动植物、微生物 生存的多空隙空间,从而加速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 _。改造恢复后,还应继续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原因 是_。 (2)改造后的河流生态系统中,某植物近 3 年来种群数量的增长接近“J”型曲线, 原因是_(至少答出 两点)。 (3)改造后的河流不仅能蓄洪防旱,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 多样性的_价值。 解析:(1)改造过程属于演替的过程,人们在岸坡堆石构筑动植物、微生物生存 的多空隙空间,从而加速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 方向和速度。由于生态系统的

10、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改造恢复后, 还应继续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2)改造后的河流生态系统中,由于营养和空间 条件相对充裕、气候适宜、天敌少等原因,使某植物近 3 年来种群数量的增长接 5 近“J”型曲线。(3)改造后的河流不仅能蓄洪防旱,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 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答案:(1)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有一定限度(2)营养和 空间条件相对充裕、气候适宜、天敌少(3)直接和间接 12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湖水面积很大,70 年代末期逐渐缩小趋于干涸。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引松花江水入湖,给查

11、 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回答下列问题: (1)查干湖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_;生态环境的恢 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 (2)查干湖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该湖泊中的鱼类, 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_结 构。 (3)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很快消除污 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 (4)在查干湖的早期恢复过程中,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该生态系 统崩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 解析:(1)查干湖生态环境中本来就存在生物,故其恢复过程中,发生的

12、演替类 型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 样性的直接价值。(2)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该湖泊中的 鱼类, 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 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 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消除污染。(4)已破坏生态系统在早 期恢复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能力不足,需要人工输入能量(现成的 有机物质),防止生态系统崩溃。 答案:(1)次生演替直接(2)生产者垂直(3)微生物的分解负反馈调节 (4)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 13化

13、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 CO2过量排放,不但引起气候变暖,还溶 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种变化对海洋生物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 6 (1)珊瑚所受的破坏尤其严重,珊瑚由珊瑚虫死亡后不断堆积而成,因其体内生 活着虫黄藻而呈现美丽颜色。 据图甲可知, 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_。 即 使 背 光 面 有 充 裕 的 空 间 , 珊 瑚 虫 也 只 向 见 光 面 扩 展 , 这 是 因 为 _,为珊瑚虫的生长提供有机物等。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 生存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_,珊瑚礁如果消 失必将导致_锐减等环境问题。 (2)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海水酸化。

14、图乙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 了通过_方式直接将多余的氢离子泵出去,还可以通过_的作用, 维持酸碱平衡。 (3)假设海水 pH 在漫长的岁月中缓慢变化, 某种生物有望不断进化从而适应酸性 环境,这实质上是该生物种群不断保留和积累_的过程。 (4)减少 CO2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 具有_的特点。 解析:(1)据图甲可知,虫黄藻为珊瑚虫提供 O2和有机物,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 CO2和无机盐,因此两者为互利共生关系;虫黄藻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由“珊 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可推知这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2)图乙中 显示氢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泵出细胞,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3)海水 pH 在 漫长的岁月中缓慢变化,使得该生物种群不断保留和积累耐酸基因,不断进化从 而适应酸性环境。(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的形式 进行的。大气中的 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 性。 答案:(1)互利共生虫黄藻要进行光合作用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2)主动运输缓冲物质(3)耐酸基因(4)全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