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真题】试卷(教师版)高清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4101507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80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真题】试卷(教师版)高清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真题】试卷(教师版)高清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真题】试卷(教师版)高清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真题】试卷(教师版)高清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真题】试卷(教师版)高清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真题】试卷(教师版)高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真题】试卷(教师版)高清(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20202020 年杭州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试题卷年杭州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2019 年 8 月 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 C,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个环状碳分子 C18中共含有 18 个( ) A. 原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碳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 6,C18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 618=108。故 AD 错; 碳原子的中子数不为 1,则 C18的中子数不为 18。故 C 错; 原子右下角数量表示该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则 1 个

2、环状碳分子 C18含有 18 个原子。故 A 对。 故选 A。 2.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取氧化钠:2NaNO3+10Na=6Na2O+N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 NaNO3属于氧化物 B. 生成物 N2的化学性质由氮气分子(N2)保持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NO3由钠、氮、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N2是由氮分子构成的,N2的化学性质由氮气分子保持,故正确;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D、此反应中钠元素由 0

3、 价变成-1 价,氮元素由+5 价变成 0 价,故错误。 故选 B。 3.2020 年初以来,世界多地先后暴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肺炎”是一种高致病性的遗传病 B. 勤洗手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没有预防效果 C. 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D. 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 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

4、径、保护易 感人群。 【详解】A.“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错误。 B.勤洗手可以切断传播途径,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有预防效果,错误。 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错误。 D.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可以有效的控制传染病,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下列 关于活动 X 的说明,合理的是( ) A. 皮肤血管收缩B. 汗液分泌增加C. 浑身肌肉颤抖D. 适当增添衣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皮肤的主

5、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 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据此答题。 【详解】AB.凡是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真 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 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A 错误,B 正确。 CD.浑身肌肉颤抖、适当增添衣裤,使人体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起到保温的作用,错误。 故选 B。 【点睛】增加产热的途径有: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代谢; 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

6、的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多。 5.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 50NB. 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8nm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C. 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000Pa D. 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1.3m/s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 500N,故 A 不符合题意;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 80um,故 B 不符合题意; C双脚的底面积约 S=0.04m2;中学生的重力大约为 500N,压强 4 2 500N =1.25 10 Pa 0.04m F P S 故 C 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正常

7、步行的速度在 1 4.5km/h4.5m/s1.3m/s 3.6 左右,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6.用显微镜观察经染色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吻合的一项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解答即可。 【详解】A.视野中没有细胞,可能刮取的细胞太少,细胞没在视野范围内,错误。 B. 视野中无光斑,是因为反光镜没有对准通光孔,错误。 C.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最有可能是气泡太多,放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错误。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

8、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说明观察者将装片 往右移动,正确。 故选 D。 【点睛】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是本题解题关键。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7.小金在野外观察到 4 株植物 P、Q、R 和 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若上述 4 中植物中有一株是 桃树,则它是( ) A. PB. QC. RD. S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把原来的一 群植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

9、对的性状分成 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前 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及位置(距左边的距离)应是相同的,而且相对应的两 个分支,较上一级分支均应向右退一字格,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要编制的终点为止,分析解答。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桃树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因此桃树有叶,开 花,有花粉,种子有包被,因此桃树应该是 R。 故选 C。 【点睛】掌握二歧分类法的定义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 8.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

10、应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有利于关节的灵活运动 B. 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 C. 肺泡外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呼吸时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 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吸收回血液 【答案】B 【解析】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分析】 对于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 【详解】A. 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关节能灵活运动与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减少骨之间 摩擦的关节软骨有关,正确。 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

11、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错误。 C. 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肺泡,其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 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正确。 D.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 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当原尿 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 尿素、一部分无机

12、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正确。 故选 B。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体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9.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 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 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 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 陆,又包括海洋。所以 A 错。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 生火山、地震,故 B 错

13、。中国属于亚洲,位于亚欧板块,故杭州位于亚欧板块,故 C 对。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 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故 D 错。故选 C。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10.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牧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 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 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

14、,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不能持 续地提到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其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选项正确; C、实验中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下层的蜡烛先接触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选项正确; D、实验中上下层的蜡烛均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选项正确,故选 A。 11.有外形相同的两根钢棒 M、N,按图甲、图乙两种方式接触时,它们之间都有较大吸引力。则下列推断正 确的是( ) A. M 无磁性、N 无磁性B. M 无磁性、N 有磁性 C. M 有磁性、N 无

15、磁性D. M 有磁性、N 有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位于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弱的部分在磁体的中间,这个位置几乎没 有磁性。用 N 棒的一端接触 M 棒的中间部分时,有较大吸引力,由此可以确定钢棒 N 有磁性,用 M 棒的一 端接触 N 棒的中间部分时,有较大吸引力,由此可以确定钢棒 M 有磁性,故 A、B、C 错误,D 正确。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故选 D。 12.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 a、b、c 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 纬线 a 是南回归线 B. 当直射点在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C. 当直射点在纬线 a、

16、b 之间移动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D. 造成直射点在纬线 a、c 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答案】B 【解析】 【详解】纬线 a 是北回归线,A 选项错误;当直射点在,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杭州市)的节 气是夏至,B 选项正确;当直射点在纬线 a、b 之间移动时,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杭州市)昼长 夜短,C 选项错误;造成直射点在纬线 a、c 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D 选项错误。故选 B。 13.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温度/水的质量/克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1010040120.9 6010040140 A.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40 克 B. 所得溶液一定是 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 若通过加热将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 若将所得溶液降温至 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10时 100g 水中加入 40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 120.9g 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