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说课电子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01497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说课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说课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说课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说课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说课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说课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说课电子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2010.1,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介绍,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介绍,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介绍,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介绍,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介绍,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介绍,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介绍,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介绍,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介绍,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主要的课程设置 二、课程定位 三、教学内容设计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五、课程教学团队 六、小结: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成果,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一、专业人才

2、培养目标与主要的课程设置,1)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治理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纺织专业人才。,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主要从事纺织品分析检测、纺织品工艺设计、纺织工艺管理、纺织生产管理、纺织新产品设计、纺织CAD软件应用、纺织品打样、纺织品营销等工作。,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机织 工艺 与设 备,专业核心课程,1、本课程性质-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培养人才,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2、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1)机织生产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各工序,其中织造包括

3、开口、引纬、打纬、送经、卷取、织边六大工艺机构,通过有机配合,将纱线进行交织生产成织物。 (2)机织生产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各工序的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要求。 (3)机织设备主要有络筒、整经机、浆纱机、穿结经机、织布机、码布机、验布机、打包机等。,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3、课程目标: 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作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生产不同织物选择纱线,掌握机织设备的工作过程,按照工作程序控制机织设备,按产品质量要求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对各工序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检测。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吃

4、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工作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诚信守法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4、目标进一步细化 (1)技能目标 掌握各类机织物的生产工艺原理和方法、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和控制; 熟悉各类浆料和常用助剂的主要性能及其使用特点; 了解各种织造设备的主要性能; 能对半制品/成品质量按要求试验,并能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一般机织物的加工工艺设计; 会各工序设备的开关车。,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2)知识目标 熟悉机织工艺流程; 能理解各工序的任务; 能

5、熟练阐述各工序的工作过程; 熟悉各工序产品质量控制指标的内容及范围,会 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能合理配置机织各工序的工艺参数。,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工作流程图作用,(3)情感目标 良好的道德品质、认真的学习态度、清晰的工作思路、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学术风格、健康的身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三、教学内容设计,1、课程设计总体指导思想,(2)在企业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按产品加工流程进行课程

6、设计,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2、课程整体设计,企业专家 调查,行业协会 咨询,合作企业 调研,毕业生 反馈,每个学习情境就是生产中一道工序,以该工序设备为载 体,各情境间相互独立,又以产品生产过程前后衔接。,(1)项目选择依据,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2)学习情境内容选取,满足该情境要求 满足岗位需要 满足职业资格考核应知内容,基本技能操作 符合企业生产要求 支撑职业资格证考核应会内容,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四、教学组织与实施(2.课程整体设计),(3)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20

7、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工学结合 利有优越的教学资源,将“工”和“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知识够用 满足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主线明晰 以各工序生产过程主线,以工艺参数的计算与上机设置为龙头组织内容,四、教学组织与实施,1、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思路,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收集该学习情境的有关资料,资讯,工艺参数选择计算,决策,开机运行检查效果,检查,上机设置工艺参数,实施,导入项目任务(要做什么),计划,同学互评,指导教师点评,评价,2、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反馈,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

8、程负责人:全建业,3、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实例,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4、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能力素质提高,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5、教学环境构建与运用,一体化教室,合作企业生产车间,织部各工序设备样机,教材建设: 自编教材为主导,试用+改进 突出高职特色和工学结合 教学资源 积累完备化、电子化、网络化 、 师生共建化、种类多样化、丰富 精选化。,自主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并做成网络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利于学生自主学习,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考核方法:(自评+他评+教师点评) (1)选择合适

9、的方法总结、归纳和展示工作成果。 (2)为自己的工作评分。 (3)针对其他组或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开展反应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找出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依据。 学业评价:专业知识考核(笔试、口试)30;技能考核(技能水平、操作规范)45%;方法能力考核(计划制定、报告撰写能力)1 5;团队协作精神(团队成员平均成绩)10,5、教学的考核与评价,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五、教学团队,1、专任教学队伍建设,合理的专任教师团队组合 双师素质 企业工作经历 科研成果,副教授3人、高讲师1人 讲师1人、工程师1人、 实验师1人、硕士2人, 纺织专业硕士在读2人,所

10、有教师都具有双师资格,有2位老师具有纺织企业 工作经历,全体老师每年 都在纺织企业工作1个月,出版教材6本专业论文8篇省级精品课程2门,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2、专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一),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4人去德国进修职教理论、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2人新加坡进修教学工厂。 5人世间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员培训,提高职业能力。 2人参加杭州机织新产品开发研研讨 2人参加苏州精品课程建设培训,提高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 7人署期下到襄樊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洁丽雅纺织有限公司学习新设备、新工艺。为企业提

11、供服务。提高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3、专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三),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3,4、专任教师荣誉,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人员组成: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人 员;工艺设计、设备维修人员。,兼职教师数量:4人,兼职教师成果:省市级三等以上科研成果5项,兼职教师荣誉: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1人, 湖北省“五.四”青年奖获得者1人等,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5、兼职教师荣誉,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

12、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派专职教师下企业锻炼,积累实践经验。 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建成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专兼并举、校企合作的教师队伍。,6、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及成果,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六、课程特色与创新,1、基与工作过程的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包; 2、项目教学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 3、分组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弱化教师在教学现场的作用。 4 、实现“工学结合”课堂设在工场,工场就是课堂。,2010年1月17日,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负责人:全建业,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