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在讲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1477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81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在讲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在讲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在讲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在讲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在讲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在讲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在讲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中国经济,一、学习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当代中国经济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当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发展趋势、改革现状以及经济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 初步理解和熟悉我国经济发展的路 线、方针、政策以及理论依据和绩效 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二、参考教材及资料 参考教材 1、 史晋川、李建琴著当代中国经济,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2、张宇、卢荻主编当代中国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林毅夫著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经济期刊,主要内容,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经济体制转型方式 三、中国改革的市场化取向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

2、,第一讲 体制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 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 决策权高度集中:国家将宏观决策与微观决策集于一身国民经济的总量和战略决策、生产决策、个人决策,都由政府作出。 信息结构以纵向传递为主。 通过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 经济调控方式以直接调控为主。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集权型、行政化了的经济体制(行政经济、权力经济)。,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决策权的高度集中和政府的行政化管理造成政企职责不分,企业变成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资源不能做到合理配置; “计划失灵”。,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及原因,原因分析: 理论认识原因。计划经济与商品经

3、济、市场经济对立,教条化理解经典理论。 重工业化、强国梦的现实要求 社会历史原因。两大阵营斗争的结果,第二节 经济体制转型方式,一、两条不同的改革道路 激进式改革:“休克疗法”,“大爆炸式改革”私有化、自由化、制度化。 渐进式改革: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按渐进式的方式进行改革。 二、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经验 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经济初步成功地结合;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特殊的结合方式;,改革理论与改革实践的相互统一; 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的共同作用。 问题讨论: 如何看待“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绩效? 怎样理解中国改革的特殊性?,双重体制的摩擦与协调:正确处理“增量改革” 与“ 存量改革”

4、的关系。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如何更好地兼容关键是要解决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分层次改革,抓大放小。 改革悖论与解决途径:改革的组织者和发动者成为了改革的对象由特殊的政治结构引起:政府改革与改革政府(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矛盾与选择,三、渐进式改革面临的矛盾及其协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政府具有自上而下推进改革的权威和能力 2.其政策与改革的目标相一致; 3.其自身出现的腐败行为能够抑制或治理; 4.变革路线温和、渐进、开明,可协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5.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保证经济运行健康稳定。,二元结构与市场经济:统筹城乡,平衡利益。 改革开放与自主平衡:有效应对全球化挑战,实现对

5、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中国经济转型最重要的特征是:市场化、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三位一体”,浓缩在同一时代,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思考:政府职能转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西方的多元政治在中国是否可行,第三节 中国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全面实施有计划 的商品经济,1979,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11届3中全会,时间,改革内容与目标,改革领域,中国农村,1984年党的12 届3中全会,中国城市,1985,1987年党的13大,计划与市场并存双层体制,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1987,邓小平 南巡讲话,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再生产的 各个领域,1992,1992党的14

6、大,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1992,1993年党的14 届3中全会,所有经济领域,实行全面的市场经济,1993,十一届六中全会为开端,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基本原则。打破了计划经济一统的局面。,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强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提计划经济为主。,1992年,邓小平提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

7、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1992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中,主张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党的十四大确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至此,系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形成。,第一,计划和市场不是相互对立的,更不是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实现资源配置和调节经济的手段 。,第二,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也有不足和缺陷。,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一、市

8、场经济及其特点 市场经济: 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体制类型。它依靠市场力量来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采用什么方法生产以及生产出来以后如何分配。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商品经济。,利益结构的多元化 利益关系的相互制衡 预算约束 竞争调节,信息结构的横向传递 价格体系的引导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分配方式的要素化 生产要素所有者 以生产要素价格形式 参与收入分配,动力结构的双向驱动 内在动力:追逐利润 外在动力:市场竞争,决策结构 分散化,运,制,机,行,市场经济的特点,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结构,二、市场经济的优势 生产者、消费者能根据供求关系变化作出反应,实现供需平衡。 避免

9、信息传递时滞或失真,提高决策质量。 双重动力结构利于发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多元化利益分配及其制衡机制形成一定的竞争秩序。 收入分配与生产要素结合利于形成激励机制。 有利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自动调节,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三、市场调节的弱点(市场失灵) 自发性、盲目性 、事后性 不能很好解决经济总量问题 不能很好协调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 不能很好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 不能解决垄断问题 不能解决公平问题 问题讨论 什么是市场失灵?其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市场失灵,如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情使然: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 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

10、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利用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与世界经济 接轨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论: 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经济手段,二者各有优缺点,应按照它们各自的功能和长处,使之在不同领域发挥其作用,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事实上,各国都实现了二者的结合,单纯的计划经济和单纯的市场经济不存在,问题讨论:,为什么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

11、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第一,经济关系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体系之中。 第二,企业行为自主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三,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经营管理法制化。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按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

12、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四)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含义 市场机制是指价格、供求、竞争等各种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市场机制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形式。 最主要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核心)、供求机制、竞争机制。,1、价格机制,(1)定义 所谓价格机制,是指通过价格的升降调节商品和生产要

13、素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引导生产、经营和消费的经济运行机制。,(2)作用,价格机制是调节生产的信号和手段。 生产者倾向于生产价格高利润大的商品 价格机制是商品生产者的竞争手段。 价格低(性价比高)就会有更大的销路 价格机制是调整消费者需求的信号和手段。 价格的变化会引起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价格机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价格的变化可以反馈经济运行的信息,2、供求机制,(1)定义 供求机制是指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价格、竞争等其他市场要素的影响。,3、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经济利益驱动下,运用价格的、非价格的手段,通过合法的市场竞争,从而导致利益盈

14、损、优胜劣汰的经济联系。,(五)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市场及市场体系的含义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 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和契约关系的总和。 市场体系是指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种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物质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市场体系的内容,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它的基本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的交易规则自由流通,市场主体自由地展开竞争。,4、我国市场体系培育中存在的主

15、要问题 第一、市场体系尚不完备,防碍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第二、各种市场发育程度参差不奇,那些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使整个市场系统无法协调运行 第三、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出现新的封闭性现象,严重阻碍了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建立 第四、竞争机制不健全 第五、市场运行的规则建设滞后,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培育和完善,(1)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是以提供非生产性消费的产品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是以提供生产性消费的产品为交易对象的市场。,(2)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市场,它可以分为以债券和股票为媒体,进行长期融资活动的资本市场,以及进行短期融资活动的货币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 技术市场是以技术成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技术市场的内容包括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信息市场是以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为主要交易对象的市场。 房地产市场是以房地产为交易对象的市场。,(3)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沟通的市场中介,如:经纪人、信息咨询机构;另一类是对市场运行提供公证和进行监督的市场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等。 在我国,发展中介组织的重点是:发展会计师、审计师、律师事务所等公证、仲裁、计量、质检认证、信息咨询、资产和资信评估等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