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学生版)高清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4101466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4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学生版)高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学生版)高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学生版)高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学生版)高清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学生版)高清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学生版)高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学生版)高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杭州市杭州市 20202020 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卷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卷 一、积累一、积累(20(20 分分) ) ( (一一) ) 班级开展主题为“我爱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识城标,了解家乡】 城标由汉字“杭”的篆书演变而成,巧妙地将航船、城郭、建筑、拱桥等诸多要素(rng) 入其 中。 “杭”字古义即为“方舟” “船”,“杭”又通“航”,反(yng) 了杭州之名源自“大禹舍舟登 船”的历史典故。 城标以翘屋角与(yun) 拱门为表现形式,右半部分隐含了西湖著名景点“三潭印月”的形象。 城标强调了字体的独特性,字体与图形相结合, 。

2、 1. 根据语境,在上文 中填入合适的汉字。 (rng)_入其中 反(yng)_ (yun)_拱门 2. 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惟妙惟肖B. 巧夺天工C. 栩栩如生D. 浑然一体 【写对联,宣传家乡】 3. 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 雨奇千岛洗青螺B. 松排山岭万重翠C. 一轮红日染朝霞D. 碧波千顷浮翠岛 【学公约,爱护家乡】 4. 余杭良渚文化村居民制订的“村民公约”,有“我们不往窗外抛撒物品,晾晒浇灌防止滴水” “在小镇公 共场所,我们放低谈话音量” “我们在乘车、购物时依次排队,尊老爱幼”等内容。

3、某小区的公约,有“不得 随地吐痰,乱扔烟蒂” “严禁攀折花木,违者罚款” “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等内容。两相比较,“村民公 约”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诵美文,歌赞家乡】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5.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 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 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

4、得名。 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 B. C. D. ( (二二) ) 6.古诗文默写 祖国的山川大地,处处让人想起先贤的名篇佳句。在西北行走,你渴望欣赏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 _”的奇异风光;穿行三峡 ,你不觉吟诵起郦道元“素湍绿潭,_”的名句;来到荆 门,你能 领略李白歌咏的“_,江入大荒流”的壮美景色;登临 泰山,你更能体会青年杜甫 “_,_”的万丈豪情;远眺沧海,你会由衷赞叹曹操笔下“_,若出其 中;_,若出其里”的宏阔境界。 二、阅读二、阅读(54(5

5、4 分分) ) ( (一一) )名著阅读名著阅读(8(8 分分) ) 7.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名著相对应的鲁迅先生的评论。 (1)世说新语_(2)西游记 _(3)镜花缘_ (4)儒林外史_ A.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B.罗列古典才艺,亦殊繁多,所叙唐氏父女之游行,才女百人之聚宴,几占全书什七。 C.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 D.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8.假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准备再次出发,下列哪个文学形象最有可能和他一起去探索海底世界? 请结合该文

6、学形象的性格和经历,简述理由。 白龙马(西游记) 简爱(简爱)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 (二二) )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阅读(16(16 分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家有斑鸠 陈忠实 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我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 喜。披上衣服,竟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 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 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三层小

7、洋楼宽敞舒适,我 和王教授还是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的花木。树木的枝权上, 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儿,在人刚打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它 们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它们就 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 和梭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群敢于光顾的 鸟儿就好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是短

8、时间的事。甲我们 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已无法计算。我能记得和看到 的,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肝 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 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儿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捕杀濒临灭绝的珍禽异 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 不然,早该在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

9、斑鸠。在我家乡的鸟类中,斑鸠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 种鸟儿。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 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 声音。它的巢仅由几十 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记 得有篇小学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我以为再也看 不到斑鸠了。 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10、 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们。它们还是飞走了。 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们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了,飞到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抛撒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门出来。乙两只斑鸠突然从院 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心里一动,它们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 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滞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 息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 于诱惑。有几次我从

11、室内的窗玻璃前窥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每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 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们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鸠。 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 我将等待。 (选自我走在这活泼泼的人间,有删改) 9.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与斑鸠的关系,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 间 有记事能力的时 候 (2) 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早 晨 重返家乡后的某一日 关 系 (1) “我”未见过 斑鸠 (3) “我”给斑鸠喂食,斑鸠敢到院里 啄食 10. 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解答。 (1)甲处“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

12、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语句很长,没 用标点停顿,强调了什么? (2)乙处的“探头探脑”好像有丑化斑鸠的感觉,去掉是不是更好些? 11. 本文题为“家有斑鸠”,二、三两段却没有写“斑鸠” 。这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12. 文章以“我将等待”结尾,“我”能等来“我家的斑鸠”吗?请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 ( (三三) )非文学作品阅读非文学作品阅读(10(10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近视漫谈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 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

13、个“镜头”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 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 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 6 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 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

14、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 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 2 小时,能减少 50%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 中街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 500 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 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 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 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 外活

15、动。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3.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B. 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 C. 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 2 小时,那么 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 D. 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 14. 文中插入两个图表,有什么效果? 中考真题真金试炼 精品资源备战中考 15. 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 20 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 20 英尺(6 米) 远的物体 20

16、 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 ( (四四)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20(20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 “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 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 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