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收益管理}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08445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收益管理}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nternational Economics国际经济学,Theory and Policy 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授课:李齐,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1. 绪论 第一篇 国际贸易理论 2. 世界贸易 3.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4. 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 5. 标准贸易模型 6.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第二篇 国际贸易政策 8. 贸易政策工具 9. 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 10.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学习目标,解释资源差异导致的国际贸易发生 懂得国际贸易会使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损 阐释国际贸易的政治敏感性,以及自由贸易的重要意义, 课程内容,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

2、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 最优的贸易政策 收入分配和贸易政策 H-O 模型的实证检验证据,4. 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要素比例模型简介 (1)模型假设: 各国间的 资源差异 是产生贸易的唯一原因。 (2)模型意义: A:国内各种 资源 和 生产技术 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一国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B:资源,指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abundance)程度; C:生产技术,指影响产品生产中不同要素的相对密集(intensity)使用程度。 D: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提出,通常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the

3、ory),(3)理论强调: 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一理论又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theory)。,(4)为何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前存在着产品价格的差异?,相对价格差异,相对成本差异,要素比例差异,分工和贸易模式,要素禀赋影响, 两要素经济模型,价格与生产 (1)假设: A:资源差异是生产贸易的唯一原因; B:222 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 C: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再是一条直线。,(2)定义以下变量: aTC = 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土地 aLC =

4、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aTF = 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土地 aLF = 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L = 一国的劳动总供给 T = 一国的土地总供给,(3)土地、劳动的相互替代: A:生产可能性边界 PP 为“ 弓形 ”表明:随着经济中生产更多的棉布,多生产一单位棉布的 机会成本 就会增加 ;,粮食产量: QF,图4-2 生产要素可替代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棉布产量: QC,土地与劳动可以相互替代,以粮食计量棉布的机会成本随着棉布产量增加及粮食产量减少而不断上升。,PP,B:经济中的生产点,取决于两种产品的价格,会在 产量最大化的点 生产; C:PC:棉布的价格; PF:

5、粮食的价格; 两种产品的总价值:V = PC QC + PF QF D:等价值线: 其上任何一点的产出价值不变, 斜率 = PC /PF QF /QC = PC /PF,粮食产量: QF,图4-3 价格与生产,棉布产量: QC,给定价格,经济产量最大化的点 Q 生产,PP,Q,等价值线, 斜率 = PC /PF,要素投入集的选择 (1)两要素模型中生产者对投入要素的使用是可以 调整 投入的组合。 (2)曲线 II 表示: 生产一卡路里粮食的不同要素组合。,单位产出的土地投入: aTF (英亩 /卡路里),图4-4 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可能性,单位劳动投入: aLF (小时 /卡路里),生产1单位

6、卡路里粮食的生产投入组合,II,(3)要素组合的权衡: A:生产者会取决于土地和劳动的 相对成本; B:土地的租金 高、劳动的工资 低,农场主们会选择相对少的土地、相对多的劳动来生产。 (4)w:每小时劳动的工资率; r:每英亩土地的成本; 投入组合的选择取决于:两种要素价格(factor prices)的比率 w/r。,(5)两条曲线: A:FF 揭示, w/r 与 粮食 生产中所用土地与劳动的比率 T/L 之间的关系; B:CC 揭示, w/r 与 棉布 生产的 T/L 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C:CC 与 FF 的位置说明: 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 棉布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工资地租比率:

7、 w/r,图4-5 要素价格和投入选择,T/L 土地劳动比率,CC,FF,C,F,C 是 劳动密集型,F 是 劳动密集型,(T/L)C (T/L)F,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 (1)每个部门中生产者之间的 竞争,将保证每一商品的 价格 = 该商品的生产 成本。 (2)商品的成本取决于: 要素的价格,即如果土地租金率 r 高,其他条件不变,则任何使用土地投入的商品的价格也高 ; 如果棉布生产使用的土地很 少,则土地价格的上升对棉布的价格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3)结论: 在工资与租金比率 w/r 、棉布价格与粮食价格比率 PC /PF 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 SS 曲线。,棉布的相对价格: PC/

8、PF,图4-6 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工资租金比率: w/r,SS,曲线 SS 表示,劳动的相对成本越高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就越高 。,现在将条曲线(SS、CC、FF)放在一个图里,棉布的相对价格: PC /PF,图4-7 从商品价格到要素投入的选择,工资租金比率: w/r,SS,土地劳动比率: T/L,CC,FF,(w/r)1,(w/r)2,(PC /PF)1,(PC /PF)2,(TC /LC)1,(TC /LC)2,(TF /LF)1,(TF /LF)2,增加,增加,(4)重要结论: SS 曲线说明,,PC /PF,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增长,工人的购买力,土地所有者的购买

9、力,PC /PF ,(T/L)F,(T/L)C,劳动的 实际收入,土地的 实际收入,(5)相对价格、收入分配的相互影响: A:商品价格的变化,会改变收入的分配; B:商品价格的变化总是使得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获利,同时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利益 受损。,资源与产出 (1)假设: 劳动和土地都达到了 充分利用 状态。 (2)盒状图: A:长,一国的劳动 L 总供给; 宽,一国的土地 T 总供给; 盒中的点,两部门间的 资源分配;,图4-8 资源的配置,增加 生产粮食所用的劳动,生产棉布所用的劳动 增加,LF,OF,LC,OC,TF,TC,生产棉布所用土地 增加,增加 生产粮食所用土地,F,C

10、,1,B:给定棉布生产中的 TC /LC ,棉布部门的资源使用必定在 OCC 直线上,且 OCC 直线的斜率等于TC /LC ,用点 OC 到点 1 这条线段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分别衡量在棉布部门中使用的 L 和 T;,D:结论: a:一国中的资源分配由代表了两个部门的 T/L 比的直线的交点表示; b:给定棉布、粮食的价格,以及土地、劳动的供给,可以确定: 投入到每种商品生产中的各种资源的数量; 一国每种商品的产出。,(3)盒子变化:,图4-9 土地供给增加,生产棉布所用的劳动 增加,TC 1,TC 2,LC 1,LC 2,TF 1,TF 2,LF 1,LF 2,OC,OF 1,OF 2,增

11、加 生产粮食所用的劳动,生产棉布所用土地 增加,增加 生产粮食所用土地,1,2,C,F 1,F 2,土地 T 供给 增加,棉布产量下降 ,粮食产量增加,原先在棉布生产中的土地和劳动,被用在粮食部门,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出下降,一国资源盒子变高,(4)资源对一国生产可能性的影响: A:TT 1,土地供给 增加前 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TT 2,土地供给 增加后 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比以前生产更多的棉布、粮食,且 粮食方向扩张的幅度比棉布方向扩张的幅度要大; C:生产可能性的偏向性扩张(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生产可能性边界外扩时

12、,在不同方向上的扩张幅度不一样。,图4-7 要素与生产可能性,粮食产量:QF,棉布产量: QC,斜率 = PC /PF,斜率 = PC / PF,TT 1,TT 2,QC 1,QC 2,QF 1,QF 2,1,2,棉布的 相对价格不变,资源禀赋增加,技术进步,生产可能增加 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平衡性增长:两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同比例扩张。 原因: 所有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或者两个产业取得同样程度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增长:两个产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幅度不一样。 原因: 要素的增长比例不一样,或者两个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不一样。,QA,QA,QA,QB,QB,QB,(5)结论: A: T/L 的相对供给

13、比较高的国家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B:一个国家,生产本国相对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效率较高。,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 (1)两国之间唯一差别: A:资源的不同,本国 拥有的 劳动 对土地的比例比外国的 高; B:本国 是 劳动充裕 的国家,外国 是 土地充裕 的国家。,(2)对 “充裕 ”的理解: “ 充裕 ” 取决于 相对量,通过比较两国劳动对土地的相对供给得出,不存在所有资源都“ 充裕 ”的国家。 (3)本国相对供给曲线 RS 位于外国相对供给曲线 RS* 右下方的原因: A:棉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两国的资源充裕程度不同,对任何一个给定的棉布对粮食的相对价格

14、,本国棉布的相对供给要比外国的大。,图4-11 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RS,RS *,棉布的相对价格: PC /PF,棉布的相对产量: (QC + QC*)( QF + QF* ),(4)曲线 RS、RS*、RD 的分析: A:贸易前,本国棉布的相对价格比外国低; B:贸易后,两国的相对价格会趋向 一致;,图4-11 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RD,RS,RS *,棉布的相对价格: PC /PF,棉布的相对产量: (QC + QC*)( QF + QF* ),1,2,3,(5)价格 P、生产 Q 、消费 D 之间的基本关系 : A:贸易前,生产 = 消费。 DC :棉布的消费;DF :粮食的消费; D

15、C = QC DF = QF B:贸易后,消费的价值必须等于生产出来的价值; (4-5) PC DC + PF DF = PC QC + PF QF (4-6) DF QF =( PC / PF )( QC DC ),a:(DF QF) 表示一个国家粮食的 进口量,即,消费超过产出的部分; b:( PC / PF )( QC DC ),棉布相对价格和棉布的 出口量(即产出超过消费的部分)的乘积; c:等式说明: 粮食的进口量 = 棉布的出口量棉布的相对价格,d:一个国家能够进口的产品是有限的,或者说收到其出口产品数量的限制,贸易等式称为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 C:一开放国家预算约束线的特点: a: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PC /PF ; b:预算约束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相切 于一点,表示表示在制造品相对价格给定时的产出组合; c:一个国家总是可以消费得起自己生产的产品。,图4-12 参与贸易国家的预算约束线,棉布消费:DC 棉布产出:QC,粮食消费:DF 粮食产出:QF,预算约束线 斜率 = PC /PF,生产可能性边界,QF 1,QC 1,1,点1表示经济体的产出组合,(6)贸易均衡图: A:表明均衡价格下外国和本国的产出、预算约束线、消费选择; B:外国,棉布相对价格 PC /PF 的会使得外国成为一个棉布进口国,粮食出口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