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会计循环(下)结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0620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会计循环(下)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七章 会计循环(下)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七章 会计循环(下)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七章 会计循环(下)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七章 会计循环(下)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会计循环(下)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会计循环(下)结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会计循环(下)结账与财务报告,第一节 库存品的核算,一、库存品核算的概念,库存品也叫存货,是指企业为了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商业企业的商品存货,制造企业的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产成品存货等。,库存品核算的作用和意义,可以确定合理的库存量,从而及时保证供应,减少费用支出,加速资金周转。 可以随时提供各种存货的购、销、存情况,即收、发、余情况。 可以正确计算销售成本和利润。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货成本=本期发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库存品核算的作用和意义,对库存品进行核算,主要是考虑数量和金额两个方面。 对库存品数量的确定: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 对库存品金额的确定,也就是库存品的计

2、价问题,即如何确定其单价。使用的方法有最后进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多种。,二、库存品数量的确定,1实地盘存:定期盘存或实物盘存。其账面平时只记收入,不记发出;期末通过对库存品的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数量,进而推算出存货成本和发货成本。 先确定期末的存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 实地盘点的存货数量 单价 本期发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库存品数量的确定,2.永续盘存 又叫账面盘存。按照库存品的品种规格在原有的总分类账户基础上再逐一设置明细账户,逐日逐笔登记收、发、存的数量。耗用和销售的成本根据需要,可以随时结转,也可以月底结转。,三、库存品的计价,计价方法:

3、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综合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辨认法等。 综合加权平均法以全部存货的平均进货单价作为期末存货成本的单价。,库存品的计价举例,甲材料期初结存 200吨 262元 = 52 400元 第一次购进 600吨 260元 = 156 000元 第二次购进 400吨 265元 = 106 000元 合计 1 200吨 314 400元 乙材料期初结存 100吨 131元 = 13 100元 第一次购进 500吨 125元 = 62 500元 合计 600吨 75 600元 丙材料期初结存 500公斤 10元 = 5 000元,三种材料的综合加权平均单价:,甲材料综合加权平均单

4、价 = 314 400 /1 200= 262元 乙材料综合加权平均单价 = 75 600 / 600 = 126元 丙材料综合加权平均单价 = 10元,第二节 成本计算,三个步骤: 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 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和结转 已销售产品成本的确定和结转,一、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月末,“制造费用”账户的余额必须经过分配以后结转进入“生产成本”账户,才能最后确定产品的总成本。 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可以是生产工人工资、生产工人工时和机器工时等。,采用生产工人工资作为分配标准,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举例,“制造费用”账户借方余额,取得制造费用的分配总额为19 413元;12月份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

5、39 100元,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32 800元,合计71 9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 = 19 413 / 71 900 = 0.27,制造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分录,例38:分配并结转本月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0 557 B产品 8 856 贷:制造费用 19 413,二、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和结转,“生产成本”账户借方归集起来的本月料、工、费,以及月初的在产品成本的总和,还要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确定的基本公式如下: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采用简单分摊的方法,先计算出月末在产品的成本,然后用公式倒轧出本

6、月完工产品成本。变形后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和结转举例,假设该厂通过实地盘点确定月末在产品数量,每一单位的标准计价根据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以计划价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如下:,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和结转举例,本月完工A产品成本 = 96 509 + 225 99143 910 = 278 590元 本月完工B产品成本 = 87 652 + 188 34865 220 = 210 780元 例39:本月完工产品入库,A产品1 000件,B产品1 500件。结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A产品 278 590 B产品 21

7、0 780 贷:生产成本A产品 278 590 B产品 210 780,三、产品销售成本的确定和结转,本月产成品销售成本 =月初产成品结存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产成品结存成本 采用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等计价方法,销售的当时就能确定并结转成本。如果采用综合加权平均法,必须等月末计价确定产成品结存成本后,再确定本月产品销售成本。,例:该企业对产成品的核算采用永续盘存制下的综合加权平均法。,12月1日期初产成品结存成本:A产品200件,计52 610元,B产品300件,计41 220元。月末产成品结存数为A产品100件,B产品200件。 月末采用综合加权平均法对A、B产品分别计价:,产品销售成本

8、的确定和结转,确定月末各产成品结存成本: A产成品月末结存成本 = 276 100 = 27 600元 B产成品月末结存成本 = 140 200 = 28 000元 本月产品销售成本可通过公式求得,也可直接以单价与销售量相乘得出: 本月A产成品销售成本 = 276 1 100 = 303 600元 本月B产成品销售成本 = 140 1 600 = 224 000元,产品销售成本的确定和结转分录,例40:结转本月产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303 600 B产品 224 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 303 600 B产品 224 000,第三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一、财务成果形成的核算

9、 利润总额的计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财务成果的核算举例,各损益类账户的结转前余额如下: 主营业务成本 527 600 主营业务收入760 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6 000 其他业务收入 5 100 其他业务支出 2 620 营业外收入 200 营业费用 5 500 管理费用 13 450 财务费用 800 营业外支出 1 800,例41:损益类中的损类账户结转前余额结转“本年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 627

10、 77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27 6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6 000 其他业务支出 2 620 营业费用 5 500 管理费用 13 450 财务费用 800 营业外支出 1 800,例42:损益类中的益类账户结转前余额结转“本年利润”账户。,借:主营业务收入 76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5 100 营业外收入 200 贷:本年利润 765 300,例43:按规定计算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 760 000627 770 =137 530元 应交所得税= 137 53033% =45 384.90元。 借:所得税 45 384.9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5 384.90 例44

11、:“所得税”账户结转前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45 384.90 贷:所得税 45 384.90,二、财务成果分配的核算,“利润分配”账户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结存余额。 “盈余公积”账户核算企业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是一个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本账户核算,包括应付国家、其他单位以及个人投资的股利或利润。,例45:年度终了,将“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 “本年利润”期初余额813 460元,本期净利润92 145.10元(137 53067%),结转前余

12、额为905 605.10元。 借:本年利润 905 605.10 贷:利润分配 905 605.10,例46:提取盈余公积金90 000元。 借:利润分配 90 000 贷:盈余公积 90 000 例47:结算应分配给投资者的股利600000元。 借:利润分配 600 000 贷:应付股利 600 000,第四节 结账,结账,是对会计账簿进行定期结算的工作,结出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第五节 编制财务报告前的准备工作,一、 编制财务报告前准备工作的意义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

13、的文件,是企业会计的最终产品。企业通过财务报告这一特殊的信息载体,将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传递给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以进行相关的经济决策。,二、编制财务报告前准备工作的内容,(一)所有经济业务入账 (二)调整和结转有关账项 (三)对账 (四)财务成果的形成和分配 (五)结账 (六)试算表和工作底稿,第六节 财务报告概述,一、编制财务报告的意义 财务报告是借助于一定的表格形式和文字说明,对会计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总括反映会计主体经营活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收支情况。,二、财务报告的作用,1、有助于所有者和债权人进行合理

14、的投资决策 2、有助于合理反映和评价管理人员的经营责任和经营业绩 3、有助于评估和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4、有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三、财务报告的组成,(一)会计报表 :由主表和附表两部分组成。 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 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 ; 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利润分配表; 分部报表(业务分部); 分部报表(地区分部)。,财务报告的组成,(二)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会计报表阅读者理解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以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会计主体对一定会计期间内的财务、成本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书面文字报告。,(

15、四)企业财务报告的种类,1、 按报送时间分:中期报告和年报 中期报告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年报即年度财务报告,亦称年终决算。,企业财务报告的种类,2、按编制主体分:单位财务报告、汇总财务报告和合并财务报告。 单位财务报告:是指独立核算单位编制的财务报告; 汇总财务报告:是指上级公司或主管部门,根据单位财务报告和汇总单位本身的财务报告,汇总编制而成的财务报告。 合并财务报告是将被投资企业与本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而编制的财务报告,它反映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资料。,企业财务报告的种类,3、按报送对象分:外部报告和内部报告。 外部报告:是企业向外部报告使用者报送的报告,其基本格式及编制方式通常在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中作统一规定。 内部报告:是企业会计人员为满足内部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报告。,(五)财务报告设计原则,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全面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财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采用国际通行的报告体系,统一和简化对外报送的报告。,(六)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1、数字真实 2、内容完整 3、说明清楚 4、报送及时,第七节 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财务状况的报表。 是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