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作业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100315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作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第32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真题与模拟速递】1.(2018全国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自然界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致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出现S型增长,A正确;老鼠较强的繁殖力极有可能导致其种群密度快速增加,进而致使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的增长随之

2、受到限制,B正确;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较低时,单条鱼的重量较大,当养殖密度较高时,单条鱼的重量较小,故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着种群密度的加大,密度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2.(2018全国卷)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解析】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是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3、正确;利用黑光灯诱捕有趋光性的昆虫,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通过统计黑光灯诱捕的某种趋光性昆虫的数量,可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通过统计诱捕到的趋光性昆虫的种类数来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正确。3.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维持种群数量

4、的最适值,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短时间内可恢复种群数量。丁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高于最适值,此时进行捕获,可获取一定量的捕获量,同时不影响种群数量的恢复;其他三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均低于最适值,若进行捕获则导致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故不应在甲、乙、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开始捕获。4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

5、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实际操作不可行,通常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由于所有样方面积之和只是甲地面积的一部分,若用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则所得结果会低于实际种群密度,B项错误;对照上面的总体分析,C项正确;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后,即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应再乘以甲地面积,D项错误。5(2020闽赣鄂三省十

6、二校高三联考)某实验小组用培养瓶培养两个单细胞藻类物种(A、B),分别采用单独培养A、单独培养B、共同培养A和B三种培养方式。接种数量保持相同,实验条件保持适宜,定期检测培养瓶中藻细胞的浓度(单位:105个mL1),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期间,培养瓶内藻类的总呼吸强度增强B单独培养B时,B藻的环境容纳量约为1.0108个,且不发生变化C分别单独培养两种藻类时,在实验的第1113d,藻类数量增长最快D共同培养时,竞争作用使A藻因缺乏资源、空间等而生长受到抑制【答案】B【解析】实验期间,三组培养瓶内藻类的细胞数均呈增多趋势,在实验条件保持适宜的情况下,藻类细胞数增多,藻类的总呼吸

7、强度增强,A项正确;单独培养B时,B藻的细胞密度约为1.0108个mL-1,B藻数量不再增多,培养瓶对B藻的环境容纳量需要用细胞密度乘以培养液的体积,而培养液的体积未知,B项错误;分别单独培养两种藻类时,在实验的第1113 d,两种藻类的密度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2,此时藻类增长最快,C 项正确;共同培养时,两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以及同种藻类间存在种内斗争关系,B藻数量增多,A藻缺乏资源、空间等而生长受到抑制,D项正确。故选B。6(202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一模)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实验发现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

8、持相对稳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0B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实验过程中,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D该种群的K值只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和温度有关【答案】B【解析】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不一定均为0,A错误;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会增加,B正确;实验过程中,可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C错误;该种群的K值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温度、pH和有害代谢产物等因素有关,D错误。故选B。7.(2019哈尔滨模拟)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

9、,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答案】B【解析】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A项错误;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项错误;K值是指该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该种群的最大个体数目,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D项错误。8.(2

10、019大连高三二模)下表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培养时间(h)010203040506070酵母菌细胞数量(1 000个/mL)0.20.42510121212A.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种群数量 B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种群增长缓慢C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 D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 000个【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稳定,表现为“S”型增长,而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即指的是“J”型增长,A错误;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太

11、少,且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B错误;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C正确;该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1 000个/mL10 mL120 000个,D错误。9.(2018广州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科学工作者为了检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的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5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C【解析】在最

12、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0.0151.015,B错误;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捕捉到,由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标记个体数)可知,m偏小,则估算数值(N)会偏大,C正确;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D错误。10(2020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一模)用标志重捕法测定某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标记物会引起部分动物运动能力受限而饿死,则测定结果会偏大B若标记后的个体在第二次捕捉时更容易被发现,则测定结果会

13、偏大C若标记后的部分个体从该地区迁出到其他地方,则测定结果会偏大D若被标记个体会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测定结果会偏大【答案】B【解析】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若标记物会引起部分动物运动能力受限而饿死,则测定结果会偏大,A正确; 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若标记后的个体在第二次捕捉时更容易被发现,则测定结果会偏小,B错误; 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若标记后的部分个体从该地区迁出到其他地方,则测定结果会偏大,C正确; 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

14、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若被标记个体会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测定结果会偏大,D正确。故选B。11(2020福建省莆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罗非鱼的种群数量a-e段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罗非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近似J型增长C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D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1【答案】D【解析】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此适合调查

15、罗非鱼,A正确;在罗非鱼投放的初期,由于环境适宜、空间充足、天敌较少等等,种群的增长接近于“J”型曲线,B正确;曲线在c点时已经出现了下降,说明大型食肉鱼类应该是在c点之前迁入的这个环境,所以最有可能是b点迁入,C正确;当迁入大型食肉鱼类以后对罗非鱼造成了捕食压力,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所以种群数量会在新的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所以环境容纳量为K2,D错误;故选D。12(2020湖北省十堰市高三调研)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答案】C【解析】针毛鼠对当地早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A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