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培训稿增强六个意识(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99893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培训稿增强六个意识(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教材培训稿增强六个意识(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教材培训稿增强六个意识(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教材培训稿增强六个意识(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教材培训稿增强六个意识(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培训稿增强六个意识(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培训稿增强六个意识(2020年8月整理).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 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终于与老师们见面,XXXX 年秋季开始使用, 后续教材也将陆续推广使用。这套部编教材,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贯彻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XXXX-2020 年)的基本精神;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 课程标准(XXXX 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 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也

2、包括 教科书编写)的经验,大胆创新,努力成为高质量、有特色、广大师生满意的新 教材。而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需要老师们增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意识。 一、国家意识一、国家意识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要为 社会主流集团培养合格的人才, 必然会用社会主流价值去教育学生、 去影响学生。 教育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还应体现育人的过程,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培养以及信仰的培养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里, 体现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 中。几乎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教育都在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取向。马克 思主义认为, 任何国家的学校教育, 首先要受到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要求

3、的制约, 教育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体 现国家意志,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小学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凭借 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因此, 部编教材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按照“整体规划,有 机渗透”的基本思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发挥 语文教材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 第二,革命传统教育。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讴歌革命领袖的丰功 伟绩,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如选编 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朱德的扁担狼

4、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 为人民服务等课文。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扩大体裁的覆盖面,提高题材的多样 性,浸润渗透,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除了古诗词、古代寓言、神 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 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第四,民族团结教育。体现民族平等、团结。例如,一年级上册入学 教育安排了一幅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画,选编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等课文。 第五,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教育。例如,编排低年级识字课:“我神州, 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是一家。各

5、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选编了描写我国边疆风 情、海峡风貌的课文,如日月潭葡萄沟富饶的西沙群岛无名岛。 第六,法制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国家意 志的六个方面体现在全套教材之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最终内化为师生的精 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二、目标意识二、目标意识 本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语文课程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作为基本特点和属性,这一理念是正确的。然而,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版本小 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按照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教材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不 够清晰,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不太重视语文知识传授与语文能力培养;语文学习中 语言积累、语感培

6、养以及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等受到了削弱;在阅 读和表达实践中,偏重感悟,语言文字的体验与运用特性往往被忽视。语文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去知识、去技能、去训练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中表为目标虚 化,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语文课堂离语文的本质特性越来越远,语文 界对“语文课要回归本位”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XXXX 年版)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本质 的回归,是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上的一次调控。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认识上 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提到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让学生动笔去写,以为动笔写一写是 运用,阅读理解不运用;有的学校升展课外读

7、书活动,也提出让学生写读后感、 写读书笔记等要求,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应该少一点功利,多一 点自主与自乐,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是无趣的。 (一)明确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要素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编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 是以读写训练项目作为语文训练的主线。部编教材为凸现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 标,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 同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 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 体现在各个单元, 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 以语

8、文训练要素作为主线、 明线, 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课后思考练习题围绕着单元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的训练要素出题,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增强了。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 语文教材中的“读写训练项目”同中有异。这就需要老师们明确新教材中的一个 核心概念:语文要素,了解其内涵与功能。 从部编教材单元的功能来看,有识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单元。 在阅读单元中编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 元。阅读策略单元、小型综合性学习单元和综合性学习单元穿插安排,使教材的 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以阅读方法与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是教材编写史 上的一

9、大突破。 在第二、三学段,每册编排了一个自成体系的习作单元。以习作指导为主 线编排独立的习作单元内容,是部编教材的一大创新之处。除了在阅读单元有序 地安排学生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还加强了应用文的练习,如信、演讲稿、建 议书;同时还编排了材料作文,如看图作文、续写、缩写、读后感。从三年级开 始,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体系,有计划地安排了八个自成体系的习作单元, 目的是加强习作教学分量,以期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 况。 (二)训练目标的序列、梯度与螺旋上升 明晰训练目标,体现训练的序列与梯度,既是继承,也是部编教材的 一大特点。全套教材统筹规划语文要素,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一般从

10、阅读与习作 的方法、能力或习惯方面各安排一个训练要素,每册有两个重点训练要素。 从第二学段开始,每个单元编排了导语,图文契合,在精美的画面下, 用一两句话点明单元主题,直接点明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求和方法,使学习目标 更加清晰。阅读和表达训练要素交叉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比如,口语交 际按照功能与话题两条主线,从倾听、表达和应对三个维度组织口语交际内容, 每一个维度在不同年段都有所侧重。同时体现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如学了前面 的语素(包括本册前面的单元和学过的册次),在以后的语文实践中反复运用, 不断提升。教材将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作为一 个训练的整体。整体性是这

11、套教材的又一大特点,体现在单元之间的整体性、年 段的整体性和全套教材的整体性。 (三)语文活动设计体现学与用相结合 全套教材强化生活意识、活动意识,学语文与用语文贯穿全套教材之 中。 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 对课后思考练习题进行活动化设计。 我的发现 展 示台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栏目设置,增加联系学生自身的语文积累 与生活经验、展示学习过程的语文活动。口语交际习作的安排也尽量结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的话题,使他们敢说话、想说话,有话可说、有 内容可写,学与用相结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语文也是生活的需要,不断 提升语文能力。 比如, 看火车票识字、 看公

12、园导游图识字; 元旦节快到了, 为 “元 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除了配上好看的图画,还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吸引 更多的同学来参加元旦联欢会。 总而言之,部编教材围绕阅读和表达两大系列,从方法、能力和习惯 三个维度安排语文要素,增强了目标的指向性、训练的操作性。这就要求教师在 理解、把握教材时突破人文主题的桎梏,增强目标意识和语文要素意识。 三、文体意识三、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淡薄,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在语文课程设计的理 念上,存在弱化训练、淡化文体的现象,从而造成不管是什么文体,小学语文教 学基本上按照记叙文的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真实与虚构往往分不清,特别是文 学作品的教学。如有些教

13、师的教学对小小说桥与记实作品狼牙山五壮士 中的主人公或者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中火的来源就存在着虚与实混乱问题。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特点与语言特色,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比 如,小说的教学要抓住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情节发展,只要把这三个要素抓住 了,小说的教学目标也就清晰了。最近几年淡化文体的现象有所转变,从各地研 究课中可以看出教师开始有了文体意识。 部编教材比较重视文体意识。 学界对于小学阶段文学作品的学习历来存 有争议,一是要不要学习文学作品,二是学到什么程度。文学教育很重要,而且 除了语文学科以外,基础教育阶段其他学科是不可能担负起文学教育任务的。在 小学阶段,有必要在语文教学

14、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文学启蒙教育,所以不学点文 学是行不通的,但是文学教育应该处于从属地位。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在以 应用文、记叙文等实用文为主体的基础上,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从单元 的组元方式来看,以文学体裁编排的单元占有一定的比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 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现代诗歌等。还有以文坛巨匠鲁迅组织单元、以作家 作品组织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文学名著组织单元等。 现代诗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虽然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已经选编过现代 诗,但都是零散安排的。而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很多教师不太了解诗歌的特 点, 不会教现代诗歌, 容易把诗歌当成散文来教。 为了加深学生对现代诗的

15、认识, 提升学生对这种文学样式的审美意识, 四年级下册教材尝试编排了一个现代诗单 元,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基本特点,掌握一些读现代诗的方法。而现代诗的教 学首要的是读的训练,读诗重在反复诵读,在读中仔细体味新鲜而生动的诗句,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5 并试着想象诗歌表达的意境。 教师要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 儿童天生就是小诗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写一写现代诗,试着 做一个小“诗人”。由此,教好这套教材,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四、读书意识四、读书意识 与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相比,部编教材的总篇数减少了,如三至六年 级的课文由原来每册三十几篇减少到二

16、十几篇,但是阅读量增加了。阅读量多在 哪里呢?多在课外阅读安排上。 1941 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一文中谈到:单 凭一部国文教本, 是说不上反复历练的。 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 越多越好。虽然叶老是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要求,并未提及小学,但对 指导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仍然有借鉴价值。读什么书好、怎么读好书,一直困扰 着教师、家长。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能否成功 的关键。部编教材通过设置专栏和大人一起读,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 自主阅读的编排理念;通过设置专栏快乐读书吧,克服课外阅读的边缘化, 促进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使课外阅读课程化,给学生如何读课外书以全方 位的指导。 在课外阅读内容的安排上, 第一学段主要推荐童谣, 儿歌及情节简单、 有趣的儿童故事等。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读字的时机,倡导、鼓励学生阅读文 字量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